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通過全國廣播形式,向全日本宣布日軍投降。
不少日本人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有的“自殺以明志”,有的甚至企圖發動叛亂。
然而,他們什么都改變不了,在中國戰區的日軍陸續向中國軍隊投降,一切都不可逆。
戰后,一大批日軍和日僑陸續被遣返回國,還有一部分滯留中國,數額之巨大,相當驚人。
那么,還有多少日本人留在中國?
抗戰前后,日本人來到中國主要通過兩種形式:第1種是百萬戶移民計劃;第2種是直接過來。
1936年,日本高層正式制定計劃,打算在20年之內,讓百萬戶日本人遷徙到中國東北,以實現對東北地區的徹底殖民化。
計劃的詳細程度,讓人汗毛直豎。
這20年,以每5年為一期,第1期為10萬戶,第2期至第4期增至40萬戶……預計占耕地1000萬公頃以上,即東北1/3以上領土。
規劃好后,廣田內閣將其列為日本7大國策之一。
第2年,計劃正式實施。只不過,只進行了兩期,約有10萬戶30萬人來到中國,之后就停了下來。
盡管是這樣,這么多人涌進來后,就要搶占中國領土,讓不少在東北世代耕耘的居民放棄他們的住所或田地,從此流離失所。
相比之下,這百萬戶移民計劃,只是日本人來到中國的一個小零頭,直接過來的總數要更大一些。
在“九一八”事變之后,到百萬戶移民計劃實施之前,已有大量日軍和日僑來到中國,且這個數據還在不斷增加。
據官方統計顯示,14年多的戰爭期間,約有630萬日軍和家屬離開日本,來到中國,有1/3來到東北,部分分散到華北和沿海一帶,僅臺灣地區就超過了50多萬人。
遣返計劃開始后,因為當時的政府無法完全掌握這些日本人的行蹤和總體數據,導致無法徹底將他們趕走。
有些從清朝時期就來到中國,有些后來者也在中國扎了根,他們并不想放棄當前的生活,回到日本白手起家,就想盡辦法留下來。
因此,那些懂點中國話的,或已融入中國人群之內的,就否認自己是日本人的身份,蒙混過關;那些不懂中國話的,則通過各種形式蒙混過去。
實在無法留下來的,就想方設法把他們的后人留下來,讓中國居民收留,比如安淑卿夫婦收留王久德、楊姓農戶收留楊志國等,比比皆是。
那么多日本人不想回去,日本政府也不想接納他們。
一旦他們回去后,居住、工作、社會治安等問題將突然顯現出來,日本政府根本無法應對。
到最后,只有近100萬日本人回到本土,多數則留在了中國。
因此可以保守估計,至少有超過百萬日本人留在了中國。
那么,他們后來怎么樣了?
據說,留下來的日本婦女共有幾十萬。她們有的跟家人隱姓埋名,有的選擇嫁給中國男人,融入到了中國的大家庭中。
那些男性也主動接納和融入中國,最后變成中國人。
當然,有一些人根本無法融入,還企圖申請在56個民族之外再加一個民族——日本族。
說到這里,就可以理解一些現象了。當談到抗戰時,一些人總是跪舔和維護日寇,或許他們是日本人的后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