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約車司機掙錢越來越難(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580篇原創
中年人失業的“鐵人三項”:網約車、跑外賣和賣保險,都越來越難做了。
近日,滴滴出行發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扭虧為盈。
2023年,滴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獲凈利潤5.35億元。5月末,滴滴發公告,今年一季度再次虧損,凈虧11億元。
6月,媒體報道,滴滴隨著業務逐步改善,正在為2025年赴港IPO做相關準備。但滴滴回應,關于IPO目前沒有時間表。
二季度,滴滴打了個翻身仗,實現凈利潤17億元。這一次離回港IPO還遠嗎?
01
業績報告披露,今年第二季度,滴滴的營收約508.6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明顯放緩。
2023年二季度,網約車市場整體回暖,加之滴滴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活動刺激,當季實現營收488億元,同比增長52.6%,但依然錄得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2.67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經調整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以下簡稱“EBITA”)虧損1000萬元。
今年一季度,滴滴營收491億元,同比增長14.9%,仍保持了兩位數增長。但當季度其歸屬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14億元。
二季度,滴滴在盈利方面打了個翻身仗,實現凈利潤17億,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4億元。
二季度,滴滴核心平臺交易達38.75億筆,同比增長17.4%;核心平臺總交易額(以下簡稱:GTV)963億元,同比增長14.7%。
但區分國內和國際業務來看,后者增長空間更大。
02
國際業務跑得更快,但仍在虧損。
二季度,滴滴中國出行總單量約為30.04億筆,占核心平臺總交易的比例為77.5%,同比增長12.3%,業務平均每天交易3300萬筆,創歷史新高。
同期,其國際業務雖占比較低,但增速較快,總單量8.71億筆,占比約為22.5%,同比增速高達39.1%,日均單量約為957萬筆。
GTV方面,期內中國出行達735億元,占總GTV的比例約為76.3%,同比增長8.7%,低于總GTV的同比增速(14.7%)。
而其國際業務GTV為228億元,占比約為23.7%,同比增長39.3%。
二季度,滴滴中國出行平臺銷售額為145億元,同比增長22.2%;經調整的EBITA收益為24億元,同比增加約9億元。
同期,其國際業務臺銷售額為24億元,同比增長23.7%,主要受GTV增長的推動,但部分被2023年第二季度相對較低的收入和激勵措施所抵消;經調整后EBITA為虧損約5億元,同比增加3億元,主要是因為營銷費用和激勵措施的增加。
簡單來說,其國際業務方面,還處于“燒錢”搶市場階段。
03
擠利潤能否持續?
二季度,滴滴其他業務方面,經調整EBITA虧損約6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6億元,主要是因為去年四季度滴滴賣掉了部分智能汽車業務,減少了這部分投資。
同時,也使得研發費用從去年二季度的22億元,降至今年二季度的18億元。
今年二季度,滴滴的營收同比增速約為4.1%;而運營及支持費用同比增速13.4%,銷售及營銷費用同比增長9.3%,一般及行政開支同比增長5.8%,均高于營收增速。
好在凈投資收益方面,從2023年二季度的4億元增至今年二季度的7億元。
今年以來,開網約車掙錢越來越難的新聞不時傳出。
8月,滴滴為了鼓勵司機開空調,稱將為司機發放6億高溫補貼。這個消息看得人既感慨、欣慰又莫名心酸。
如此高溫酷暑之際,滴滴司機為何不愿意開空調?不是真的耐熱,是錢太難掙。有行業飽和,競爭加劇的原因,也有平臺逐步降低補貼的影響。
如果平臺要持續向國內市場要利潤,補貼國外市場搶占份額,或許滴滴司機的掙錢難度還會增加......
盡管滴滴的業績在逐步改善,但上市之路依然不坦途。
今年以來,同行中如祺出行、嘀嗒出行、曹操出行先后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享道出行也曾表示將在下半年籌備并啟動IPO。目前僅如祺出行、嘀嗒出行順利上市,但年內其股價跌幅分別約24%和超76%。
本文未注明數據均來自于公司財報及公告,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