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網紅這個詞開始在中華大地流行起來。什么是網紅,顧名思義,是網絡紅人,通過微博、抖音等網絡社交平臺聚集大量粉絲,擁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人群。
嚴格來說,網紅和過去的娛樂明星很像,但網紅又不局限于娛樂領域,除了唱歌、跳舞、擦邊、拍段子、耍嘴皮子走紅的網紅外,也有不少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走紅,甚至連雷軍、周鴻祎這樣的大企業老板也紛紛入局。
往前數二十幾年,連四大門戶網站都不知道怎么才能賺到錢。而現在所有人都知道在網絡上,只要有流量,就能賺到大錢。一個大網紅,不說靠直播帶貨幾個小時可以賣掉數以億計的商品,就算靠直播打賞,收入也非常可觀,可以輕松碾壓一般的上市公司。
因為大網紅太賺錢,所以出現了一批薇婭、辛巴、小楊哥、董宇輝這樣的網紅企業家。也因為如此,一批企業家也按捺不住寂寞,涌入網紅賽道。
企業家做網紅,可能得不償失
今年以來,從俞敏洪、羅永浩,再到雷軍、周鴻祎、劉強東AI數字人、鐘薛高林盛,企業家紛紛下場帶貨,或者打造自身人設。
周鴻祎在直播中談及企業家要不要當網紅,他表示如果有可能,都要去當網紅。人們大腦已被短視頻和直播格式化,企業沒網紅發產品都沒人知道。
企業家成為網紅,或者說是品牌“網紅化”,在互聯網時代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這種做法可以為企業帶來多方面的好處,但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和挑戰。
首先,企業家成為網紅有助于提升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和關注度。通過個人魅力和良好的口碑,企業家可以為品牌帶來正面的影響,如雷軍憑借個人魅力和良好口碑促進了小米產品的銷售,甚至幫助其他品牌如凡客實現銷量的大幅增長。企業家的個人IP可以成為企業品牌的延伸,通過社交媒體等平臺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和信任關系,從而提升企業宣傳效率和產品營銷效果。
其次,企業家網紅化可以節省大量的營銷成本。在互聯網時代,流量就意味著關注度和潛在的商業機會。企業家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可以直接與消費者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反饋,從而更精準地優化產品和服務。如周鴻祎通過直播和社交媒體平臺,成功打造了個人IP,為企業宣傳造勢。
但是企業家成為網紅也存在風險。企業家的個人形象與企業形象緊密相連,一旦企業家出現差錯,可能會對企業品牌形象造成連帶影響。例如,東方甄選的俞敏洪和孫東旭多次因為得罪董宇輝粉絲,而導致東方甄選股價大跌。企業家在追求流量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過分追求流量而忽視產品本身的質量和服務,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可能會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
企業家成為網紅并不容易,需要具備一定的網感和社交媒體運營能力。不是所有企業家都適合走到臺前,也不是所有企業家都能成功地打造個人IP。企業家需要認清自己與企業在社會中所處的行業和位置,并展示恰當的形象。同時,企業也需要構建高管IP矩陣,全面展現企業形象,而不僅僅依賴于企業家個人。
總的來說,企業家成為網紅可以帶來品牌曝光度的提升、營銷成本的降低和與消費者關系的加強,但也需要謹慎處理個人形象與企業形象的關系,確保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并且需要具備相應的社交媒體運營能力。企業家在成為網紅的過程中,應該像演員一樣,按照企業戰略規劃的“劇本”來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以推動企業的長期發展。
