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很認同一句話:“人的一生本無意義,追尋意義的本身就是意義?!焙髞戆l現,追尋意義徒添煩惱,像植物般自由生長吧——然而生而為人,你永遠繞不過內心的永恒拷問:我為什么要活著?活著到底為了什么?我們終此一生似乎都在不停地“要”,我們到底要什么?
《荒野生存》取材于1992年的真實事件:克里斯托弗?約翰遜?麥坎德利斯(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下文簡稱克里斯)在華盛頓特區的富裕家庭長大,品學兼優,是個運動健將。
1990年夏天,克里斯以優異的成績從埃默里大學畢業,把銀行的2.4萬美元捐給慈善機構樂施會,燒掉錢包里的現金,從此杳無音信,和家人斷絕聯系。1992年8月,一群獵鹿人在阿拉斯加荒野發現了他腐爛的尸體,那年他才24歲。
喬恩?克拉考爾寫了這個事件的報道,發表在1993年1月的《戶外》雜志上,隨后讀者來信雪片般飛來。
不出所料,這些來信反映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有些欽佩這個男孩的勇氣和崇高的理想;有些則嚴辭譴責他是個魯莽的大傻瓜、瘋子,是個驕傲自大而又愚蠢透頂的自戀狂,屬于自我毀滅,根本不值得媒體如此小題大做。(序言)
隨后,喬恩對克里斯興趣不減,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去追蹤克里斯的“死亡之路”,著了魔似的找尋克里斯的流浪細節。
▲ 書本封面。
他走訪了克里斯的親友、旅途遇到的人,詳實考察了克里斯走過的地方;
他推測克里斯并非餓死,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他結合自身經歷推測克里斯產生反文明傾向的原因;
他揭示出克里斯曾有意在抵達阿拉斯加荒野后重返人類文明,并在彌留之際嘗試求救的隱情。
小說不但成為暢銷書,還引發了不同背景的讀者深切關注和轟動一時的強烈爭議,大家都在叩問“阿拉斯加之謎”:為何富家子弟、名牌大學畢業生執意與家人斷絕關系并舍棄一切去流浪?為何非要以不帶地圖和通訊設備的激進方式走進阿拉斯加荒野?
這個“理想浪漫主義者”、“傻瓜”、“瘋子”、“不負責任的失敗者”的故事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弦。西恩?潘一口氣將小說讀完,爭取了小說的改編拍攝權,但他等了近十年,直到克里斯的家人同意才拍攝同名電影。
之所以想把他的故事說給更多人聽,是因為這個孩子身上有種東西在閃光。他在短短時間內,獲得如此豐富的人生體驗,令我羨慕不已。(西恩?潘)
▲ 來自書本。
原生家庭
要分析一個人,通常會分析他的原生家庭。克里斯并沒有什么童年陰影,他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克里斯的父親沃爾特出身貧寒,天資聰穎,通過自己的打拼躍升階層。1965年,他和第一任妻子分居,開始和22歲的比莉約會;1968年,克里斯出生。克里斯有個親妹妹卡琳,沃爾特上一任婚姻還有六個子女。
克里斯六歲時,沃爾特成為美國航天局工程師,搬到華盛頓。四年后,他辭職,和比莉一起創業,生活富足。
克里斯遺傳了父親的音樂天分,學吉他、鋼琴、圓號;體育天分也高,少年時期已經是當地頂尖的長跑選手。
高中同學回憶,克里斯很在意人生的不公平,周末朋友忙著聚會,他卻流連在華盛頓的貧窮地區。他升上高三不久就告訴父母不想上大學,他說“職業是20世紀令人不齒的發明,是債務而非資本?!?/p>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迫于父母壓力,克里斯上了大學,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他在埃默里大學主修歷史和人類學,畢業平均分3.72(總分4分)。父母想送一輛新車給他作為畢業禮物,也愿意出錢讓他繼續深造,他拒絕了。
他和父母最大的矛盾可能是金錢觀。父母年少嘗過貧窮滋味,經過自身奮斗擺脫貧窮,他們認為享受是理所當然的;但克里斯認為財富是恥辱、是墮落、是邪惡。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諷刺的是,克里斯賺錢很有一套。八歲時他在后院種菜,挨家挨戶兜售;十二歲在家里設立快印、復印服務;高一那年為建筑公司招攬生意,業績突出,用賺到的錢買了一輛黃色的二手車達特桑。
