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油電混動車型因其雙重驅動模式,既能使用汽油又能用電,深受消費者喜愛。
然而,實際情況是所謂的“油電隨意切換”并沒有為車主帶來預期中的便捷,反而讓他們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尤其是在充電環節,油電混動車型似乎已經位于整個新能源汽車圈的鄙視鏈最底端。
近日,有充電站貼出了告示,明確禁止油電混合車型充電。即便你無視告示強行掃碼充電,系統在充電過程中檢測到是混動車時,APP也會彈出“不支持油電混動車和增程車充電”的提示,并終止充電。
對此,站場運營方的解釋是,大多數混動車型不具備快充功能,導致混動車占用充電站的時間過長,嚴重影響了其他車主充電。雖然這一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無非是需要長時間來充電補能的混動車影響了運營方的賺錢速度。畢竟充電站是按電量收費,而非按時間收費。
而混動車主遭受到的“鄙視”不僅僅來自于充電站場運營方,很多純電車型車主對混動車長時間占用充電樁的行為也頗有微詞,甚至建議充電站運營方徹底禁止混動車使用。
充電站運營方則回應稱已經在研究禁止混動車充電的可行性。
一時間,這場充電樁爭奪戰,儼然成了新能源汽車圈的一出"宮斗大戲"。
那么混動車主簡單充個電,為什么會引起了多方的不滿呢?為什么混動車明明可以加油,卻非要堅持充電呢?
其實造成這個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充電樁資源有限,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排隊充電的情況時有發生。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作為只能通過充電補能的純電動車主,看到充電樁被混動車長時間占用,難免心生不滿。
另一方面,混動車的電池特點也為自己賺足了被“鄙視”的理由。雖然混動車的電池包通常較小,但大多數車型并不具備800V或4C、5C等快充功能。更讓人抓狂的是許多混動車主似乎都有‘強迫癥’,不把電池灌滿絕不罷休。然而,在充電的最后階段,涓流充電的速度非常緩慢,這進一步拖延了充電時間。
充電站的立場也有其合理之處。由于他們是按充電量收費,而非按時間收費,混動車充電速度較慢,這意味著它們占用充電樁的時間更長,影響了他們為更多客戶提供服務的能力。
此外,還有一個微妙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很多人認為,既然你能買得起三四十萬的混動車,再為了省那百十塊錢油費來跟我“搶”充電樁,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混動車因為可油可電,被認為是最符合目前中國用車情況的新能源汽車形式。大部分選擇這類型車的車主買車時也是想著"以電為主,油為輔",但是很多車主買了車后卻整個人都變得摳摳搜搜,根本舍不得加油,只愿意充電。
關鍵原因是用電比用油省得太多了。即使是使用公共充電樁充電,用電比用油能節省出兩三倍的用車費用,有家充的省的就更多了。在如此大的價格差異面前,誰還愿意多花冤枉錢呢?
而且用電的駕駛體驗也在悄然影響車主的選擇。電力驅動下,車輛的靜謐性,舒適性也不是燃油驅動下能比擬的。對于追求舒適的車主來說,這種體驗上的差異可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久而久之,這種想法就變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出門前給車充滿電,成了他們的必做的事情,像極了我們出門前要給手機充電一樣。
有趣的是,這種習慣甚至影響了他們的行車路線??吹铰愤呌谐潆姌?他們就忍不住想停下來將電池滿上。這就好比我們看到免費WiFi就想連一下,哪怕手機還有不少流量。
總結
造成這些車主心理與行為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在購車前設想了過多的用車需求和場景。然而,實際上這些設想中的大部分場景都是極低頻率的,一年可能用不上幾次。
比如,有些人平時的生活基本局限在市區,一天的行駛里程也就幾十公里。在這種情況下,直接購買純電動車會更省心,根本不需要為一年都用不到幾次的長途出行而擔憂。如今,每個服務區都有充電站,多停幾次車補充電量,當作中途休息,完全無傷大雅。
如果你僅僅為了這一兩次長途出行而選擇混動車,但又不舍得加油,只當純電車使用,那么購買混動車的意義又何在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