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來啦,我是炘辰,謝謝你來看我~~??
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女生說,她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謙虛有禮貌的人,從不在背后講人家壞話,對每個人都很真誠,但為什么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總會遇到打擊她,對她小動作不斷的人,從而導致她長期的內耗!
你是不是也總把別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不敢反駁,不想幫別人做的事情卻要勉強答應,一轉頭就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
不但自己憋屈,還會不斷地進行自我攻擊和否定,會怪自己,你怎么當時這么軟弱,你看他們討好的是別人,攻擊的卻是自己。
其實,別人尊重你,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你人好,懂禮貌,而是取決于你是否夠強,如果你不夠強,即便你再友善,別人也不會打心里尊重你。
每一次當別人不尊重你,對你隨意指使,對你惡語相向的時候,到了嘴邊的話你卻說不出來,是因為你在無形中訓練了自己的服從性。
相比于討好型以他人的感受為首位,討壞型則是以自己的感受為第一,首先不會委屈自己,敢于拒絕不合理的請求,在這個過程中不會畏首畏尾委屈自己。
“討壞型”人格的口頭禪是我拒絕,我不去,我沒興趣,我不幫。
01.
敢于傷害他人
心理學家喬登·彼得森給出一個驚人回答:因為我們缺乏“攻擊性”,更直接地說,是缺乏“傷害”他人的能力。
“傷害”他人的能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限制地攻擊和傷害他人,釋放惡意與敵意,而是一種“攻擊性驅力”。
實際上,“為自己爭取,努力自我實現”的動力與能力,就是“攻擊性”。
當你長期壓抑自己,并形成習慣之后,面對不合理的請求會很難說出“不”,一轉頭就會把攻擊性轉向自己,不停地唾棄自己,從而導致自己的不斷內耗。
心理學家喬登·彼得森在《人生12法則》里說,這樣的人,會持續地自我犧牲和過度付出。
他們缺乏面對沖突的能力,從而避免沖突,最終會因為他們的習慣性逃避,面對機會也難以展現和發揮才能,甚至必要的時候也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利益。
試著說說“不可以”。
當對方一次一次打斷你講話,別忍啊,試試說一次,我話都還沒有說完,請你不要打斷我;遇到喋喋不休對你抱怨的司機,如果你已經非常累了,試試看,跟他說我現在需要休息,麻煩你安靜。
只要你試過,哪怕只有一次,你就知道堅持自己有多容易。
02.
敢于不要臉
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在學校的時候幫同學刷飯卡,教養好的下一次會主動幫你刷;人品差的會選擇暫時性遺忘,下次還會讓你幫刷。
試著拒絕看看,下次還讓你幫刷卡的,直接對她說:“上一次就是我刷的,這一次該你幫我刷了。”
只要你敢拒絕一次,下次她就不敢輕易得寸進尺了。
在單位中是不是經常幫同事帶奶茶、帶飯,卻不好意思收錢?
下次可以試著說,這頓飯是多少錢,如果我不收,下次你也不好意思讓我幫帶了吧。
如果是刻意逃避給錢的,還讓你幫忙,就說:“你總是讓我幫你帶飯,卻不主動給錢,所以我不想幫你帶”。
我們幫同事帶東西,收不收錢,取決于我們之間交情如何,交情夠的,可以不收錢,交情不夠的,要敢于收錢。
你要敢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與需求,不要習慣性地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要知道,喜歡你的人不需要討好,而不喜歡你的人再怎么去討好也還是不喜歡你。
只要你足夠“不好搞”,其他人就會變得很好搞。
03.
敢于提要求
前幾年在鄉下工作的時候。經常被當成冤大頭。
因為買蔬菜是跟當地老鄉買,所以會打電話提前預約,說需要多少。如,需要一顆白菜或者是兩斤什么什么菜之類。
但等到老鄉送菜上門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把一個背篼都裝滿蔬菜。如果你對他們說,我要不了那么多菜,他們則會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老師沒辦法,我的菜全部摘下來了,如果您不要的話,這些菜只有爛掉了。
沒辦法,只有把菜全部買下,吃不完的就送給左鄰右舍,讓他們不用去買蔬菜了。
全校買菜大概都是這樣的模式,需要一斤他會給你背5斤甚至10斤來,而且我們都沒有辦法拒絕。
當我把這個問題對大家認為脾氣不好的同事抱怨時,她對我說,她從來沒有這樣的煩惱。
因為老鄉不敢這樣對她,老鄉第一次用相同的方式強買強賣菜給她的時候,我這位同事她只要一顆菜就是一顆菜,如果老鄉強賣,她直接連那一顆菜都不要了,這樣老鄉在她面前從來不敢使任何心眼。
我的同事她敢于給老鄉提要求,敢于拒絕不合理請求,她把自己的邊界感亮出來,別人和她交往的時候就會有分寸得多。
你要懂得,第一次在一些小事上就要樹立好自己的邊界,你認為麻煩的請求,你不想干的請求,一定要去拒絕。如果別人一件件小事情都麻煩你,你每一次都不去拒絕,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就是會換來更多的麻煩。
并且你要讓別人明白,欺負了你,他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就不敢去欺負你。如果欺負一個人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是沒有人輕易去試探你的。
結語:
和那些不能堅守底線,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的討好型人格比起來,他們是最好的。而壞脾氣的人,則是頭腦清醒,對于不合理的要求,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
討壞型的人會更關注自身的感受,如果對方在請求的過程中讓自己感受到了不悅,就會果斷地拒絕,討好型的人在關系中是壓抑了自己的攻擊性。
而這種攻擊性是會反芻自己,不斷消耗自己的能量。
如果一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你,是你把刀親手遞向她的。
一切的關系的起源就在于樹立邊界。
不要為了成全別人而委屈自己,當你能夠把“不”說出口,你就能體會到原來人生是多么的爽。
點個【在看】,愿你有被討厭的勇氣,也能在一段關系中勇敢做自己。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