克里斯的個性復雜而矛盾。他非常孤僻,但有時又表現得非常友善、合群;他雖然有過于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但也不完全是個沉默寡言、反對享樂的空想的社會改良家;相反地,他喜歡偶爾喝杯酒,并且有無可救藥的表演欲。
1986年,克里斯高中畢業,他獨自駕車橫跨美國旅行,直到埃默里大學開學前兩天才回到家,瘦了27斤。家里人誰也沒想到,克里斯的高中畢業旅程讓他更加封閉自己,和家人距離更遠了。
原來,克里斯去拜訪了父親的親友,逐漸弄清楚父親上一次婚姻和再婚的事實。
沃爾特其實是重婚,他和比莉在一起很長時間并未和前任離婚,克里斯出生兩年后,沃爾特還和前任妻子又生了一個兒子。如此算來,克里斯和妹妹卡琳其實是“私生子”。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沃爾特周旋在兩個家庭之間,雙面生活曝光后,給兩任妻子都造成了極大傷害,直到他們搬到東岸,沃爾特才正式和前任妻子離婚,和比莉結婚。
沃爾特離婚的真相讓克里斯感到憤怒,他整整壓抑了兩年后,終究還是爆發了。他不能原諒父親年輕時的荒唐行徑,更不能寬恕父親隱瞞事實的行為。后來他向卡琳等人表示,沃爾特比莉的欺騙行為使他覺得“整個童年就像是一個謊言”。但他從來沒有當面質問父母,他寧可隱藏這些秘密,并以其他的方式發泄憤怒。他變得沉默、郁郁寡歡而孤僻。
大學期間,他和父母幾乎不聯系,他也沒有電話,父母也很難聯絡到他。1990年5月,父母和妹妹參加他的大學畢業典禮,他看起來很愉快,表示他正計劃另一次長途旅行。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六月,克里斯把期末成績單寄給父母,附上短信,這是家人最后一次收到他的消息。到了八月,父母一直沒有克里斯的消息,決定開車去看他,才發現他的公寓早就搬空了?;丶液?,他們發現寄給兒子的信捆成一捆退了回來。之后,父親找私家偵探找他,卻一直沒有找到。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那時,克里斯已經把所有家當裝上他的小車,沒做任何計劃,直奔西部而去。他甚至給自己取了新名字,“亞歷山大超級流浪漢”。
從任何意義上來說,這次旅行都可說是一次冒險之旅,就像一切為之改變的史詩之旅。他覺得自己之前已經花了四年時間,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履行一項荒謬而艱巨的任務:完成大學畢業。終于,他不再受束縛,可以從父母和同輩那個令人窒息的世界中解脫——那個抽象的、安全的、物質過度的世界,讓他感到自己和生存的原始悸動完全隔絕的世界。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到處流浪
1990年7月,克里斯抵達米德湖度假區,不顧警告牌寫著嚴禁駛離公路,駕車想穿越寬闊多沙的河床。
晚上他在河床邊上扎營,洪水來襲,他來得及收拾帳篷和雜物,卻沒法挪車,而且車子的引擎進水,打不著火了。于是,他把車子丟在那里,在車的擋風玻璃上貼著一行紙條:“這輛破車已被遺棄,誰能把它弄出來就歸誰?!?/strong>
他把身上的所有紙幣合計123美元燒了,這些事情能夠被知曉,是因為他以日記和照片的形式記錄在本子上。
▲ 當時的媒體報道。
從1990年7月10日開始,他通過徒步或搭便車的方式,到處流浪,隨遇而安。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他遇到簡和鮑勃這對“膠皮流浪漢”情侶(意思是有車的流浪者),和他們在海邊扎營,還在“地基板”營地住過一段時間。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地基板”是一個廢棄的海軍基地,匯聚幾千名流浪漢。有個叫特雷西的17歲女孩愛上了他,總是跟在他身旁??死锼购痛蠹蚁嗵幱淇?,每天都健身,還說了他想去阿拉斯加荒野的計劃。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他沖動買下二手的鋁制獨木舟,順著科羅拉多河而下,穿過墨西哥邊境,到達加利福尼亞灣。1991年1月18日,他回到美國邊境,沒有身份證明被移民局抓了。他編了個故事,后來移民局釋放了他。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他有時和流浪漢、乞丐、酒鬼在街上住上幾周,有時在城里找份工作,“腳癢了”就繼續起程。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1992年1月,克里斯搭上了81歲的羅納德的便車,他們有一段忘年交。
