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情懷游戲,這套路不管用了。
《Flappy Bird》的大名,應該互聯(lián)網老人們無人不知。這款上架于2013年5月的休閑小游戲在iOS 6發(fā)布后迅速爆火,堪稱手游界的一款傳奇。
據(jù)報道,截至2014年1月底,該游戲在安卓和iOS應用商店上的下載量達到了5000萬次,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免費游戲,排名直接拿下位居100多個國家的榜首。
但由于游戲的上癮性,《Flappy Bird》的開發(fā)者Dong Nguyen(阮哈東)在當年2月突然宣布將游戲下架。
在經歷二次上架更新后,《Flappy Bird》魔力不在,最終消失在互聯(lián)網的汪洋大海里,阮哈東本人也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
然而就在該游戲下架十多年后,一群自稱是"Flappy Bird粉絲"的團體突然宣布要重新上架這款經典游戲,并且?guī)硇碌挠螒蚰J健?/p>
而就在玩家們好不容易重燃起懷舊情緒后,阮哈東突然發(fā)聲:新游戲與自己沒有一點關系!
真假“像素鳥”?
《Flappy Bird》回歸的消息,最早發(fā)布在“flappybird.org”這個網站上。
通過瀏覽器搜索可以發(fā)現(xiàn),以“flappybird”為名的網站非常多,但只有“flappybird.org”首頁加上了注冊商標標識(?),因此該網站也就是名義上的“官網”。
在官網首頁,有一段寫給粉絲的感謝信,口吻非常類似游戲的開發(fā)者。
此外,首頁還透露了新角色、新游戲模式,并標上了大大的“coming soon”,這讓Flappy Bird 的忠實玩家們興奮不已,不少人都在推上發(fā)帖慶祝這款游戲重獲新生。
本來一款經典游戲的回歸算得上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但很快網絡安全研究員瓦倫-比尼瓦萊(Varun Biniwale)在這個官網里發(fā)現(xiàn)了一些隱藏頁面,這些頁面大量提及了Web 3、微交易以及加密貨幣等字眼。
Biniwale 還發(fā)現(xiàn)了該游戲的一個可玩版本,其排行榜上充斥著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用戶名。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款披著《Flappy Bird》外殼的Web 3游戲,玩家可以通過參與游戲獲得虛擬資產(NFT)并通過進行交易,從而實現(xiàn)游戲資產的價值化。
在區(qū)塊鏈技術爆火的那幾年,這種Web 3游戲非常多,但其實大部分都是“割韭菜”,這些虛擬資產的價值充滿了泡沫。
消息傳出后,阮哈東本人突然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了澄清內容,表示他與該游戲沒有一點關系,他自己也不會支持加密貨幣。
在這之前,阮哈東從2017年開始就沒有更新過社交媒體。此時火速發(fā)貼撇清關系,可見他也怕惹上麻煩。
都是版權惹的禍
除了被挖到隱藏信息以外,《Flappy Bird》商標持有人的身份也與Web 3關系緊密。
據(jù)外媒爆料的信息,目前“flappybird.org”背后運營機構——Flappy Bird 基金會的負責人是一位名為邁克爾-羅伯茨(Michael Roberts)的游戲設計師,而他同時也是1208 Productions的負責人,旗下?lián)碛蠳ET品牌Deez,這也是市面上比較流行的一款MEME NET。
結合這些信息可以猜測一下,Flappy Bird基金會大概是希望借助這個IP的知名度推廣一波自己的NET產品,借此割一波老粉絲的情懷。
不過由于游戲目前并沒有上架,還不能隨意下定義。
不過說起《Flappy Bird》的現(xiàn)狀,游戲的開發(fā)者阮哈東要“背大鍋”。
阮哈東開發(fā)《Flappy Bird》的初衷,本來是想做出一個有挑戰(zhàn)性但操作門檻極低的游戲,而《Flappy Bird》的唯一操作就是點觸,通過控制小鳥穿過管道得分。
在游戲剛上架時,這款小游戲和阮哈東開發(fā)的其他像素類游戲一樣很快陷入沉寂,阮哈東也僅僅在在推特上發(fā)布游戲截圖,并沒有投入任何營銷成本。
然而數(shù)個月后,這款游戲在推特上突然憑借高難度和成癮性迅速擴散,吸引了大量玩家的下載,讓人們欲罷不能。
在2014年1月,《Flappy Bird》在無推廣、無邏輯的情況下攀升至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榜首,阮哈東也成為了游戲圈的紅人。
但阮哈東顯然沒能適應成名致富后的影響,當?shù)毓纷嘘犻_始包圍他的房子,讓他無法外出、正常工作。另外,網絡上充斥著對這款上癮游戲的抱怨,這讓阮哈東陷入糾結中。最終阮哈東在2月下架了這款游戲。
然而阮哈東在開發(fā)《Flappy Bird》時,似乎并沒有注意這款游戲的版權問題,因此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盜版的像素鳥游戲。
而在下架之后,《Flappy Bird》的版權問題依然沒得到重視,最終一家名為Gametech Holdings的公司在2023 年 9 月申請接管該商標,理由是阮哈東曾公開表示不再開發(fā)該游戲,因此他們有權購買該商標。
之后,Gametech Holdings又將商標賣給了Flappy Bird基金會,也就是開頭提到復活《Flappy Bird》的公司,成了《Flappy Bird》名義上的擁有者。
就這樣,阮哈東稀里糊涂就丟了《Flappy Bird》的所有權,也讓這個經典游戲淪為加密貨幣的推廣工具。
但換個角度想,作為10年前的過時老游戲,新時代的網友們真的會買單嗎?
本文作者:jh,觀點僅代表個人,題圖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