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規范福利津貼后,一般單位逢年過節就不再發“過節費”了,取而代之的是工會福利,一年發兩次實物,多數單位都會選在春節和中秋兩節來發放。
工會福利具體細則是:
每位工會會員年度發放總額不超過2000元。
不能發放現金、購物卡或代金券,可發放符合傳統習慣的節日用品,如中秋節發放月餅,它是千百年來傳統節日食品,具有很多象征意義。
所以每到中秋,大家都能領到了本單位的工會福利,其中不少單位會發月餅,畢竟符合規定嘛。
但也有一些單位,中秋節發的月餅但不是實物而是月餅票,領到票后可以去指定商家兌換實物月餅,主打一個方便。
雖然發月餅和月餅票,單位工會采購成本是一樣的,但是其中的差別非常大,月餅票的貓膩就很多,
今天咱們來八卦一下,發月餅票背后的貓膩。
其實去廠家訂購實物月餅,也是比其他物品回扣更大,畢竟現在消費者吃月餅越來越少,所以廠家對團體訂購的大客戶,是愿意給出高額回扣的。
某論壇上曾經有采購員透露,單位工會去訂購超市購物卡,回扣最高最高只能給到5個點。比如說單位花一萬元買100張百元購物卡,回扣最多是500。(當然新規定是不能發購物卡了)
但買月餅的回扣就高得多,畢竟出廠價和零售價之間空間很大,回扣往往能達到發票價格的20%。
可能這也是不少單位依然熱衷發月餅的小原因吧,呵呵。
但是,這點回扣要是和月餅票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因為月餅票,本質上算一個金融游戲。
這個游戲的玩法是這樣的,
首先,廠家更愿意賣月餅券,這樣獲利更大,原因后面說。
所以廠家賣月餅券的折扣就非常高,換成暗語就是采購價比開票價低得多。
一般月餅廠只管生產,所以會將大批月餅票低價出售給經銷商,比如說標價100元的月餅票,廠家可能是60元就賣給經銷商了。
經銷商接著去公關團體客戶,直接許以高額回扣。
還是標價100元一盒的月餅票,經銷商可能是70元的采購價給客戶,然后開100元的發票讓客戶回單位報賬,30的差價當然是給客戶的回扣了。
這批月餅票作為中秋福利發給每一位單位員工后,員工可以選擇去指定商店兌換月餅,往往還有另一個選擇,
就是賣給回收月餅票的“黃?!薄?/strong>
其實這些黃牛都是禮品回收倒賣這個產業鏈上的人員,中秋臨時出來客串一下月餅票而已。
回收價當然不會高,還是標價100元的月餅票,回收價40,
你可以選擇吃月餅,也可以選擇換成40元錢。
那黃牛們拿到這么多月餅票干什么,高價去買月餅?
呵呵,他們是加價賣給月餅廠家,還是標價100元的月餅票,黃牛40元回收后,50元賣給月餅廠。
很多人可能沒想到有這一步!
但這就是月餅廠更愿意買票的關鍵點所在,這樣操作獲利大,成本??!
因為生產月餅需要原料,需要人工,月餅市場越萎縮利潤越薄,
但是賣月餅票,賣給經銷商60元,最后從黃牛手上50元回收,
關鍵是月餅廠不用再生產這盒月餅了,白得10元利潤是不是?
經銷商,60進貨,70賣出,賺了10元利潤。
黃牛,40回收,50賣給月餅廠,賺了10元利潤。
普通員工,反正不想吃月餅,賺了40元現金。
單位采購,神不知鬼不覺拿了30元回扣。
看看這一圈下來,是不是實現多贏了?
當然,萬一員工就是要換月餅吃咋辦,
那當然好辦啊,月餅廠可根據往年慣例配貨,比如往年的月餅票回收率70%,那么今年也就備好30%的貨等顧客上門即可。
萬一今年備貨少了幾盒,有得是辦法應對。畢竟月餅廠總是會生產一些月餅的,很多月餅內容一樣,只是換個盒子而已。
比如有顧客拿著票上門沒這款貨了,服務員一般會說, 馬上去倉庫調貨,其實就是去拿一個空盒,在庫房里把在售的某款月餅拿幾個裝進去,就完事了。
而且新裝進盒里的這些月餅,成本價肯定得低于60元啊,不然這一票就沒利潤了是吧。
這么一算賬的話,都清楚了吧,
喜歡發月餅票的單位,貓膩不小哦……
當然,月餅票回收一般是三線以上城市才能形成產業鏈,小地方就算了,很多小地方發月餅票,可能就是單純的嫌貨物太重,想省點運輸費和搬運費罷了。
今天的八卦就到這里吧,覺得不錯點個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