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當家》
在孩童和少年時期,我們總是對大千世界感到好奇的同時也充滿了困惑:人為什么會死?蚊子的生命和小狗的生命一樣嗎?自由一定快樂嗎?哭鼻子就是丟人的嗎?為什么會有小伙伴不喜歡我呢?……
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時常讓大人束手無策,但對日常的發問恰恰代表孩子們開啟了對自我和世界的思考,作為家長,我們需要鼓勵他們積極地探索下去,幫助他們打開對生活的理解。而《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恰好能幫助每一個對生活充滿好奇的小朋友和尚無法應對這些“童真之問”的大朋友們。
全書共有九冊,由法國資深童書作家聯合法國哲學教授,中學教師和漫畫書作家強強聯合,精心打造。書中既沒有艱澀的哲學概念,也不羅列任何“標準答案”。作者通過孩子的視角觀察生活,將深邃的哲學思考融入點滴的日常,通過800多個趣味故事,讓大人和孩子共同探究生死、是非、幸福與痛苦等44個“人生難題”。
全書以孩子的思維方式展開對話,循循善誘地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智慧認識世界,進而以豁達的心態擁抱生活。可以說,這既是一套能有效解答孩子各種“成長困惑”的哲學啟蒙讀物,也是一部幫助家長擺脫教育焦慮、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現代教育寶典。
此外,書中含有大量精美的漫畫插圖,言語風趣幽默卻不乏深刻,即使是大人也能在這套書中重啟對日常的理解與感受。此次全新修訂版還增加了最新內容(第9冊),并附贈2套哲學游戲卡,能讓大人和孩子們在輕松的互動中勇敢打破思維疆界,一起開啟全新的人生智慧冒險!
原價598元,現在僅需299元
精彩好書,不要錯過??
01
生與死
人為什么會死?
人會死。有一天我們肯定都會死去。
可是,為什么?為什么我們不能一直活著,永遠地活著?
石頭不會死亡,因為它不能生長。它不死,是因為它從來就沒有活過。一切能長大、在成長的都會消失:有生就有死。我們都會死去,因為我們活著,這樣說好像有些可笑。
我們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衰老:他的頭發變白了,或者都掉光了;他有點駝背,滿臉都是皺紋;他不能跑了,而且上樓梯的時候氣喘吁吁;他看不太清楚,聽力也很差。我們可以認為這個人老了,正在走向死亡。
我們也知道這個人活了很長時間:他曾經是一個弱小的嬰兒,然后他成長,他衰老。他每天都在一點一點地變化,而死亡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個變化。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是生命的一個階段,一個最后的階段。
《海蒂和爺爺》
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呢?
在馬戲表演場的后臺,充滿了騷動:馬戲團要獻給觀眾一臺嶄新的節目,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表演。10分鐘后,演出就要開始了。吉姆和愛麗絲,這兩位空中雜技演員非常高興,他們等待已久的盛大晚會終于到了:他們十分喜愛自己的新節目。目前, 這個節目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人表演過它。他們為此練習了好幾個月的空中跳躍,現在一切都準備好了。他們換上了閃光的衣服,化好了裝,所有的道具也都各就各位了。當然,吉姆和愛麗絲也有一點怯場,但是他們知道一旦上了舞臺,這種怯場就會消失得一干二凈。
羅杰扮演小丑,現在他緊張極了,渾身都在冒汗,連左腳穿的鞋子也找不到了。而且,他覺得有一些臺詞他還沒有完全記住,他的那些新笑話也練習得不夠。他是在最后的時刻才開始準備的,因為他完全忘記了第一場演出是在今天晚上。此刻,羅杰恨不得地上有一條縫讓他鉆進去。
哈里是馴獸師,心里煩透了,他很遺憾沒和他的黑豹準備一個新節目。是的,馴化黑豹很不容易。但是他很懊惱:黑豹是他最漂亮的猛獸搭檔,而今晚它卻不能上場表演。哈里既難過又惱火。他想要是時間能倒退一個月,他就會擁有更多的勇氣。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有些人像吉姆和愛麗絲一樣:一切都準備好了。他們是那些對所做過的事感到心滿意足的人,那些自由駕馭著自己生活的人,那些在生活中獲得成功的人。這些人知道自己會在世間留下一道美麗的人生痕跡。
