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以國家層面的視角來看這場“電動車與燃油車的替代之爭”,你其實不難發現,搞電動汽車,只是國家戰略層面中,比較重要的一環。其實,電動車絕對不會是“未來”,但我國也是不得已為之。
今天不說電動車的趨勢,聊點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電動汽車,歸根結底,它還是用電的。
那先給大家列一些數據,
各國用電量和發電量:
中國的用電量是全球最高的,2023年用電量約為9.36萬億千瓦時,占全球用電量的32.1%。
美國的用電量位居第二,2023年用電量超過4萬億千瓦時,占全球用電量的14.3%。印度和日本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用電量分別為1.86萬億千瓦時和1.02萬億千瓦時,分別占全球用電量的6.4%和3.4%。而在發電量方面,中國則以超過9.4萬億千瓦時的發電量穩居榜首,美國以接近4.5萬億千瓦時的發電量穩居全球第二,印度的發電量約為1.9萬億千瓦時,排全球第三。
簡而言之,中國在用電方面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有一些盈余。記住這個數據。
各國的石油產量和消耗量
在石油產量方面,美國是2023年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日產量達到1935.8萬桶,占2023年石油總產量的20.1%。從2013年到2023年,美國石油產量的年均增長率為6.7%?
- 在石油消費方面,美國同樣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日消費量為1898.4萬桶,占去年全球石油消費量的18.9%。從2013年到2023年,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平均每年增長0.5%?。
?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
- 沙特阿拉伯的日產量為1138.9萬桶,占2023年石油總產量份額的11.8%。俄羅斯的日產量為1107.5萬桶,占2023年石油總產量的11.5%?
中國2023年的原油產量達到了2.08億噸,但是消耗量則超過7億噸,換而言之,在原油方面,我國超過70%依賴進口,而自2023年3月之后,國家發展改革委不再公布全國成品油消費量的數據。
我國成品油消費數據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應該可以大致的明白一個東西,我國在做能源產消結構調整。道理也很簡單,用電我們能自給自足,但用油,得看別人的臉色。在如今全球形勢還很嚴峻的今天,原油這種戰略性的物資,不能讓人卡了脖子!
2023年,我國汽車消耗的汽油約為1.68億噸,相當于約2.5億噸原油。也就是說,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我國汽車產業轉向電動汽車,每年就能節省出2.5億噸原油!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當然不會隨著原油的需求減少而降低原油進口,還是得儲備起來,具體用來干什么,不用我多說吧?
用電并不環保
用電并不環保,這是事實,起碼,在我國來看,就是這樣。如果還有人問,電動車是為了節能環保,為了碳達標嗎,至少國家也是這么宣傳的呀? 當然得這么說,但我給你看一個表你也能明白一二了:我國的發電量比例,火力發電量占三分之二。
現在,你還覺得開電車節能了,保護環境了?你不會說火力發電很環保吧?
當然,國家并不是沒有在電力結構產業這方面做努力,相反,我國在新型能源產業這方面,依然是領先世界的,我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領域,全部是排名世界第一。甚至一些大眾不太了解的領域,比如生物能發電,氫能源,天然氣等,都是領先世界的。只不過由于我們體量太大,目前還無法完全替代傳統的電力生產方式罷了。
在電動車領域,其他國家真的是技術落后么?
就目前的全球市場來看,我國絕對是電動車市場上的一哥,但是,大家應該不會忘記,美國還有個特斯拉,在全球領域,它依然還是霸主。只是地位有點不太穩當。其他國家,特別是有著深厚造車經驗的歐洲和日韓,為什么不大力發展電動車?真的是因為技術落后嗎?當然不是!最起碼,如果他們用心努力追趕,絕對不至于落到如今這樣“落后好幾步”的場面,其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用電車或者燃油車,并不會實質性的改變這些國家能源需求結構的現狀。
電能,特別是新型發電領域,是要依賴技術,更重要的是地利,好比日本這樣的國家,國土面積就這么大,一個島國,國內沒有像樣的大型水域,資源有限,水電能發展成什么樣?同樣,風能,太陽能,又能發展成什么樣?說句不好聽的,光是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站所需要的場地它都騰不出來!它不搞核能,還能搞什么?
美國為什么不大力支持純電車?也很簡單,美國的原油消耗量是世界第一,但它的產能也是世界第一!它可以自給自足!做特斯拉,只要能保證在電動車領域,它自己的技術領先世界,最最起碼不會落后,它都是能接受的!
又是被犧牲的一代
從全球戰略競爭的視角來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無非是技術,資源,經濟三方面的競爭,而這三個方面,又會最終導向一個唯一的競爭:軍事競爭。所有的博弈,最終都會回歸到軍事上,所有的競爭,都是為軍事競爭服務的。
說一說中美之爭,技術和經濟層面的戰爭,早已打響,或者說,從未停止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這兩個方面,同樣已經經歷過了“戰略防御”和“戰略相持”兩個階段,如今的格局,用戰略相持顯然已經不能準確描述如今的中美競爭格局,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你會發現,美國越來越無法保持那種表面上的友善,因為第三個階段正在趕來。
在開始“戰略反攻”之前,我國必須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特別是上訴的三個方面。科技方面自不必多說,國家支持企業創新,大力發展高新產業,經濟方面,一帶一路做好同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搞“經濟內循環”則是為了保證在極端經濟條件下,我國的經濟也不會崩盤。剩下一個能源產業更是重中之重,只不過這方面的準備,落到我們普通百姓頭上,感受比較大的,是這個車而已。
所以,若你問我,我們是不是要把燃油車替換成純電車?我會告訴你是的,但純電車是不是未來?我也會告訴你,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顯然不是的。
也許,在我國渡過這段最危險的時間段,燃油車就會回歸,但也很顯然,可能性很小。
最大的可能是我國后期有兩種方向可選:調整新興清潔電力能源,完全替代火電,保障你的電車還能無憂無慮的跑。要么,找一種清潔能源動力的車,替代你手里的電動車,比如,氫能源汽車。
那,你若現在問我,我們是不是“又是被犧牲的一代”?我們是不是不應該買電動車?
我會說,中國煙草的大部分稅收,都用去造航母了,雖然抽煙有害健康,但你抽煙就是在為我國國防事業添磚加瓦,那你還抽煙嗎?#金秋圖文激勵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