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一條河流是筆直的,人生的道路也免不了曲曲折折。《奔跑吧,麋鹿》中的每一個角色,每一段故事,都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電影《奔跑吧,麋鹿》9月3日首映禮,9月5日全國院線正式上映,有人說,這是一部很“反骨”的電影,因為這是難得的一部非家長制作風的作品,電影將鏡頭交給了一個10歲的有“創傷應激障礙”的女孩,還有一群可愛的麋鹿,大自然以包容的姿勢,最終將小女孩治愈。
《奔跑吧,麋鹿》的故事開篇并不美好,10歲的女孩劉欣如,兩年前親眼目睹爸爸在車禍中遇難,受到了巨大刺激的女孩,她從此自閉心扉,拒絕與人交流,外界的刺激時常引發她的強烈反應,不止是小女孩的人生陷入了黑暗,還有劉欣如的媽媽,經歷了喪夫之痛后,可愛的女兒又病了,她的內心,也充滿了焦慮與失落,母女二人的人生,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
為了讓孩子走出封閉的世界,心力交瘁的媽媽聽從醫生的建議,帶著劉欣如前往國家級麋鹿保護區,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到康復的機會。麋鹿自由自在、活潑可愛的姿態,讓小女孩放松了下來,而且,在那里,母女二人還結識了一群可愛的人,美麗善良卻身體有殘缺的繪畫老師,溫和卻背負沉重故事的攝影師,樸實卻有滄桑感的守門大爺及其可愛的孫女,在這些人耐心而又善意的幫助下,劉欣如母女,終于走出了陰霾,重新開啟了新生活。
《奔跑吧,麋鹿》的故事跌宕起伏,它的整個拍攝畫面卻樸實又溫暖,電影中,將大量的畫面,放在了小女孩劉欣如與麋鹿的相處上,曠野中,肆意奔跑的麋鹿,給女孩力量,那些姿態優雅、無羈奔跑的麋鹿,成了小女孩情感投射的對象。特別是麋鹿“丟丟”,從不起眼到成為群落首領的故事,成為劉欣如內心深處自由與堅強精神復蘇的原動力。女孩長時間觀察麋鹿,被自然造化的力量深深吸引,仿佛也化身其中自由自在地奔跑。心里有了希望,眼中就有光芒。她終于可以安靜下來,認真描畫、繪制著有代入感的麋鹿,最終實現了治愈。
繪畫的少女,奔跑的麋鹿,《奔跑吧,麋鹿》的畫面美好又治愈,電影背后的意義,更是讓人深思和感動。
《奔跑吧,麋鹿》直面孩子的心理問題,并且將故事放置在大自然和動物中間,在以往的國內電影中是少見的,甚至幾乎沒有涉足。這部電影以獨特的視角,將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焦慮,演繹得淋漓盡致。
《奔跑吧,麋鹿》揭示的就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深層奧秘,具有開創性的探索意義。電影中的母親、孩子,以及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大人之間的關系,很接地氣,故事中的每個人,都讓人如此熟悉,看了電影后,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奔跑吧,麋鹿》9月5日上映,一部治愈又溫暖的電影,勵志又讓人感動,電影適合大人與孩子一同觀影,難得的一部好電影,千萬不要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