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4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的重要學術交流活動之一,“中小學生數字素養發展研討會”于8月18日在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智慧教育,數字未來——培養新時代青少年的創新能力與數字素養”的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桐鄉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4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總決賽于8月16—20日在烏鎮舉辦,共有15000名來自全國26個賽區的入圍選手參加四大類19個賽項的角逐。今年全國共有22萬多名中小學生參與大賽,參賽人數創歷史新高。
2024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中小學生數字素養發展研討會”,邀請了十余位來自教育、科技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中小學校長,圍繞“數字素養的相關國家政策及行業發展解讀”“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學階段的實踐與挑戰”“創新教學方法與技術在教學中的價值與作用”“跨學科融合實踐案例的交流與展示”等內容,開展主題報告、應用分享和圓桌會議,共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青少年數字素養提升與人工智能教育的理念、方法和路徑。
與會專家認為,數字技能和素養是青少年必備的核心素養,如何共創AI大模型時代的科技教育,是校內校外教育面臨的共同課題。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已經改進,課程名稱從“信息技術”調整為“信息科技”,教學內容從原來的“應用”為主,提升為“程序設計”“人工智能”等核心素養,針對中小學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等賽事也在不斷增多。未來仍需從課程開發、教師培養、基地建設、賽事舉辦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斷完善人工智能創新教育的培養體系建設。
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音像出版社社長馬小強做了題為《從創客教育到科學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轉段升級》的主題報告。馬小強認為,AI教育應用也要注意規避可能產生的潛在問題,包括學生依賴性:AI提供的強大支持,可能導致學生過分依賴AI工具解題,從而削弱甚至喪失自身核心能力的發展,降低內在認知水平,降低獨立思考能力;還有教師依賴性:AI可以提供從教案編寫到課堂自動分析的全套服務,從而可能導致教師深度思考過程的減少,間接影響教學水平的提升;甚至是價值依賴:機器學習與算法推薦制可能導致同類型師生獲取高度同質化教學資源,影響視野的開拓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有甚者,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形成“信息繭房”,與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背道而馳。馬小強提出,要特別注重AI教育應用倫理,引導中小學生正確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中國電子學會科普培訓處副處長、普及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楊晉表示,發展數字素養是建設數字中國對青少年成長提出的現實需要。數字經濟是未來的經濟形態,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活、生產、學習方式,推動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等深度變革,新業態、新模式需要新型人才。黨和國家重視青少年數字素養的培育,這是提升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新舉措,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加深,青少年數字素養與技能日益成為國際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關鍵指標。加強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是普及提升全民數字素養的最有效途徑,是發展我國數字經濟和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