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別人不好的人,往往是惡人,對別人私事不過問不摻和的人,往往是明智之人;
那么,對自己不好的人呢?
一個連自己的感受、尊嚴和利益,都可以無條件拱手讓給他人的人,可以忽略不計和勉強壓抑的人,往往也是惡人。
因為越是這樣的人,越是期待從別人那得到更多的回報和認可,越是看不得別人快樂和享受;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越是遭受過重大創傷,越是過去過得苦,他越是希望別人能陪他走一道,能感受他感受到的痛苦和絕望,體驗到他曾經的迷茫和無助;
最好別人還能參與到他的話題中,陪他們一起痛斥他人的無情,一起咒罵生活的苦,一起焦慮不確定的未來,一起鄙視那些過得瀟灑如意的人。
對自己不好,往往說明他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他身邊一定有至少一個“活物”,要被他當成精神支柱,他把自己的愛和余裕,都給了這個人,而唯獨沒有留給自己;
那么,他人生的種種拮據、憋屈、不開心,都可以歸罪于這個他為之付出的人,會生出怨恨的心理,畢竟他得到了嘛;
接受付出的人如果生命力旺盛,擁有簡單的開心快樂,懂得享受,松弛自信,那么對自己不好的這個人,是不愿意看見的。
因為他自己就從來沒有享受過,他自然看不慣別人有他沒有的東西。
例如,有的人努力攢錢,省吃儉用,他就看不慣你花錢去飯店吃大餐,看不慣你節假日旅行游玩;
有的人總是被貶低、嘲笑、做什么都小心翼翼,他一定厭惡那些總是沒事傻樂呵,不容易被惡意所傷的心大之人。
他們自己忍下了,就要求別人也要和他們一樣,實際上,這是一種病態的思維。
人都是利己的,在利己的同時,能利他的人,才是正常人。
不利己,卻利他,或是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是我們要敬而遠之的人。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少都是不利自己,卻利子女,最后往往是連子女也利不了;
子女其實非常不喜歡父母的過格付出,子女希望看到的是愛自己的爸媽;
這種靠委屈自己,成全子女的奉獻,是一種愧疚式教育,是通過制造一種行為差異,來激發子女的虧欠心理,達到操控子女的目的;
在子女閱歷很淺的時候,往往會被這種行為蒙蔽,覺得自己不配享受任何好的,有好吃的不敢吃,有好穿的不好穿,有好的機會也多半會被動錯過;
等到回顧過去才發現,不配得感,到底讓自己失去了什么;
很明顯,父母在“替自己受累受苦”,所以自己是不可以違背父母的善意付出,去盡情享受的,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一切。
這就是尚未開悟,還處在混沌狀態的子女的真實心理。
說白了,不懂得對自己好的父母,很難養出一個健康自信有出息的孩子,從骨子里他們就覺得自己和好的一切無關;
想要好,就只能靠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去迎合別人的期待和喜歡,才能實現。
還有的人對戀人和朋友過度付出,認為自己在綜合條件上處于劣勢,只有通過討好,才能換來對方的一句認可;
對方發脾氣的時候,自己可以默默承受,對方盡情玩樂的時候,自己在賣力地照顧對方。
自己內心深處明明渴望對方給予一份對等的回饋,卻一直隱瞞著不說,不表達;
直到這份單方面地對別人好,對自己不好,被別人視為一種控制和壓力,默默疏遠了自己,自己就可以理所當然地給別人扣上一個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帽子,然后站在道德制高點譴責對方……
其實需要一份愛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人需要主動地愛自己,理直氣壯的,公平合理的,尊重內心的;
無需通過別人的審核,也不要他人的評定;
滋養自己,才能讓自己與別人的關系,更加得輕松舒適清爽。
說明: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圖文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