其他一些人像羅杰一樣:驚慌失措。羅杰從不在意這場盛大晚會的日期,他甚至把它忘記了。我們可以忘記死亡的存在,也可以相信長命百歲。不去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方向,讓命運牽著鼻子走。一旦死亡來臨的時候,只能是驚慌失措;在這個時候我們才意識到我們實際已忘記了生活,因為我們忘記了我們將走向死亡。
還有一些人如同哈里:充滿遺憾。哈里是知道他本來應該做什么的,可是他從來沒有真正努力地做過什么,去實現他曾經想要做的事。當死亡來臨的時候,這樣的人總是希望時光倒流,讓一切重新開始。可是,已經太晚了。
?死亡讓我們努力
很顯然,最重要的是面對生活,面對在死亡之前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對吉姆、愛麗絲、羅杰和哈里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創造、他們的排練、他們道具的準備……
如果我們忘記了有一天死亡將會來臨,我們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明天。每天對自己說“這個可以等一等”,“我還有足夠的時間,明天再做或者后天也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結果,我們什么也沒有做成。
為了激勵自己獲得生活的成功,就必須記住生命不是永恒的。否則,為什么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為什么還要努力呢?
《奇跡男孩》
歸根結底,正因為有一天生命將會停止,這才激勵我們努力爭取成功,很好地駕馭人生。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應該怎樣活著”,而不是“為什么我們會死”。
02
自由與不自由
是這顆還是那顆紅色的糖果?
一個關于選擇的小游戲:米居請一個機器人坐在一張桌子的前面。桌子上放著兩顆糖果,兩顆紅色的一模一樣的糖果。它們大小一樣,重量一樣,散發出來的氣味也一樣。這個機器人有權吃一顆,但只能是其中的一顆,無論哪一顆,只要它喜歡就行啦。米居開始觀察這個機器人:機器人一動也不動地看著這兩顆糖果。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也過去了,三個小時,一天,兩天,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兩個月,一年都過去了,這個機器人始終沒能做出選擇。
機器人永遠不可能做出選擇,哪怕是一個世紀以后,它也吃不成那顆糖果。之所以無法選擇,是它沒有任何理由要進行選擇:這兩顆糖果是完全一樣的。
《普羅旺斯的夏天》
然而,一個人,他卻可能做出決定。即便沒有任何理由,僅僅為了不錯過一次吃糖的機會,這個人也會進行選擇。
自由,同時意味著我們能夠做出決定,并不需要任何理由。
“就這樣定了,我不去上學了!”
嘉羅爾6歲,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她剛剛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停學,不去學校。她對學校不再感興趣了。總之,她只喜歡做一件事:畫畫。所以,她不明白為什么還要讓學習閱讀、寫字、數數這樣的事來妨礙自己,再說學這些東西對她畫畫一點用處也沒有。可是,嘉羅爾仍然有兩個問題。第一,再也見不到她的小伙伴了。想了一想,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她可以去學校的門口等他們,還可以在周末的時候邀請小伙伴們來她的家。第二,是關于食堂的問題:在那兒她曾經玩得那么開心。但是,對于這個問題,她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嘉羅爾離開學校,她就不能再去食堂吃飯了,哪怕偶爾一次也不行。
“算了!”嘉羅爾自言自語道,“我會很想念它的,不過,都會過去的。我決定不去學校了。”
嘉羅爾自由地做出了一個選擇。這個決定不是一時頭腦發熱,是在對自己所選擇的后果進行了認真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不能每天都見到自己的小伙伴了,不能再去食堂吃飯了,不會讀書、寫字和數數。
然而,以她現在的年齡,嘉羅爾不可能看到這個選擇的其他后果:由于不會讀書、寫字和數數,就算將來她成為畫家,在出售自己的作品時,也可能會遭受欺騙;在組織一個畫展時,她會遇到種種困難,最終將不得不依靠別人;不僅如此,如果有一天嘉羅爾對畫畫不感興趣了,她將很難找到另一份工作,也很難發現別的樂趣。
嘉羅爾的選擇看起來是自由的,但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為了能夠自由地做出一些選擇,為了能夠真正地利用我們的自由,我們需要充分了解我們選擇的后果。
《奇跡男孩》
自由有什么用?
