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深圳博物館將于2025年7月6日(星期日)晚19:00,在同心路館(古代藝術)一樓中庭隆重推出“2025深博之夜”特別文化活動。本次活動以“刻痕為銘、藝術為證”為主題,通過展覽、音樂、繪畫三重維度,為觀眾帶來一場集歷史感與藝術性于一體的沉浸式文化之夜。
活動主軸為《大師刻痕——抗戰時期的木刻版畫展》的開幕儀式。本次展覽展出李樺、古元、力群、胡一川等抗戰時期著名藝術家的80幅木刻作品,全部來自資深收藏家邱建華的珍藏。這批作品不僅記錄了一個國家浴火重生的歷史,也體現出藝術家以刻刀為喉、以版畫為證的精神擔當。開幕式現場,邱建華將與公眾見面交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聲樂專業學生苗佳煦亦將獻唱《黃水謠》《映山紅》,以藝術語言喚醒時代記憶,致敬民族精神。
深港交融的文化篇章也將在當晚奏響。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室內樂團將帶來弦樂四重奏,演奏曲目涵蓋《愛樂之城》組曲、《舒伯特的小夜曲》《祖國,慈祥的母親》等中外經典,以音樂串聯城市記憶、灣區情感。而由深圳市第二幼兒園師生組成的合唱團則將演唱《名字叫中國》《如愿》《我和我的祖國》,童聲與師聲交織,在夜色中唱響信仰與未來。
當日下午,深圳博物館還將結合展覽主題與館內特展資源,舉辦兩場繪畫互動體驗活動,邀請公眾以畫筆參與文化記憶的再創作。觀眾可走進古希臘彩陶展廳,從神話與古典圖像中汲取靈感,自由創作體現跨文明美感的圖像語言,該活動無需預約,但需自帶繪畫工具;與此同時,觀眾可預約參與以《大師刻痕》為主題的版畫臨摹寫生活動,在講解與指導中以“歷史+當下”的方式完成創作。活動倡導公眾在動手實踐中與歷史進行一次親密的對話,在刻痕中看見信仰,在旋律中聆聽希望,在筆墨中點燃傳承,讓藝術真正走入心靈深處。
據介紹“深博之夜”自推出以來,持續拓展博物館公共服務的邊界,通過藝術演出、跨界講座、夜間策展等多種形式,讓更多市民在下班之后、在夜色之中走進博物館,感知歷史溫度,參與文化創造。此次活動延續了這一初心,以展覽為引、藝術為媒、公眾參與為核心,致力于構建一個與城市精神深度共鳴的文化平臺。
作為深圳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博物館將繼續秉持開放、包容、創新的理念,積極回應市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推動博物館成為市民生活中的文化客廳與精神燈塔。通過“深博之夜”這一持續性的品牌項目,博物館不斷將知識空間轉化為精神容器,讓歷史“活”在當下,走入人心。
7月6日,在深圳博物館相聚,共赴這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夜航。
深圳晚報記者 楊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