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TNC
“助力深圳打造氣候韌性創新示范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探索實踐”
深圳灣(香港側)眺望深圳城市中心區 | 來源:歐陽凱
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與強度增加等影響不斷加劇,沿海城市面臨比以往更為嚴峻的氣候挑戰。Hallegatte等對全球136個大型沿海城市的脆弱性評估中,中國深圳位居前10名之列。[1]同時,在40年的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生態空間被擠占、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偏低和持續退化,特別是紅樹林、牡蠣礁、珊瑚礁等海岸帶自然棲息地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例如減少岸線侵蝕)大幅退化;另一方面,受氣候變化影響,沿海社區在更頻繁發生的臺風、洪澇等災害下的暴露度顯著增高。社會-生態系統的氣候脆弱性進一步加劇,因此,聚焦以深圳為代表的粵港澳大灣區沿海城市,推動構建氣候韌性城市創新示范行動已迫在眉睫。
氣候適應的具體行動可以從社會和自然生態系統兩個角度出發,通過調整自身結構和功能,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極端天氣帶來的損失和風險,這些行動包括構建氣候監測與預警系統、提高生態系統的氣候韌性、增強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提升公眾意識等。其中針對生態系統,我們提出以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為核心開展創新示范的行動,通過對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和可持續利用,充分發揮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壤改善、空氣質量凈化等多重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沿海社區的脆弱性,從而減小氣候風險。
與此同時,與傳統的工程性措施相比,NbS通常更具成本效益和氣候變化下的適應性,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緊密相連,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例如,城市中的綠色屋頂、雨水花園等綠色雨洪設施能夠就地消納和凈化雨水,從而減輕內澇和污染,增強城市安全,降低應急成本;保護或修復紅樹林等海岸帶棲息地有利于削減海浪能,從而降低沿海社區的洪澇風險,并增加海岸帶生物多樣性,具有多重效益。將這些NbS手段納入以工程手段為主的傳統防災減災方案中,城市就能以經濟有效的方式適應氣候變化,同時收獲城市生物多樣性提升、凈化水體等多重生態效益。
與上述創新示范相配合,同步對沿海社區居民開展氣候適應的宣傳和培訓,提升社區層面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水平和適應能力、增強社區凝聚力和防災減災自救、應對能力,進一步有效增強城市韌性,降低災害風險。
深圳灣實景 | 來源:王月/TNC
2022年我國17個部委聯合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為開展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提供指導和依據,戰略提出到2035年,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顯著提升,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戰略采取了區域適應氣候變化的基本思路,兼顧氣候特征的相對一致性和行政區域的相對完整性,構建全面覆蓋、重點突出的適應氣候變化區域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面臨濱海氣候風險的典型地區,在氣候適應方面具有很強的示范性。我們計劃聚焦深圳市,應用NbS的方法探索沿海特大城市氣候韌性創新實踐,為氣候適應工作提供一個有代表性的案例。
1
我們的長期目標
聚焦深圳市推動氣候韌性創新示范,構建氣候適應型社會-自然生態系統。
2
我們的三年目標
通過支持、協同本地區合作伙伴,開展1-2個韌性社區示范點。
通過支持、協同本地專業機構,開展1-2個海岸帶韌性示范點。
提升以深圳為代表的粵港澳大灣區公眾對氣候韌性的認識,推動社會參與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工作。
積極推動深港兩地關于深圳灣生態系統的科學交流和公眾參與。
3
我們的工作內容
一、1-2個韌性社區示范點:
協同景觀、建筑、空間藝術、規劃等相關設計團隊,以NbS為基礎,提出“針灸式”提升社區空間的設計方案,繼而在未來形成立體網絡。
支持社區合作伙伴,以社區營造、自然教育等方式,推動社會參與,逐步開展實施設計方案。
支持本地機構開展社區適應氣候變化效益評估。
二、1-2個韌性海岸試點:
與政府、科研等合作伙伴合作,選取1-2個深圳濱海濕地公園作為試點,開展基于NbS的生態岸線修復研究,解鎖紅樹林、牡蠣礁等海岸帶棲息地的岸線防護、凈化水體等多重效益。
基于試點研究經驗,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適應氣候變化的海岸帶棲息地修復指南,為其他地區的岸線修復工作提供參考。
三、開設“蔚藍實驗室”跨學科環境教育項目:
與合作伙伴合作開發設計面向中小學生的濱海城市生態系統環境教育課程,組織開展教學者培訓。
協同公益伙伴,組織公眾參與城市生態系統修復及保護工作。
每年開展“一起向蔚藍”青少年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征集活動。
四、深港兩地交流項目:
通過組織交流參訪、舉辦研討會等形式,促進兩地基于NbS的技術實踐經驗交流,支持本地政府、高校、社會組織等合作伙伴共同構建氣候變化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韌性灣區。
4
項目預期效果
通過支持、協同本地專業機構,配合本地合作伙伴,以科學為基礎,在深圳開展實施1-2個韌性技術示范試點及其實施效果評估,為深圳海岸帶和社區的氣候韌性建設提供NbS適應氣候變化可行路徑。
*Hallegatte, S., Green, C., Nicholls, R. J., & Corfee-Morlot, J. (2013). Future flood losses in major coastal cities. Nature climate change, 3(9), 802-80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