羅納德勸說克里斯回歸正常生活,克里斯拒絕他的說教。
“聽著,先生,”他高聲說,“你不必擔心我,我受過大學教育,并不是貧民,我這么過日子完全是因為我樂意?!?br/>
羅納德的妻子和兒子(本來第二年就從醫學院畢業)被醉酒鬼撞死,羅納德深受打擊,開始酗酒,半年后才設法振作起來,后來還收養了不少貧窮小孩。
羅納德是個皮革工匠,克里斯為自己做了一條壓花皮帶,在上面用畫畫來記錄他的漫游經歷。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他們共度一段美好時光,羅納德很喜歡克里斯,他甚至提出想收養克里斯,把財產留給克里斯。克里斯很不自在,回避說:“等我從阿拉斯加回來再談這個吧?!?/p>
克里斯還反過來說教,勸說這位老人搬出公寓,四處旅行??死锼垢鎰e羅納德,繼續旅程,他曾來信再次勸說羅納德走出去。
這么多人活得很不快樂,但卻不主動改變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受到安全、服從、保守主義的生活觀念制約。這樣的生活雖然表面上能夠給人心靈上的寧靜,但其實安全的未來最傷害人心中冒險的靈魂。
人的靈魂中,最基本的核心是他對冒險的熱愛。人生的歡樂來自我們的新體驗,因此再沒有比每天面對不同的地平線和新太陽,更能令人心生喜悅。
如果你想從生命中獲得更多,就必須先放棄自己追求安全、一成不變的習慣,接納起初也許令你覺得瘋狂的、看似狼狽的生活方式。但一旦你習慣這樣的生活,就能體會到它的意義和令人難以置信的美。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克里斯曾為韋斯特貝格打工,干起收割麥田等雜活。無論活多臟多累,克里斯都會完成,為自己設立了極高的道德感。
韋斯特貝格認為克里斯很聰明,讀過很多書,他陷入困境的部分原因是“想得太多”。
有時候,他太想讓世界變得有意義,想要理解為什么人們彼此傷害。有幾次,我設法勸他這類事情想太多并不是好事,但亞歷克斯(克里斯給自己取的名字)很固執,他總是要得到完全正確的答案后,才肯繼續下一步。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走進荒野
吉姆是克里斯搭便車的最后一程見證者。吉姆看到他的背包很輕,只有十二三公斤,幾乎看不到食物、工具等應有的裝備。
四月里,阿拉斯加依然覆蓋著冬雪,在荒野的惡劣條件下,他的裝備未免太少了些:廉價的皮制徒步鞋既不防水,也不太絕緣;來復槍的口徑只有0.22,真的要用它來射殺像駝鹿、北美馴鹿之類的大型動物,恐怕就太小了。倘若他想長期待在曠野里,就必須靠這些動物的肉來維生。
此外,斧頭、防蟲藥、雪鞋、指南針之類的東西他也沒有,唯一可以指引方向的,是他從加油站里弄來的破爛不堪的洲際公路圖。
吉姆試圖勸阻他,提出給他添加裝備再出發,又問他是否有家人或朋友知道他的計劃,他鎮定地說差不多兩年沒和家人說話了。
吉姆回憶,克里斯心意已決,“我不會碰到我處理不了的事”。
下車前,克里斯堅持要吉姆收下他的手表、梳子還有全部財產的85美分,還說吉姆不收下就丟掉?!拔也幌胫罆r間,不想知道日期,也不想知道我在哪里,這些全是無關緊要的事。”
那天是1992年4月28日,吉姆想他肯定很快因為饑餓走回公路的,“任何正常的人都會這樣做的。”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1992年9月初的一個下午,一對男女最先發現廢棄的公交車內有不妥,聞到車內發出的惡臭,車子后門貼著一張紙,寫著:
S.O.S!我需要你的幫助,我受了傷,快要死了,已虛弱得無力離開此地了。我孤身一人,這不是開玩笑,看在上帝的份上。請停下來救我。我在附近采漿果,晚上就會回來。謝謝??死锼?麥坎德利斯,8月?
