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過去存在若干長者,憑著在特定的文化系統中日積月累的經驗而比青年們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卻不再如此。”
——瑪格麗特·米德
美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其著作《文化與承諾》中提出,人類社會經歷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至"后喻文化"的演變。后喻文化即“青年文化”。在"后喻文化"時代,青年們不再簡單遵循前輩走過的路。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孕育的新方法、新觀點,對既有模式的反思與批判,才是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的源泉。
龍游,這座位于浙江衢州的小城,曾是高速城市化浪潮中,那些遠遠跟隨大城市發展的眾多縣城、鄉鎮之一。
如果將現代化描述為一種地區社會文化的變遷現象。在當下由互聯網、高速交通建構的新時空社會里,在中國城鎮化建設接近“天花板”的當下,當原有的發展模式依舊存在慣性,不同代際的人們正以各自的價值觀反思和追問——
小城市和鄉村建設未來的機會是什么?
縣城、鄉村的現代化新路徑是什么?
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人們與這個時代的關系是否有新的解釋和可能?
如何破解傳統的大小城市級差觀,加快小城市和在地鄉村地方社會觀念轉變,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縮小城際、城鄉間的文化觀念差別……
在龍游,我們把這些問題開放給青年。我們沒有預設的答案,只有期待與相信。期待青年們出人意料的新思想和充滿創意的解決方案,相信青年們將在實地考察去辨析本地問題,于在地的人文城鄉環境中觀察、思考、創造,進行知識生產與落地建造。
我們也意識到,當代青年的社會實踐、公眾參與方式已超越了傳統的線下模式。我們希望打通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藩籬,協同線上與線下不同的社會資源組織方式和運行邏輯,為青年創造更廣闊的發聲平臺。
在社會普遍認為青年人機會稀缺的時候,龍游瀫畔·8090青年創造季第二季,希望讓青年文化活動成為城際、城鄉間新文化的傳遞方式,在和而不同的思想交流和探索中找尋各種可能的答案和共識。
龍游瀫畔·8090青年創造季第二季,舞臺已然搭建,正等待青年的到來。
8月16日,龍游瀫畔·8090青年創造季第二季發布會在龍游召開,同步啟動第二季青年創造者招募,邀請青年以群策、群設、群創方式,探索鄉村現代化的多元可能。
第二季新聞發布會現場
龍游是浙江省衢州市的一個小城市。流貫龍游縣境的衢江(古稱“瀫水”,瀫 [hú],水名,義為衢江龍游段)為錢塘江上游支流,將龍游縣城分為了兩部分——南為煙火縣域,北為產業鄉野。
1.四省通衢匯龍游 2.集群設計區位圖 3.三大板塊
地處“三明治”結構的中間層,龍游瀫作為龍游城市生活與產業板塊之間的風景帶,以自然島鏈為特征,集合風景、歷史、文化、產業的資源。江邊、丘陵和林地之中,當地村民寧靜的日常生活也在這里展開。
2022年,龍游瀫畔·8090青年創造季第一季啟動,其產出成果——瀫石光·藝術生態走廊于2024年三月正式開幕。項目集結了9位跨行業的先行者,邀請了一群嶄露頭角的青年建筑師、藝術家和景觀設計師,以群策、群設、群劃的方式,最終形成“瀫岸”、“瀫村”、“瀫之靈”三大泛藝術板塊,涵蓋27個項目作品,14個在地藝術單元和1個AR計劃(16個點位),通過生態景觀、構筑物、藝術裝置、文化空間、在地聯合等方式,創造瀫畔未來共棲場景。建成開幕以來,瀫石光·藝術生態走廊及其中點位已獲得大量國內外獎項。
第一季作品回顧
延續第一季的組織構架,龍游瀫畔·8090青年創造季第二季由朱榮遠、李暉、徐逸作為聯合發起人,召集了來自學術研究、策劃藝術、設計建筑三大領域的14位專家學者作為“鼎力團”,為青年思想者提供鼎力支持和協助,讓青年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
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鄉村建設或大地藝術,龍游瀫畔·8090青年創造季作為一個在地的持續深化項目,意在形成一個不斷疊加的青年創造力展示平臺。
在第二季中,不僅將通過頂層設計的創新完善空間結構、置入運營內容、設定新的架構,還將延續第一季中已經凝聚出的鄉村建設的操作共識:
尊重鄉村經濟發展規律,與村民共榮共富;
尊重鄉村漸變邏輯,以針灸式的內容置入,實現時間價值的累積;
尊重真實的鄉村生活與鄉村文明,注重在地田野調查,強調相由心生,而非表面的粉飾和表演。
基于第一季已完成的選點和方案,第二季將更加深入探索沿江、腹地、村落,不僅關注場地物質空間,更關注空間背后的社會關系、文化、生態、產業等多維度,以研究/策展/設計/藝術/新媒體等多種方式,持續深度挖掘在地資源,創新年輕化的表達及策劃,加強城鄉與青年的互動、對話,呈現鄉村的場景營造和活力激發。同時,通過運營活動的植入,不斷豐富瀫石光?藝術生態走廊觀光體驗,補齊功能性短板。
第二季以“瀫村學社”、“高線長廊”以及B站綜藝“我在江邊蓋個房”三大板塊組成。其中,“瀫村學社”、“高線長廊”將最終產出6份田野調查成果,1份聯合報告,以及12組實體點位的設計、建設和空間打造。為使跨界力MAX,將特邀B站UP主加入調研與營造的過程,以視頻創作的方式,伴隨“瀫村學社”與“高線長廊”的策劃與建造。同期,B站綜藝“我在江邊蓋個房”將開始拍攝,作為一檔民宿建造和經營類節目,它將鏈接現實世界與虛擬網絡,通過UP主與設計師的互動,為龍游瀫畔帶來新的游覽熱點,也將通過綜藝的拍攝把更多B站UP主的作品、創造力和流量帶來龍游瀫畔。
第二季三大板塊框架
瀫村學社板塊實踐路徑
瀫村學社板塊強調以跨學科的視角發現真實的在地問題,形成更開放、具有在地針對性的落地成果。6組研究型策展人/團隊和6組青年藝術家/設計師將兩兩組隊,共同進行駐地田野調查與實體點位創作,建立“泛知識生產興趣者”的行動網絡。
各組中,研究型策展人/團隊將產出一份內容研究成果(可為書籍、網站、展覽等不同形式),藝術家/設計師將結合對應的研究成果進行“空間創建”,產出6組滿足社會公眾需求的公共空間、藝術裝置、景觀小品等。空間創建將強調對在地資源的發掘和轉譯、文化產業及社群的培育,延伸調研成果的影響力、互動性。此外,12組青年創造者將共同產出一份聯合報告。
高線長廊板塊實踐路徑
龍游瀫畔,自然巖壁形成了一段四到十米的高差,將場地分割成兩個部分。
借鑒"高線公園"的景觀設計理念,高線長廊板塊致力于構建一個連接龍游瀫片區并跨越其地勢高差的慢行系統。通過優化步行流線,形成一條承載公共藝術、自然地理、生態野區的藝術景觀長廊,為當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便捷且充滿藝術氣息的慢行體驗。
6組青年藝術家/設計師將成為這一計劃的 “高線共建者”,選擇不同的創作的主題,結合巖壁、林地、步道等不同景觀進行選點,創作包含景觀樓梯在內的6組的景觀/藝術作品。
“城尾鄉頭”的空間肌理
巖壁和江面
村民與當地生態
↓ 向下滑動
第一季青年團踏勘現場
↓ 向下滑動
需要怎樣
的你?
What
kind of you
do we
need ?
瀫村學社
●研究型策展人/團隊:通過田野調研,輸出創意型的內容研究成果,并協同藝術家/設計師創作落地方案。
●藝術家/設計師:協同策展人,根據調研成果,進行實體空間或作品的創作。
高線長廊
●藝術家/設計師:獨立進行選點和藝術/景觀創作
報名要求
可以個人或團隊為單位報名,團隊主要成員不超過3人。
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不限國籍,無違法犯罪記錄。
鼓勵跨專業、跨學科背景,如建筑、景觀、室內、策展、藝術、人類學、社會學等專業背景。
報名方式
掃描二維碼下載報名表
填寫報名表,并將下列文件打包發送至郵箱:longyouhupan@163.com
1.報名表
2.身份證/護照(掃描件)
3.個人簡歷
4.個人專業領域研究成果,可為作品集或公開發表文章記錄,文件大小30M以內,pdf格式,如有多媒體文件可附下載鏈接
開放招募時間
招募即日開始,
于2024年8月25日24點
(北京時間)截止
遴選方式
本次招募將采取公開招募+鼎力團推薦的方式,
其中,瀫村學社板塊將公開招募2組研究型策展人/團隊,2組藝術家/設計師,
高線長廊板塊將公開招募2組藝術家/設計師,
最終將由鼎力團成員共同遴選出參與者。
后續日程安排
瀫村學社
●9月初
現場踏勘、組隊、選點
●10月中旬
聯合創作方案提交
●11月初
研究報告開題,深化實施方案提交
●12月30日
研究報告結題
高線長廊
●9月初
現場踏勘、選點
●9月中旬
概念方案提交
●10月中旬
深化實施方案提交
聯合發起方: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
聯合發起人:朱榮遠、李暉、徐逸
活動執行負責人:周天璐、呂凝玨
視覺設計:jpgDesign
龍游瀫畔 · 8090青年創造季
第一季架構回顧
▽ 更多精彩點擊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