眾所周知,武漢對外宣稱的城市之根是位于黃陂區的盤龍城遺址公園,但是有部分網友并不認可這種說法,不是說漢陽才是武漢的根,就是說盤龍城是孝感的根。
那么,武漢的根到底在哪里,武漢官方又何為要將盤龍城作為城市之根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武漢的歷史。
三鎮合并,歷史淵源拉扯不清
武漢是由漢口、武昌、漢陽三個地方合并而來的。第一次三鎮合并是在1927年的時候,而在那之前,江南的武昌和江北的漢口漢陽是屬于不同的行政管轄的。
其中江北的漢陽和漢口在古代的時候都屬于漢陽府管轄,民間說的是在明成化年間漢水從漢陽城南改到龜山北麓,然后在漢口地區形成口岸,后來才成了今天的漢口,于是很多人認為漢口是從漢陽分出來的。
但是有關成化年漢水改道的事存在很多爭議,一些學者認為漢水的入江口是從北往南移,有的說古漢水在先秦時期是在陽邏龍口匯入長江,有的說是在黃陂灄口,還有說是沿著后襄河古河道入的長江,直到明成化年間對漢水截彎取,然后才形成了今天的漢江入口。
而這種說法側面證實了古代盤龍城著眼于漢水轉運之利,在漢水入江口畔,建造了以臨漢濱江的港口城市,奠定了漢江流域長江流域文明發展的基礎。這種說法也成為了不少人說盤龍城是武漢城市之根的依據。
另外漢陽歷史沿革里說在三國時吳國據卻月城(今漢陽城區以北的月湖一帶),置石陽縣(又名石梵),后入魏,改石陽為曲陽,后改曲陽為曲陵,在黃陵磯北面的櫧山南側復置沌陽縣(漢陽縣前身)。
但是關于這個石陽縣縣治位置存疑,有說法是故治在今黃陂區盤龍城的黃花澇,似乎又能說明漢陽其實和黃陂盤龍城地區也有很深厚的淵源。
看到這,武昌地區的人就要說,你們都別爭論了,武昌才是武漢的城市之根。因為在古代不管是漢陽、漢口、東西湖、黃陂,還是江夏、武昌、洪山都屬于江夏郡。
江夏郡內設沙羨縣,縣治在江夏金口,漢陽很多地方都屬沙羨縣,后來才設立純陽縣(漢陽縣前身),而且以前漢水叫夏水,夏就是江夏郡的夏,漢口一開始也叫夏口,三國時期孫權在夏口對岸今蛇山建立夏口城,這些都說明漢口漢陽都和江夏郡有關系。
于是有網友就認為武漢的城市之根應該在武昌,畢竟武昌這邊不管是設縣還是建城,都比漢陽那邊早。
總之漢口三鎮看似歷史起源不同,但是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很難扯清楚到底哪個地方才是武漢的根。
文化之根,文明的起源
看到這,那肯定有人會問了,三鎮歷史千絲萬縷,都能作為城市的起源,那為何要把一個80年代才劃給武漢的遺址稱為武漢的城市之根呢?這和三鎮又沒多大關系。
其實我們要追溯一個城市的根源,不僅僅只是說這個城市最早在哪里建城或者在哪個地區活動,而是要看這個城市的文明文化最早從哪里發源和傳承的。
根據目前武漢現有的考古成果來看,武漢地區最早的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因為在考古中發現東湖放鷹臺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石錛以及魚叉。
但這并不能說明放鷹臺就是武漢的城市之根,因為那只是古人類早期的文明,并沒有形成特定的文化習俗,也沒能形成一定的文化脈絡,只能算是一種文化符號。
同樣的,在黃陂境內張西灣古城遺址為43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重要遺存,也不能作為獨特文化傳承的依據。而盤龍城遺址不一樣,這里不僅有人類活動,還被證實是商代晚期方國貴族的定居點,更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盤龍城遺址的發現打破了商代文化只在黃河流域存在的觀點,更是證明了長江流域文明在古代和黃河流域文明等量齊觀,而且對整個華中地區的文明有著深厚的影響。
現在大家之所以不承認它是武漢之根,一方面覺得它在黃陂境內,頂多算黃陂城市之根;另外一方面,考古也只能證實商人在盤龍城地區將近有300年的文化活動,但并不能證明其與三鎮之間形成有什么歷史淵源。
確實從文化傳承方面來看,武漢三鎮確實少有西漢之前的記載,自然很難和商代的盤龍城扯上關系,但這并不能說明盤龍城商人后裔沒有在武漢地區活動,也無法證明武漢三鎮的形成與這些商人的后裔無關。
而武漢之所以把盤龍城作為武漢的城市之根,一方面是盤龍城遺址的發現把長江文明推向了商代,而武漢確實深受長江流域文明的影響,說盤龍城是武漢乃至整個長江中游的文化文明起源也說得過去。
另外一方,武漢為了奠定了自己的歷史文化底蘊,把盤龍城作為自己的城市之根來宣傳,也增加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厚重感,同時也避免大家對三鎮歷史不同源的追溯,因為有盤龍城的時候還沒三鎮,盤龍城定為城市之根,自然不會出現文化根源之爭的問題。
綜上,盤龍城是武漢行政區域內最早的長江流域文明,對整個長江中游流域都有著深厚的影響。
這個城市之根更多指的是文化和文明的傳承,并不是指武漢這個城市具體是從哪里發展起來的。
而三鎮形成至今,經歷了悠長的歷史變遷,后人也只能通過史書記載和考古發掘去探究其根源,而史書其實又夾雜著有很多朝代的歷史觀點,并非完全的客觀真實。
追究哪個地方是武漢市最早的發源地其實并沒太多意義。
盤龍城遺址到底是不是武漢的城市之根,其實并不重要,重要是大家對這座城文化的認可和傳承,你覺得呢?
編輯:筱攸
圖片: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