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dimir Stroozer|俄羅斯
文|若杉
最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我不羨慕任何人的生活,因為每個人都在和自己的人生課題做斗爭,我唯一羨慕的,是他擁有幸福的能力。”
做咨詢師很多年,常常有來訪者在咨詢中跟我說:“老師,我覺得我不夠好。”
這句話背后的邏輯是,我之所以現在過得不好,是因為我還不夠好,等我夠好了,我就快樂了。
我們這一代人,大概都是被教育要活在未來的。
高中之前,老師和家長都說,考上大學就好了。
考上大學了,又有人說,找到工作就好了。
好不容易畢業工作了,我們又發現人生有了新的目標:買完房子就好了,生完孩子就好了,年薪百萬就好了……
我們在未來的吸引下一步步努力成長,希望自己變得足夠好,希望自己有一天配得上幸福。
但是,當我自己也來到三十幾歲的年紀,發現,幸福是一種能力,她跟有沒有達成某個目標無關,也跟是不是足夠好無關。
那些能夠活得輕盈、擁有幸福感的人,大多做到了這么幾點。
第一,當下在做的事情是符合心意的。
自我是一個沒有辦法被壓抑的存在,如果當下在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不一致,那么,生活中的大部分時刻會覺得無趣。
甚至,哪怕因此取得了一些成就,心里也會生出一種“別人都覺得我好,只有我知道我不好”的悵然感。
相反,如果當下在做的事情是擅長的或者做起來有愉悅感的,哪怕暫時有困難,也會生出一種“我想解決當下困難”的動力。
當內外表達一致,人才會活得統一、幸福。
當然,這種內外統一的狀態是理想。
退一步講,如果當下還沒機會做喜歡的事情,但是知道我此刻的積累是為了能獲得更多“做想做事情”的自由,當下的忍受和妥協也會變得有意義。
第二,懂得在微小的事情里體會幸福。
人生的大幸福,諸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必然能給人帶來巨大的幸福感,但是,如果把幸福感寄托在這些大事件上,人獲得幸福的機會就會變得少很多。
容易獲得幸福感的人,往往懂得在微小的事情里去體會幸福。
比如,此刻,我在咖啡館敲下這些文字,窗外,天空藍得讓人感動,咖啡館的音樂剛剛好,咖啡的香氣彌漫整個空間。這本身就是一種微小的,具象的幸福。
第三,擁有高質量多層次的人際關系。
阿德勒說,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系。
這句話的反面是,人生的很多幸福也來自于人際關系。懂得經營關系的人,幸福感往往更高。
以前,信奉一句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現在,經歷了身邊的朋友來來去去,也開始慢慢接受,人生中的很多朋友甚至親人,大概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穩定的關系不是唯一,而是多層次。
不管你有沒有伴侶,你都應該擁有伴侶之外的兩到三個朋友,這樣,你的情感需求會分散在不同的關系里。
當關系唯一時,我們最容易把所有的期待都投射在一段關系里,這樣,這段關系會不堪重負,困難重重。
并且,當這唯一的關系崩塌時,人也會陷入全面絕望期。
第四,把人生調成“游戲”模式。
之前看一個綜藝,一個姑娘總是活得淡然幸福。
其他嘉賓問她怎么做到的。
她說,“在我眼里,困難也是好玩的。”
當時聽了,覺得很妙。當你擁有了一種“困難都很好玩”的心態,把困難當成一場還沒打通關的游戲,心態自然穩定從容,甚至有一種“我必須把游戲磕下來”的豪氣。
這樣,哪怕在困難時刻,人也是活力滿滿的。
連困難都不怕的人,幸福感自然高。
以上,是最近關于幸福感的感悟,分享給你。
愿你我都能在一個慕強的世界里,學會感受幸福。
———— e n d ————
預約咨詢,請掃碼添加工作室微信!
若杉
若杉心理創始人
暢銷書籍:《停止內耗》
《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
人生最大的理想:
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寫不同的文章
我們的咨詢室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心理咨詢預約
微信預約:ruoshanxinli
電話預約:19910780529
選咨詢師請前往菜單欄”心理咨詢“欄
或直接聯系工作室:ruoshanxinli
小紅書@心理咨詢師若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