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的地名及其轄境屢有改易。宋代學者余靖在《韶州新修州衙記》說:“漢置曲江縣”;“晉立東衢州”;“齊、梁為始興郡”;“偽劉割據,析其地置英、雄二州,故始興之名移于他部”。
按,余靖在這里大約是概略言之,時代稍有錯亂。實際上,西漢甘露元年(前53年)析桂陽郡南部為始興郡,晉沿其舊,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年)改為廣興郡,齊復名始興郡。梁、陳兩朝,改里東衡州。隋廢郡,并其地屬南海。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廣州之曲江、始興、樂昌、翁源置韶州,韶之州名由此而起。不久,復為東衡州,貞觀元年(627年)又改為韶州。天寶元年(742年)復稱始興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為韶州。以上各朝,郡治、州治都在曲江。
應該指出,余靖有一點是說得正確的:古代所說“始興”,就其郡治而言,其實就是曲江,只有確指“始興縣”,或在南漢以后,“始興”之名才能“移于他部”,即是現在的始興。
北宋以下,州縣行政區域大體穩定,韶州或為州,或為路,或為府,一般包括以曲江為中心的樂昌、仁化、乳源、翁源五縣,有時還加上英州的湞陽、含洭二縣。其中英州二縣在明初并為英德縣,屬韶州府;仁化原是曲江縣地,在古代時置時廢;乳源是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析曲江、樂昌縣地,另行設置的。
這一帶,南嶺山脈橫亙東西,地當粵東上游。東有丹霞、翁山盤踞;西有桂嶺、英岡為屏;北有湞、武二水交匯;南達交、廣以至于海,是湖湘的唇齒,入粵的咽喉。尤其曲江治城(今韶關)枕山帶水、地扼中衡、資源豐富、形勢險要,很早就成為五嶺的中心城市,百越的雄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