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醫藥行業正處于一個逆周期時代。
強者無暇悲觀,對于有真正創新實力、有發展韌性的藥企來說,這又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整個行業不好的時候,正是優質公司擴大份額的良機。一批內陸藥企正在逆勢復蘇或崛起,而在2021年前后面對集采和Biotech的雙重夾擊,他們也曾前路渺茫。在中部地區有一家隱者式藥企重劍無鋒,甚少發聲,選擇從最難的路徑突圍。
中國制藥工業深厚的Know-how積淀,已催生出世界級CDMO,也將催化部分老牌藥企轉型為創新中堅力量。年銷售收入近50億元的青峰醫藥是這方面的代表,在近50年歷史里建立起頂級的工藝開發經驗和優勢,由此在差異化的高技術門檻領域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艾立布林結構復雜,工藝難度大,被稱為已上市小分子藥物合成的“珠穆朗瑪峰”。青峰醫藥艾立布林注射液6月28日在美國獲批上市,率先用全球最難的仿制藥去敲開國際化大門。
CNS(中樞神經系統)研發壁壘高,同時,藥物也享有更長生命周期的紅利。青峰醫藥成為國內抗癲癇領域頭部企業,上市及在研藥物約有20個品規。
仿創結合、以仿養創的創新路徑更符合國情,與原研藥時間差最小的首仿也有紅利期。青峰醫藥重點開發高難度、速度領先或具有成本優勢的品種,2018年以來已經獲得8個首仿。
01
內陸如何克服創新劣勢?
內陸藥企轉型面臨人才缺口和創新定位的兩大問題。
迷霧散去,問題正通過不同方式化解。當一線或沿海城市的Biotech管線過于扎堆腫瘤領域時,卻給內陸藥企留下大片差異化空間,從科倫藥業、海思科、康弘藥業、人福醫藥到九典制藥,都找到了自己的優勢領域。
以上都是仿創結合的藥企,都手握首仿/首家大品種,都有著扎實的經營基本盤。青峰醫藥與其有相似之處,但位于四線城市江西贛州,創新劣勢更為明顯。
如何避免被時代拋下?
贛州對青峰醫藥主要是一個生產基地,公司在2010年已在上海、北京、杭州布局創新研發平臺,目前研發投入超過銷售額10%,專職研發人員達到700多人。
青峰醫藥的技術優勢是Know-how:快速仿制的能力、合成的能力、復雜工藝的能力、特殊制劑的能力,從小試到中試放大再到產業轉化的能力。
青峰醫藥對創新轉型有著務實態度,不是一上來就追求收入過百億、做中國前多少名,而是立足于能力圈,將在很長時間里處于仿創結合的階段,把自己定位為中等營收規模、有很好的盈利能力且極有鮮明特點的創新型藥企。
首個1類化藥創新藥瑪舒拉沙韋片預計2025年上半年獲批上市。
瑪舒拉沙韋片是具有全新機制的抗流感藥物,作用靶點是流感病毒RNA聚合酶酸性蛋白,可更早干預病毒生命周期,直接阻礙成熟病毒的形成,廣譜高效,適應癥擬用單純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全病程只需服藥一次,24小時快速清除病毒,有望為國內流感患者提供最新且最佳的治療選擇。
創新藥即將進入收獲期,但青峰醫藥BD能力還在起步建設階段,設在一線城市的研發中心產出效率有待提高。相比Biotech,內陸傳統藥企創新沖動不足,而且存在濃厚的體制層級意識。在外部環境倒逼及管理層主動改革的共振下,相信會有改變。
02
登上醫藥界“珠穆朗瑪峰”
中國是第一大原料藥生產國與出口國,據中國醫保商會統計,2023年中國西藥原料出口額409.09億美元,但高毛利制劑出口卻遠落后于印度,有待突破。
在化藥合成界,有一座珠穆朗瑪峰——艾立布林,是目前為止醫藥工業中采用純化學合成方法生產的、結構最為復雜的非肽類藥物。