除了主動成為網紅的俞敏洪、周鴻祎、雷軍等人,也有些企業家是為解決公司困境迫不得已的選擇。比如格力電器董明珠、鐘薛高林盛等人。格力電器的傳統競爭優勢線下專賣店在網絡時代已經成了格力的沉重負擔,而孟羽童、王自如又都難堪大任,董明珠不得不親自上陣幫助格力轉型。
鐘薛高林盛等瀕臨破產的知名企業老板親自直播,也是想用知名度來為企業最后一搏。搜狐張朝陽雖然直播物理課是個人愛好,但也在努力為搜狐視頻吸引流量。
不過越是大企業,在打造企業家IP時越需要小心謹慎。因為遭受流量反噬時,代價往往比素人網紅要大得多。如果企業家人設倒塌被網友抵制,連累企業產品被抵制,損失就非常大了。年初首富鐘睒睒陷入輿論危機,就讓農夫山泉銷量和股價大跌,鐘睒睒也失去了連續多年的中國首富位置。
企業家里的段子手馮侖曾經說過一句話,“民營企業家泡女明星必死”。其實,企業家做網紅也是如此,網紅看著光鮮靚麗、粉絲眾多,但企業家做網紅卻可能得不償失,很容易就會拖累企業發展。用網紅式的思維來做企業,企業也容易出大問題。
網紅做企業家,人設遲早會倒
最近大網紅們集體翻車,董宇輝采訪李娟被稱作一坨、瘋狂小楊哥因為沫沫事件陷入危機、辛巴又被快手封禁,連網絡第一名嘴羅永浩也被鄭剛猛錘。事實證明,網紅的人設很難長久立下去。
互聯網讓很多素人一夜爆火,這些素人通過成為網紅積累了巨額財富,不少人也變身為企業家。像薇婭、李佳琦、辛巴、小楊哥、董宇輝、羅永浩,旗下公司不管是營收、利潤,還是員工規模,都不能算小了。
網紅們從最初的靠粉絲打賞、幫大企業發廣告、做代言,到現在踩上直播帶貨的風口,賺錢能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強。
現在的頭部直播賬號,尤其是辛巴、三只羊、與輝同行、東方甄選、交個朋友,影響力都已經可以媲美省級電視臺了。起碼市級縣級電視臺肯定沒有這么大影響力,動不動在線人數10萬+,多的時候可能沖刺百萬。
很多省級電視臺也未必能同時有這么多觀眾看他們節目,而且直播間還能在線互動,能帶貨。東方甄選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時到過700億,這恐怕除了湖南衛視,其他衛視都難以望其項背。
除了帶貨外,與輝同行和東方甄選經常有名人訪談,也會出外景。這已經是傳統電視臺的競爭對手了。大多數傳統電視臺都是虧損的,或者很難盈利,而頭部主播的直播間卻是賺錢機器,帶貨至少10%凈利潤,還能收坑位費、廣告費,員工人數相比電視臺非常精簡,運營成本要少得多。
不過直播帶貨的模式也越來越受到質疑。大網紅們頻繁翻車是一方面,品牌商家的數字人直播大規模出現,以及電商企業繼續探索新的銷售方式,都會削弱網紅直播帶貨的發展空間。
可能不少人和我一樣,從來沒有在薇婭、李佳琦、辛巴、小楊哥、董宇輝直播間買過任何東西。一直覺得直播帶貨跟以前的電視購物一樣,沒有營養。甚至在某種意義上,直播帶貨還不如以前的電視購物。
電視購物里起碼就是賣一種商品,雖然也是忽悠你買,但會花很多時間來介紹商品,給你找出很多理由來購買。而直播帶貨里,這些大主播好像一件商品就只講幾句話,商品還沒介紹清楚,就著急上鏈接,讓粉絲們購買。甚至幾分鐘一件商品,不斷地上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東西。
早期剛成名的時候,這些大主播或許還能給粉絲提供一些情緒價值,討好迎合粉絲,后期功成名就后再帶貨,粉絲們但凡下單速度慢一點,感覺這些大主播們都會不耐煩的地想脫口大罵粉絲了。
整體上來看,網紅大部分都沒什么文化,在互聯網用戶群下沉后,只有迎合底層草根群體才能產生粉絲量巨大的頭部網紅。這里面董宇輝相對來說都算是好一點的,也只是西安外國語大學旅游外語專業的本科生,就這已經被粉絲們稱作“董圣”“董子”了。在擁有公司,成為企業家后,網紅能力上的缺陷自然會暴露出來,經營企業遠不是在直播間喊麥那么簡單。
由于人設遲早會倒,為了避免個人出錯影響企業生存,大網紅們把自己和企業做分割會比較好。比如像李佳琦、羅永浩一樣做公司小股東,或者聘請專業人才來管理公司,自己逐漸退居幕后。三只羊目前的危機就導致一個價值上百億的公司直接停擺,旗下主播未來的命運也很難說會怎么樣,從企業管理的角度肯定從一開始就有問題的。
企業家在企業危難之際走到臺前做網紅最后一搏,或者借助網絡擴大個人和企業影響力,網紅積累巨額財富后為了財產的保值增值變身企業家,都無可厚非。但企業家做網紅要守住底線,避免被流量反噬。網紅做企業家也要清楚自己的能力邊界,不能把個人完全和企業捆綁在一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