奧利維埃很想養一條狗,他的爸爸和媽媽也都同意了。但是他們提醒奧利維埃,如果他們給他買一條狗,那么,這條狗將由他來照顧。早上他應該比平時早起10 分鐘,以便在上學以前能帶小狗散散步;下午 5 點放學回家以后和晚上睡覺以前,他也得和小狗一起出去溜達溜達。除此之外,他還必須每天給小狗梳洗,喂小狗喝水和吃飯。現在由他決定買還是不買。
奧利維埃太渴望要一條狗了。可是,早上他喜歡賴在床上直到最后1分鐘才起來;如果有了狗,下午放學以后,要是想和伙伴們一起玩,還得先回家一趟,這真夠煩人的!而且晚上電視上總是有一些好看的節目。奧利維埃猶豫了。
最后,奧利維埃還是選擇了要一條狗。這個決定太重要了,因為一旦小狗到家,他就不能再改變主意,也沒有退路了。
當奧利維埃從學校回到家,那真是一片瘋狂。他剛把鑰匙插進鎖里就聽到小狗的尖叫聲。一推開門,小狗就狂呼亂叫地撲到他的身上,他和小狗在地上滾作一團。想到一會兒和伙伴們踢足球可能要遲到了,奧利維埃就覺得心煩。但是,他沒有別的辦法,小狗總需要出去方便方便呀。
早上對奧利維埃來說似乎沒有太大的問題,一到時間小狗就會去舔他的臉,將他從睡夢中叫醒,然后他們一起在附近轉轉。要是碰到雨天,這樣的溜達也很艱難。當然也有愉快的事。因為每天早上必須出門,所以他可以買到香噴噴的新鮮面包;當他難過的時候,他可以把所有的不快向小狗傾訴。還有更美妙的呢:星期日上午,奧利維埃帶著他的小狗去馴獸學校,他遇到了一個名叫奧羅兒的漂亮女孩兒。奧利維埃多么希望他的小狗和奧羅兒的小狗花上幾個世紀的時間才能變得訓練有素啊……
奧利維埃當然知道他會做一些煩心的事,也會有一些義務和一些約束。但是,如果他只考慮這些,如果他決定擁有完全的自由,那么他就會錯過許多美好的東西,包括和小狗一起玩耍的快樂,呵護小狗的快樂,擁有一個知心朋友的快樂……當然還有和奧羅兒相遇的快樂。
《海蒂和爺爺》
我們可以拒絕約束和義務,深深地迷戀自由;可以只想占有自由,而且越多越好。但是,我們也可以利用自由去選擇、去決定,并從我們的選擇和決定中發現樂趣和喜悅,與他人相識。
因此,自由成了一種方法,一種創造幸福的方法,而這種幸福則是由我們自己負責的。
03 幸福與痛苦
幸福是看不見的
喬丹的手指不小心被柜子的門夾了一下,他大聲叫了起來,因為太疼了!
喬丹的手指疼,他能感覺到,他體會到了疼痛,不需要有人告訴他。
桑塔打開柜子,取出麥片,重新關上柜子,然后坐下來品嘗她的早餐。
桑塔的手指不痛,因為她的手指沒有被柜子夾住。她顯然沒有疼痛的感覺。在品嘗麥片的時候,她也不會想道:“瞧,我的手指不疼!”
當我們疼痛的時候,我們馬上感覺到;當我們沒有疼痛的時候,我們卻毫無感覺。
對幸福和痛苦的體會也常常是這樣:痛苦,我們很快就感覺到了。因為,痛苦是一個問題,它顯而易見地存在著,我們看得清清楚楚,甚至是別人的痛苦和那些我們還不能理解的痛苦。
《普羅旺斯的夏天》
但是,幸福卻不一樣。當它出現的時候,我們不一定能察覺到,我們總是忽略它的存在。幸福常常是看不見的。當幸福來臨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看見它,又怎么能夠感受到它呢?
