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慶戈啊,給朱山村人民送來了幸福,每年的今天,都給我們村里60歲以上的村民發福利,二十多年來發了好多東西,發衣服、發米面、發煤炭、發大車小車、三輪車......朱山人民永遠都記在心里!”
9月9日,一個被歷史鐫刻上特殊印記的日子,記者一行驅車前往山東省鄒城市毛澤東像章藝術博物館瞻仰緬懷偉人光輝形象和豐功偉績,沒有想到的是,讓我們看到了這溫暖感人的一幕——博物館工作人員在給300多名村民發放米面。
據了解,村民口中的周慶戈,是從朱山村走出來的驕子,一名退伍軍人,也是當地著名的企業家。雖已功成名就,但不忘初心,心系桑梓。2008年投資上億元在村前的荒灘上填溝平壑,興建毛澤東像章藝術博物館,并2010年5月29日開館。已經收藏紅色文獻12977件,毛澤東像章38000種、49萬余枚,各種毛澤東畫像、宣傳畫600余幅,共和國將軍書畫800余幅。品種、數量、規模乃徽章收藏界罕有,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紅色文獻像章藝術博物館。被全國及省市縣各級相關單位定為紅色教育基地。
“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不忘毛澤東。”從二十多年前的那個九月九日起,周慶戈便自發承擔起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溫情,為朱山村內年滿60歲的每一位村民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紅色福利。這不僅僅是一份物質上的饋贈,還是心靈深處對先輩敬仰之情的傳承,以及對家鄉父老深切的關懷與祝福,更是“為人民服務”的具體實踐。
歲月變換,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如今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數已達到312人。但年復一年的堅持,讓這份紅色記憶更加鮮明生動,也讓村民們深刻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力量。在這片被紅色文化浸潤的土地上,毛澤東像章藝術博物館與村民們共同繪制了一幅幅尊老愛幼、和諧共進的美麗畫卷。(張春兄、馮愛云、張子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