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6年中國摩托車銷量約為1680萬輛,2017年約為1508萬輛,2018年1557萬輛,2019年1736萬輛,2020年1706萬輛,2021年2019萬輛,2022年2142萬輛。
再看政策方面,2019年7月1日起,國家規定摩托車全面實行國四電噴標準。2019年6月1日起,摩托車實行了全國通檢和6年免檢政策。2019年7月1日起排量150cc及以下的摩托車免征購置稅。自2020年1月1日起,摩托車號牌工本費收費標準由每副70元調整為35元。2022年10月1日起,摩托車的年檢周期放寬,將原本10年內上線檢驗5次(第6年至第10年每年檢驗1次),調整為10年內檢驗2次(第6年、第10年),10年以后每年檢驗1次。
2019年幾個政策出臺開始,經過兩年時間,中國摩托車銷量重回2000萬輛以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政策和市場的關聯關系。
其中150cc及以下摩托車免征購置稅的政策從經濟角度釋放了鼓勵發展摩托車的信號;摩托車全國通檢和6年免檢政策從使用成本角度釋放了鼓勵發展摩托車的信號;全面實行國四電噴標準則從技術角度規范了摩托車,釋放了重視摩托車發展的信號。
國家于2019年從經濟成本、使用成本、技術規范這三個層面釋放出發展摩托車的信號,相信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綜合經濟、環保、消費因素的結果。
技術方面,已經具備全面升級為電噴的條件,以滿足環保要求。同時,從使用成本和經濟成本角度放寬針對摩托車的政策,雖然沒有觸發13年報廢和解禁這兩個重大要素,但即使是這種微調,也明確釋放出鼓勵發展摩托車的信號,市場的回應是猛烈的,即使這種有限的鼓勵力度,國內摩托車市場仍然重拾了發展的信心。
給點陽光,它就燦爛。用這句話形容國內的摩托車市場非常貼切。
2017年底,西安解禁摩托,此后廊坊、濟南、青島陸續解禁,地方性政策也為摩托車市場注入了活力。
適度的鼓勵政策還吸引了更多的投入,一些汽車品牌陸續進入摩托車領域,五菱創建了賽珀品牌,長城創建了靈魂品牌,據說奇瑞也要下場造摩托。如果這些汽車大廠沒有對政策的信心,不可能憑一時沖動進行戰略投入。
與所有的國內行業一樣,摩托車市場的內卷不可避免。過去兩年的價格戰令人印象深刻,同時,也涌現出一些令人欣喜的現象。國內摩托車企業從純卷價格開始向卷技術和配置發展。
雖然在2023年,摩托車銷量下滑,只有1899萬輛,但沒有影響國內摩托車企業的信心,越來越多的創新車型不斷涌現。
配置方面,復古造型、ABS、TCS、LED大燈正在成為主流,技術方面,自動擋跨騎開始試水,混動技術也逐步深入。
我們看到,政策的陽光雖然只露了一角,就已經讓摩托車市場重新興旺,如果再進一步解禁摩托車、解除13年報廢的政策,國內摩托車市場迎來的不僅僅是燦爛,而是全方位的爆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