第二天,警方的直升機來到這里,帶走了克里斯的遺體、相機和底片、求救紙條和日記。
尸體已經嚴重腐爛,法醫發現沒有明顯的內傷或骨折痕跡,遺體大約60斤重,最可能的死因是饑餓。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死于意外?
克里斯的日記列出了多次打獵的收獲。到了七月,他似乎想回歸文明了,開始遠足。但如果要抵達公路,要通過近三十米寬的河道。克里斯不擅長游泳,他也怕水,為此他不敢冒險。
其實,如果他帶有詳細地圖,就知道不遠處的峽谷有鋼纜橫跨峽谷,坐著鋁籃可以在河上往返。如果他耐心等待,他可以在八月水位較低、較安全時,再次嘗試渡河。
最諷刺的是,克里斯待在的公交車距離文明很近,方圓十公里內就有山林小屋,往東不到五十公里是公路,往北二十公里是游客喧鬧的國家公園。他在算不上荒野的地方待了近四個月,連一個人影也沒有看到,最終命喪于此。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此乃人物原型。
克里斯很少在日記中記錄對荒野的想法或思考,也很少提及附近的景色,記錄基本都是他采集的植物和殺死的獵物,“日記里全都記載著他所吃的食物,除了食物,別無其他?!?/p>
我們很容易會認為麥坎德利斯是一個太多愁善感,一個讀了太多書卻缺乏常識的略有些瘋狂的年輕人。但其實并不是這樣,麥坎德利斯并不是一個懦弱的逃避者,他并未因存在的絕望而感到茫然、困惑或折磨。
相反,他的生命因有意義和目的而躍動,但他過度扭曲了生存的意義:他懷疑輕易得到的事物的價值,他自我要求過多、過高,遠遠超過了他可以負擔的程度。
作者喬恩并不認為克里斯的精神追求是心理障礙,但他的自負和所犯的低級錯誤本來可以避免。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到了七月底,他犯了致命錯誤。通過日記和分析推斷,克里斯可能誤食了野生甜豌豆,它和野生馬鈴薯很難區分。
也可能野生馬鈴薯種籽內含苦馬豆素或類似有毒化學物質。當時克里斯已經又瘦又餓,他沒有健康的身體去排出毒素,又因為饑餓變得更加虛弱。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許多阿拉斯加人奇怪克里斯為何不點火求救,畢竟公交車里有近八升的爐用油??照J為,克里斯絕不會為了救自己的命而故意燒掉森林的。
克里斯最后給自己拍了一張照片,站在公交車旁,一只手拿著他的簡短遺言:“我已度過了快樂的一生,感謝主。再會,愿上蒼保佑所有的人?!绷硪恢皇謹[出再見的姿勢。
▲ 原型人物克里斯真實照片。
然后,他鉆進睡袋,陷入昏迷。據推測,他可能死于8月18日,也就是他步入荒野的112天之后。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死不足惜?