那么,也許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試著去看到幸福!也就是說,在幸福出現的時候,去關注它,去捕捉它,去感受它。
有權痛苦
請注意:痛苦是我們生活的組成部分,我們有權利痛苦。
有一些痛苦是能夠避免的,而且沒有任何理由去繼續忍受。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別的辦法,忍受痛苦就毫無益處。
“當我不運動的時候,我難受。”那么,快去運動!
“我頭疼,我受不了啦!”那么,快去吃一片止痛藥!
“沒有鮮花,家里顯得有一點凄涼。”那么,快去采花兒吧!
然而,有些痛苦是無法避免的:
“和我們一起生活了十年的貓,昨天晚上死了。”痛苦就擺在那兒,這是不能逃避的。
“為什么這樣的事竟落在了我的頭上?”我們需要弄明白,盡管我們永遠也弄不明白,因為這里沒有任何可以解釋的。
“這都是我的錯,我沒有照顧好它。”我們感到自己負有責任。
“那個獸醫一點用也沒有,他沒有及時給它治療。”我們指責別人,把責任推到了別人身上。
“早知是這樣,我就不養貓了。”我們感到后悔。
我們相互敘述著許多故事,我們想為痛苦和不幸尋找一個理由,我們用一大堆問題折磨著自己。在痛苦的同時,我們還添加了一些感情,比如憤怒、遺憾、懼怕、罪惡感和反抗……
《海蒂和爺爺》
也許這很難讓人接受:痛苦和不幸是自然的,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沒有任何理由也不需要解釋,它不好也不壞。痛苦和不幸不是一種疾病,也不是什么應該遮掩的東西,更不是一種羞恥。
04 對與錯
為什么這樣做是錯誤的?
當阿娜伊斯拿加里姆防寒服口袋里的巧克力面包時,走廊是空的:大家都在上課。她這樣做沒有任何風險,阿娜伊斯完全觀察到了這一點。另外,沒有人會看到她,就好像她變成了隱身人,絕不會有人知道是她偷的,甚至沒有人會想到這是偷竊。加里姆可能還以為巧克力面包從衣服口袋里掉了出來,丟在了來學校的路上。
那么,錯在哪里?問題在哪里?
阿娜伊斯本人十分清楚問題在哪里:如果我們如此對待她,她一定會深惡痛絕。要是有人偷了她的下午點心,她肯定會大發脾氣,感到十分惱火和悲傷。所以,她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只不過是只有當別人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她時,她才會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
要想知道我們的行為是否是錯誤的,是否是壞的,并不需要被別人看見、懲罰、逮住、批評、判刑,也不需要到一本書里去找,或者聽別人說……而只需問問自己喜不喜歡別人也如此對待我們。
《海蒂和爺爺》
所以,我們可以說:錯誤或者壞的行為就是別人如此對待我們時,讓我們感到厭惡的行為;正確或者好的行為就是別人這樣對待我們時,讓我們感到愉悅的行為。
?我渴望在這樣的世界上生活……
也許最好,就是問問我們自己真正渴望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而怎樣的世界又是我們真正厭惡的世界。
我們渴望在這樣的世界上生活,在那里……寫上我們所向往的六個小點,描繪出我們渴望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這是一個找到對與錯、善與惡、好與壞,以及懂得該做什么的好辦法。然而,只有在我們寫出的東西是真實而誠懇的,是我們真實的想法和感受的時候,也只有在我們誠實地對待自己的時候,這個辦法才會有效。
誠實地對待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比誠實地對待別人要困難很多很多。
豆瓣9.8,老少皆宜的哲學讀物
原版被翻譯成22種語言
風靡30余個國家,中文版暢銷10余年
和孩子一起探究成長中的44個人生大問題
一場打破思維疆界的智慧冒險
一套扎根于日常的人生工具書
原價598元,現在僅需299元
精彩好書,不要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