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這篇是由于有一位年輕小伙伴面臨職業選擇:
競爭性行業,一家民營上市公司,和一家央企(行業頭部),前者綜合算下來到手12K/月,后者到手7K/月,該選哪一家?
眾所周知不少國央企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呆久了工作內容、節奏、技能、思維方式很容易與市場脫節,造成很多國央企員工,離職后根本找不到工作。
但有一類企業是個例外,那就是:
行業頭部國央企。
(壟斷行業不在討論之列,你懂)
行業頭部國央企,有先進的行業經驗和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非常鍛煉人
這類國央企,即便是競爭性行業,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拼殺出來,足以說明其經營能力。
這類企業的制度、管理模式、業務體系都是業內爭相學習的對象,
同時也很重視人才,從培訓體系、到內部晉升培養體系,都很完善,能夠得到系統化的全面鍛煉,
對于提升個人能力非常有好處,常被稱作業界的“黃埔軍校”。
還有一個好處是在這類企業工作,接觸的也是業界最優秀的資源。
比如說服務商,財務板塊接觸的一定是畢馬威、普華永道、德勤,其他板塊對接的供應商也都是業內最頂級的企業,
和他們一起工作,能拓寬視野、學到東西、結識人脈,對于個人長期的職業發展很有好處。
行業頭部國央企,市場地位較高,人才價值受認可
不同于很多市場上的企業對傳統國央企出來的員工有負面“濾鏡”,
認為他們技能退化、知識老舊、吃不了苦、不職業化、適應能力差、工作挑三揀四、還喜歡推諉扯皮,
他們對頭部國央企員工也有濾鏡,只不過是正面“濾鏡”。
首先行業頭部國央企招人標準比較高,現在基本都要求985/211本科起步,上不封頂,這就已經將人才的基礎素質做了篩選;
進入企業后再經過幾年系統化的學習鍛煉,成長為職業化、專業化的人才,
無論去其他國央企還是民企,都是搶著要。
行業頭部國央企,有作品、有代表性項目,為履歷增光添彩
市場是要靠實力說話的,拿得出過硬的作品、業績,才能稱得上頭部、標桿。
在頭部國央企工作,參與大項目、標桿項目的機會也會多很多。
參與這些項目,不僅可以得到學習鍛煉,帶來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同時也可以為你的履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就如一個導演、演員可以靠一部電影吃一輩子,有些重量級的大項目、出彩的項目,放在打工人的履歷中也是夠吃一輩子的,
將來都有可能成為你跳槽、拿高職位/高薪的砝碼。
行業頭部國央企,業務更穩定,抗風險能力更強
不同于一些小國企,底子不厚、經營能力還差,在市場化的競爭中風雨飄搖,
行業頭部國央企,具有更優秀的盈利能力,經營穩健、業務穩定,是更適合人才長遠發展的平臺,
這樣的企業晉升機制也更通暢,成長很快,有朝一日成長起來,是有機會成就一番事業的。
...
不過,行業頭部國央企雖好,也有一些現實問題需要考慮。
比如,比傳統國企更加市場化,包括績效考核機制、人才淘汰機制的市場化,
換句話說,遇到市場波動,降薪、裁員會比傳統國央企來得更加沒有負擔;
比如,工作強度比傳統國企大,薪資卻比不過民企大廠;
比如,競爭更激烈,雖然避免了“溫水煮青蛙”,卻也壓力更大,等等。
總的來說,行業頭部國央企,適合擁有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想做出一番事業的小伙伴,
或是希望在“黃埔軍校”鍍鍍金,未來能有更大的職業發展機會和空間的小伙伴。
這可能是想要進國央企,又不希望被“體制化”的小伙伴,最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針對這位小伙伴的提問:
年輕人找工作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舉個栗子,中/小廠綜合到手12K,頭部企業到手7K,看上去差距有點大,
但長遠來看,你在華為工作三五年和在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工作三五年后,都想跳去同一家公司,你猜他們會選擇誰?
最后忍不住又要感慨一下。
一家企業,立足的根本還是它的經營能力。
同是國家的企業,
有的經營得風生水起,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造福了國家和人民;
有的背靠強大的資源,卻被民企打得落花流水,連年虧損、負債累累,
這背后的區別,到底在哪里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