很多人認為,克里斯是一個經驗不足的生手,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荒野,他是自尋短見。很多阿拉斯加人認為克里斯是個瘋子,“看不到任何積極正面的意義”。
作者喬恩認為克里斯走進荒野不是為了自殺,他的死是一個可怕的意外。
我年輕時任性、一意孤行、魯莽、喜怒無常,經常令父親失望。和克里斯一樣,男性權勢人物在我心中總是激起錯綜復雜的情緒,一方面是對他們難抑的憤怒,但同時卻又渴望取悅他們。如果有什么能引起我自由奔放的想象,我就會以近乎癡迷的熱忱追求它。在十七到二十多歲之間,我所癡迷的就是登山。
作者喬恩敘述了他在23歲獨自攀登“魔指”峰的經歷?!澳е浮狈逦挥诎⒗辜雍透鐐惐葋喌慕唤?,他花了二十天才攀上“魔指”峰,差點丟了性命。
當你年輕時,很容易一廂情愿地認為,只要是你想要的,就是你該得到的,當你十分渴望某樣東西時,就有權利得到它。那年4月,我決意去阿拉斯加時,就和克里斯?麥坎德利斯一樣,還是個未經世事的小伙子,認為自己掌握了一切,卻不知,自己其實只是憑借一腔熱血和模糊不通的邏輯去行動。
我認為攀登“魔指”峰改變了我的生活,當然,最后幾乎沒有改變什么。不過這段經歷讓我了解到山峰并不能承載夢想。幸運的是,我能活著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喬恩回想此事,如果他沒有安全歸來,也許大家都會推測他有自殺意圖,就像推測克里斯一樣。但他很清楚當時的自己是因為過度自負和天真才去嘗試,他根本不了解死亡的可怕結局以及對親人造成的巨大傷害,死亡對于那時年輕的他來說,只是一個抽象概念。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克里斯的的父母沃爾特和比莉、妹妹卡琳經歷了近十個月的痛苦煎熬,才決定前往克里斯的死亡地點親眼看看。
他們在公交車進門處設了紀念牌,在車內留下一個手提箱,里面裝了急救設備、罐頭食物和其他求生用品,比莉還留下一張紙條,呼吁無論是誰,“盡快打電話回家?!?/p>
▲ 安放在142公交車上克里斯家人做的紀念牌。
“我創作這部小說的絕大多數動機是認同克里斯,并嘗試從我的視角描繪出真正的克里斯。
他不是一個凡夫俗子,他固執己見、沖動,但內心純潔。他最出色的地方是不愿妥協,他相信生活的目的并不是沿襲捷徑。
很多人認為他準備不足、不顧后果和愚蠢透頂,對他為何不帶斧頭和無線電設備充滿疑問??死锼拐J為自己的蠻荒之旅并非野外探險,在當今信息完善的時代,他毅然決然地將地圖拋到了一邊?!保ㄗ髡邌潭鳎?br/>
據妹妹卡琳回憶,克里斯在高中曾和兩三位異性建立親密關系,但并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他在少年時代有過活躍的性生活。
旅伴說克里斯提過將來要結婚,但他顯然不會隨便和女孩上床,對性保持貞潔的態度就像修士。他像所有被荒野誘惑的人,渴望和大自然水乳交融,和宇宙天人合一。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克里斯對旅伴的熱情和對雙親的冷漠形成鮮明對比,顯然他無法解開心結。
父子二人都很固執,又很敏感,沃爾特過度的控制欲,遇上克里斯過度的獨立天性,由此而生的極端對立是在所難免的。從高中到大學期間,克里斯對沃爾特的服從令人驚訝,但同時,這個年輕人內心積怨已久。
他細細思索父親的道德缺陷,父母生活方式的偽善,以及他們有條件的、專制的愛。最終他反抗了——當他終于這么做的時候,也是以他一貫的極端作風來反抗的。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阿拉斯加之謎”,一千人心中就一千個答案吧。
他是逃避現實還是追求冒險?他是幼稚無知還是執著探索內心?為何他在萍水相逢的途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記?為何一個流浪漢的故事引起廣泛爭議?
有人說,我們是不舉的衰神,絕大多數人沒有和這個社會較過一次真,只是選擇默默地接受由別人創造的社會、思想、規則甚至鄰居的看法。我們自己掂量了一下自己,決定還是把頭默默地低下去繼續,期間用很多精神食糧和愛情信仰調調味,讓它容易下咽一些。
成為傳奇的人物卻不接受這樣的活法,他們說,即使活不下去,也要活出我自己。
也許,這么多人言辭激烈地苛責克里斯,是因為克里斯讓他們想到從前的自己。曾經年輕、敏感、叛逆、偏激的自己。莫名心驚,莫名失落。
所有曾經發現內在聲音的人,都應該看看這本書。(編輯手記)
▲ 《荒野生存》電影劇照(2007年)。
(除說明外,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