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90
September
03.09.2024
揚·梵·海以森(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杰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致,以及高度細致的寫實而備受尊崇。
這些成就的關鍵在于揚·梵·海以森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盡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洛杉磯蓋蒂中心美術館(Getty Center)收藏了揚·梵·海以森在1722年創作的兩幅杰作《花瓶》(Vase of Flowers)和《水果》(Fruit Piece)。這兩幅畫作顯示他的才華經得起時間考驗。
阿諾德·布南(Arnold Boonen)
《揚·梵·海以森》
(Jan van Huysum)
約1720年,油畫
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
保護作品與財產
揚·梵·海以森似乎注定要成為藝術家。他的父親是藝術界常客,是一名畫家與經銷商,而海以森的三兄弟也是同行。由于植物受限于其脆弱的本質與不同的生長季節,揚·梵·海以森不同于那個時代的做法,堅持以新鮮的花卉創作耀眼奪目的花卉畫作品。
荷蘭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熱愛園藝的國家。揚·梵·海以森住在阿姆斯特丹,那里在當時是荷蘭共和國藝術、科學與全球貿易的中心。他在自己的花園里種植花卉樣本,以便就近觀察研究。此外,他也經常造訪當地以及哈勒姆市(Haarlem)的植物苗圃。
揚·梵·海以森在構圖中加入不同季節的花卉是他的藝術特色。所以有時候他需要花好幾年才能完成一幅作品。這些技藝超凡的作品價值不菲,同時受到有文化涵養的藝術買家青睞,其中包括波蘭和普魯士國王、勞勃?沃波爾爵士(Sir Robert Walpole)、黑森-卡塞爾伯爵(landgrave of Hesse-Kassel)、薩克森選帝侯(elector of Saxony)和奧爾良公爵(Duc d’Orléans)等。
揚·梵·海以森對花卉和準確度的熱情,就跟他積極保護自己的作品和財產一樣。據說就連自己的親兄弟們也不準進入他的工作室,以免知道他是如何僅用顏料加上精湛的技藝,就能捕捉到花朵的甜美。揚·梵·海以森與當時其他成功的藝術家不同,他只收過一名學徒,但據說他太過苛求學生的技巧才造成指導告終。
揚·梵·海以森的畫作一直到他后半輩子仍廣受歡迎,他去世時已非常富有。藝術史學家認為,他在花卉和水果靜物藝術上,不論技術或構圖都是無可匹敵的。
標志性風格
蓋蒂中心美術館收藏的靜物畫《花瓶》和《水果》可能早就規劃為一對畫作。在揚·梵·海以森的時代,畫家通常將花卉藝術和水果場景繪制在不同的畫布上,目的是要讓作品成對展出。這兩幅畫都可追溯至19世紀初同一個荷蘭收藏家,保存在同一個家族,直到1870年代才被德國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收購。一個世紀多以來,這兩件作品持續保留在他們身邊,直到1982年才由蓋蒂中心美術館取得。
揚·梵·海以森
《花瓶》(Vase of Flowers)
1722年,油畫,80.3cmx61cm
洛杉磯蓋蒂中心美術館
靜物畫《花瓶》反映出揚·梵·海以森的標志性風格。吸引觀畫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奢華繁盛的花卉組合,有花蕾、盛開的花朵、即將凋謝的花瓣等不同生長階段的花卉。畫里昂貴、精美的品種包括秋牡丹(anemones)、報春花(auriculas)、康乃馨、翠雀花(delphiniums)、忍冬花(honeysuckles)、風信子(hyacinths)、牽牛花(morning glories)、水仙(narcissi)、牡丹(peonies)、玫瑰和郁金香(與荷蘭有關的花卉)。蓋蒂中心美術館指出,這幅作品“以松散的金字塔形排列,花卉和綠色植物在花瓶里自由綻放。蝴蝶和其它昆蟲在花叢間飛翔或爬行,水滴也清晰可見”。
整體畫作的呈現無不令觀賞者贊嘆,想要仔細欣賞玩味,辨認出所有的花卉、昆蟲和其它細節,例如每片葉片的葉脈、一朵朵花瓣以及底座邊緣的鳥巢。此外,連藝術家的簽名也非常寫實,畫得好像是刻在石材底座上一般。
揚?范?海以森《花瓶》(局部)
揚·梵·海以森運用戲劇性的光影效果在花束本身和周圍營造出一種空間感。他時常把帶有古韻的焦橙色紅土花瓶安排在構圖中。作品《花瓶》還展示了浮雕場景,有古典人物和可愛的小天使。揚·梵·海以森在歌頌大自然和捕捉原始風貌之間能拿捏平衡,同時透過優雅場景的編排,展現他深厚的植物學知識。
揚·梵·海以森在靜物畫《水果》(Fruit Piece)中,還把一些花卉置入豐盛的水果之中,水果有漿果、葡萄、甜瓜、桃子、李子和剝開的石榴。色彩繽紛的粗藤蔓穿插在食物和鮮花當中。蓋蒂中心美術館指出,在這個場景中,“藝術家結合了17世紀荷蘭藝術的光亮寫實主義與18世紀明亮色彩的特色……裂開和過熟的水果占滿臺面四處呈不規則排列,有些脫落的就成為昆蟲的捕食對象”。背景附蓋子的赤陶甕充滿曲線與韻律,為構圖奠定基礎。陶甕上還可見刻有手持葡萄的小天使。
揚?范?海以森《水果》
1722年,油畫,80cmx61cm
洛杉磯蓋蒂中心美術館
《水果》顯示揚·梵·海以森的靜物畫在光線與露天場景方面有著關鍵性的進展。根據靜物畫典型的背景來看,揚·梵·海以森的背景有著重大的改變,正如他《花瓶》中所見,背景呈中性,在直接照明下又顯得相當深暗。《水果》的背景像是位于世外桃源般的森林景觀中,右側有一座古典雕塑和兩個人物,在薄霧中清晰可見。再次強調,如果觀賞者靜心欣賞揚·梵·海以森作品中的微小細節,保證值回票價。
揚·梵·海以森的作品是荷蘭傳統靜物畫黃金時期的巔峰。這位“花卉畫家里的鳳凰”,不但開創嶄新的構圖,運用明亮色調,而且嘗試新的顏料,創作出令人驚艷“會發光”的作品。美麗而豐盛的花卉配上水果,喚醒人們對自然與生命轉瞬即逝的省思:最終,花朵會凋謝,水果會腐爛。然而,揚?范?海以森的作品卻歷久不衰、永保新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