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Y醫生在6月份去了美國進修,我的兒子就很驕傲地和別人說:“我有一個醫生朋友,他在美國特拉華州!”
不能說是逢人便說,起碼也是三五天就提一嘴,在自抬身份這一點,他有無師自通、與生俱來的天賦。
譬如,我稱呼我的朋友,大壯哥、小美姐,他也毫不客氣地稱呼為大壯哥、小美姐,于是,他一下子就和我們稱兄道弟,高了他姐姐一輩。
某天,又不知道誰提了一嘴:湖北恩施——他反應很快,我有一個湖北恩施的朋友,他真的沒吹牛,因為同小區有一位媽媽的朋友,的確是湖北恩施的。
地上跑過一條狗,他都要認朋友。
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①
Y醫生是骨科醫生。
兒子從2021年11月第一次骨折開始,便頻繁地往骨科跑——既包括治療,也包括護理。
罕見病的患者,求醫更講”醫緣“。
需要醫生對無痛無汗癥有一定的了解,需要醫生有很大的耐心,更需要醫生認真負責的態度以及業務上苦心鉆研的追求。
Y醫生就是這樣的人。
其他不論,光說認真負責的態度——他在北京進修的期間,有時候還要根據我們發過去的圖片來判斷,給我建議,因為骨髓炎是個極其麻煩的疾病,加上兒子兩個食指之前因為指頭炎甲床被破壞,現在指骨已經外露,稍不注意,可能又會引起手指的骨髓炎……
我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所以有時候也只能厚著臉皮去麻煩Y醫生,包括Y醫生平時在廣州出診的時候。
Y醫生出診的時候很忙,畢竟是廣州的三甲醫院,號掛完了,還得掛號,上午出診的時候,一般要忙到下午1點——如此忙碌,他還把自己的電話給了另外一個同樣是無痛無汗癥兒童的家長。
這就是”醫者父母心“吧……
②
兒子是兒童醫院骨科的”釘子戶“,多次住院,后來他和醫生、護士慢慢熟絡起來。
在他骨髓炎做第二次手術的時候,來廣州進修的,洛陽的W醫生還給他送了一塊在龍門石窟求來的護身符,希望兒子手術順利,果不其然,現在如果有人提起洛陽,兒子會驕傲地挺起胸脯,大聲宣布:
”我有個朋友,他是洛陽的!“
主任來查房的時候,一般氣氛都是嚴肅的、凝重的,但兒子遠遠看見主任的身影,已經迫不及待地召喚:
”X主任,X主任,還有我,還有我……“
求生欲實在是太強了。
他甚至還給我們拓展了”朋友圈“,他看到別的科室的醫生的照片,認為他相貌非凡,于是單方面宣布,這位H醫生就是他的男神,在護士姐姐的幫助下,和男神醫生合了影,現在在家里如果肚子有點不舒服,他就開始搖人:
”爸爸,趕緊給我掛號吧,我要看男神醫生了。“
我想,男神醫生一定莫名其妙地打了很多次噴嚏。
③
拜母校復旦大學在2000年和上海醫科大學合并(合并以后,上醫成為復旦大學醫學院),于是我多了很多醫生校友。
這應該是復旦大學這20多年再英明的舉動,沒有之一。
醫生很苦、醫生很累,但其實醫生很有趣。
譬如現在在加勒比海國家多米尼克院外的泌尿科L醫生,隨時隨地給你開黃腔,還有一把好嗓子,但專業極其過硬——我們老是調侃他說,別當醫生了,去網上開直播吧,一下子就紅了;
醫生很苦,醫生很累,醫生也愛杯中物。
比我小兩屆的成人骨科X醫生,他經常自嘲:我們骨科,是拿大鋸的。我父親腰間盤突出的手術是他十幾年前主刀的,他說開刀前,心理壓力大得要死……
手術很成功,至今我老父親的腰仍然還好用,而他現在,已經去某縣醫院掛職當院長,前途無可限量,而他的夫人,則是眼科醫生。
神仙眷侶,令人羨慕。
L醫生、X醫生、還有另一位Y醫生,經常也會我們喝兩杯,畢竟醫院的工作太辛苦了,日常的出診、手術、平時還要教學、科研,還要面對那么復雜的醫患關系,要是我,肯定撂挑子不干了。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句話不是憑空而來的。
但我得感激他們,今天是醫師節,借用一位師兄的話:”我一直覺得現代醫學是中國各行各業中最接近世界文明與科學的一個領域,致敬醫生校友們,與有榮焉!“
向你們致敬。
那些對醫生動刀的人,你們應該下十八層地獄,永不翻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