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的小女孩經歷了父親車禍身亡,年幼的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自此,她逐漸封閉自我,與學校的同學們漸行漸遠,關系日益緊張,最終被診斷為“創傷應激綜合癥”,而作為一個成年人,她的母親也在承受著痛苦,女兒和自己的關系逐漸疏離,爭吵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這是電影《奔跑吧,麋鹿》中的情節,而這個十歲的小女孩劉欣茹(昵稱欣欣)這種的困境不少家庭都在經歷,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映射出家庭乃至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在“雞娃”現象背后,存在著相似的家庭壓力、親子關系的緊張以及個體在復雜環境中的自我掙扎,給如果要你期待一部適合全家一起看的治愈系電影,這部即將上映的家庭倫理電影《奔跑吧,麋鹿》值得推薦。
在《奔跑吧,麋鹿》中,面對女兒的困境,母親在醫生的建議下,決定帶欣欣參加一次特別的夏令營,母女兩人遠離都市喧囂,深入麋鹿自然保護區。
在這里,麋鹿群那無拘無束、優雅奔跑的身影,悄然成為了欣欣情感寄托的港灣,尤其是麋鹿“丟丟”從默默無聞到成為族群領袖的勵志故事,如同一股溫暖的力量,激發了欣欣內心深處對自由與堅強的渴望。
盡管與麋鹿的相處為欣欣帶來了極大的安慰,但現實生活中的挑戰依舊存在。母女倆在自然保護區經歷了多次情感的起伏,無論是回憶起車禍的驚恐、目睹他人摔倒時的無助尖叫,還是與同伴沖突時的失控反應,都無一不揭示著欣欣內心深處的掙扎與痛苦。這些經歷,既是考驗,也是成長的契機。
影片為我們展示的不僅是來自自然的治愈之力,更有來自身邊人的安慰,因腿傷而內心壓抑的柳葉老師,以及因工作疏遠了家庭的攝影師秦浩明。他們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共同編織了一幅關于“救贖與治愈”的溫馨畫卷。
欣欣母親的轉變、母女關系的修復,以及影片中其他角色對愛與尊重的追尋,都提醒著我們:它讓我們反思,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保持心靈的寧靜,如何在愛與尊重的基礎上構建更加和諧的人際關系。
與自然相關的電影,想拍好其實很難,但是導演勇于挑戰自己,不少資深影評人看過電影后都給予了好評,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副教授、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得主 邵丹評價說:“這部電影從形式到內容都很溫暖,大自然、動物、兒童三者結合得不錯,這個影片的真實是最打動人的點,幸虧沒用商業片去包裝這一切。”北京電影學院資深教授、著名導演謝飛表示:“首先祝賀這部電影,制作很用心,非常專業,特別是國家珍稀動物麋鹿跟孩子的劇情結合得不錯,演員演得不錯。祝賀!”
影片不僅僅是一個關于女孩欣欣重生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社會各個層面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缺失與需求。值得慶幸的是,在欣欣的這段旅程中,她遇到了那些純真無邪的自然精靈。
《奔跑吧,麋鹿》告訴我們,去大自然科普不僅能教會兒童親近自然,學會人與人溝通的技巧和方法,更能傳播醫學倫理、人文關懷等科學精神,其實有很多問題可以交給天地自然,不需過多掛礙,尊重自然,必然會得到大自然的關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