艾立布林含有40個碳原子,19個手性中心,存在大環、橋環、并環、連續多手性中心雜環的復雜結構,在全合成上具有非常大的挑戰。從最簡單的商業化原料出發,需要經過98步主路線反應才可以制得艾立布林。這些合成步驟中存在著廣泛的立體選擇性金屬催化反應,反應對環境、設備和操作人員具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反應路線的復雜性,反應官能團的多樣性,以及結構中含有的多手性中心等特性,艾立布林藥品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異常關鍵。與常規原料藥相比,艾立布林原料藥的雜質制備和去除難度存在幾何級數的增加。
因為山在那里,青峰醫藥作為技術型企業,有一種登頂沖動,有一種匠人情懷,不為什么,只為證明自己行。
憑借卓越的藥物合成能力,青峰醫藥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6月28日獲得FDA批準上市。青峰醫藥成為該品種全球第二家、中國首家美國ANDA批準上市的制藥企業,體現出中國藥物合成和藥品研發能力在高水平層級上獲得國際認可。由此,青峰醫藥也邁出了國際化堅實的一步。
對全世界最復雜合成藥物的突破,也體現出青峰醫藥著重于復雜工藝、高技術難度的仿制藥或特殊制劑的研制,或者利用速度優勢搶首仿的方式去解決仿制藥差異化的問題。
從恩扎盧胺原料藥及軟膠囊在中美上市,到奧拉帕利片借船出海新興市場,再到艾立布林實現高端復雜制劑出海突破,青峰醫藥國際化迎來密集催化劑。
03
抗癲癇頭部企業
當前可能僅有恒瑞醫藥、石藥集團仍在實行研發攤大餅策略,小型Biotech開始聚焦一兩個優勢領域,以提高效率,減緩現金流消耗。作為中型藥企,青峰醫藥在2022年已壓縮戰線,節省體力,加強在少數領域的認知和資源的聚集,包括抗感染、消化、抗腫瘤、中樞神經,都具有持續而穩定的盈利能力。其中,抗感染領域擁有全球第二個、國內首個具有全新機制的小分子創新抗流感藥物瑪舒拉沙韋片,消化領域擁有全球首個胃動力天然藥物、國內消化領域近十年來首個1.2類創新中藥枳實總黃酮片。
中樞神經線(CNS)是青峰醫藥重點打造的產品線之一,研發難度高,市場潛力大。
據招商證券分析,造成CNS領域藥物研發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四點:血腦屏障阻礙藥物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大部分 CNS 疾病缺乏明確致病機理;臨床試驗設計難度大,缺乏可量化和評估的疾病標志物;CNS系統毒副作用影響大,需要綜合評估收益。
癲癇是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全世界約有6000萬癲癇患者,中國約有900萬癲癇患者。目前第二代抗癲癇藥物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第三代抗癲癇藥物不良反應少,藥物相互作用小,對認知功能無明顯影響,將成為主流方向。
青峰醫藥以第三代抗癲癇藥物為主,包括拉考沙胺、吡侖帕奈、布立西坦,其中布立西坦于今年6月由青峰醫藥奪得首仿,為中國約640萬在最近一年或兩年內仍有發作的活動性癲癇患者,以及每年約30萬新發癲癇患者,提供了一個令人期待的治療新選擇。
布立西坦相比前兩代藥物更易通過血腦屏障,具有廣譜特性,能夠有效控制部分性及全面性的癲癇發作,在短期內具有較高的無發作率,還在長期治療中顯示出良好的保留率,從而增加患者控制發作和停藥的機會。
青峰醫藥在中樞神經領域已上市和在研抗癲癇藥物近20個品種,在細分領域達到全國頭部水平。
約有30%的癲癇患者使用現有抗癲癇藥物不能控制病情,在癲癇及CNS領域臨床需求遠未得到滿足,這也意味著市場空間遠未釋放,新機理藥物一旦獲批將成為大品種,甚至改良型新藥也具有可觀的商業價值。
創新藥進入新周期,企業基本面的評價體系趨于成熟,研發、現金流、公司治理需均衡發展。內陸傳統藥企曾經被邊緣化,但很快向Biotech反向學習,并把舊優勢轉換為新動能,找到差異化的生存空間。
寒冬雖長,應變者生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