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來了,大A必須牛起來!
繼央行出臺一攬子重磅利好之后,證監會接力放大招,要各公司扛起責任,引導股價上漲。
我連夜給大家趕視頻,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你說這能不牛市嗎?就猜猜大A用幾年時間壓倒納斯達克,成為國際最牛股市吧。
我們來詳細解讀一下,這條法規都講了什么。
證監會放大招
這是來自證監會網站上的公告——《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征求意見稿)》。
這個法規的起草說明里,明確地說,今年以來,分紅的公司是越來越多了,然而目前仍有部分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沒有被合理地反映,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和資本市場穩定。
什么意思?
大白話就是,嫌某些公司的股價太低了,問你為什么沒有漲起來?你這么不懂事,都已經影響大局了。
而正文里的第一條,則是闡述立法目的就是為了投資價值的提升以及增強投資者回報,就差大白話告訴你,為了股價上漲了。
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則是第八和第九條。
其中第八條說,重要指數的成分股公司,應該要開始維護股價了。所以問題來了,重要指數的成分股公司都是誰呀?
文件里直接告訴你了,說滬深300的公司,科創50,科創100,創業板指,北證50這些指數公司。全A股的5000多家公司里,大概1/10的公司,要開始扛責任了。
那么具體有啥責任呢?第八條的第四和第五款,是最重要的點。
第四條等于在告訴你說,各個公司如果市值或者適應綠燈指標要跌到某一個位置時,他們會有所行動。
第五個更嚴格,其中的短期連續下跌和大幅下跌,分別是指20個交易日,也就是四周或者一個月之內累計跌了20%,或者一年內從高點跌了50%的情況。
也就是說,在這兩種條件觸發時,上市公司會出來維護股價,一定會有手段來促成股價的反彈。
這簡直已經是大白話了,等于是告訴大家,可以做反彈。
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制度不是什么新制度,海外有做市商制度,會對流動性和股價做引導。
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交易員,當時在交易領域已經出現了,通過各種下單測試,來推導做市商的程序觸發條件。
這個做市商在什么條件下會買入股票?什么條件下會賣出股票?當能夠推導出時,就像是周潤發的電影《賭神》,戴上了透視眼鏡,對方手里都是明牌了,就可以從他手里掏錢出來了。
而國內這次的政策,等于是直接明牌把觸發條件擺出來。這個政策在我看來,已經相當于是白撿錢的政策了。
當然,真的實施起來的話,其實是有一定門檻的,因為這是一個通過數量換取概率發生的游戲,這需要你在軟件中設置程序,去對范圍內的所有股票做個追蹤預警,在條件達成的時候,自動下單去買入,反彈后賣出,當交易次數累計到一定數值時,總的概率一定是賺錢的。
但相信大家也聽明白了,這種撿錢的游戲,其實門檻不低,需要你有能力追蹤,甚至有一定的資金量支持。
但對于普通人來說,第八條依然有重大的意義,因為這等于告訴你了,下跌是有底的,但上漲是沒有頂的,在技術形態上,你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下底不斷上抬的區間,這不就叫牛市嗎?
除了第八條外,法規中還有一些很重要的條款,因為涉及到金融市場的波動,就不是太適合在公開視頻里對外詳細拆解,但可以告訴大家,都是利好。
(詳細拆解,經濟圈查看最新文章“市值管理政策”)
大A必漲
一系列的政策下來,我覺得我們最需要看到的,是這一輪大力發展金融市場,國家是認真的。
國家在2015年A股5000點的時候提示泡沫,在19年之后提示房價泡沫,現在提示長期國債價格過高有風險,提示現在的股價低不合理。
但大家發現什么了嗎?就是歷史永遠都是相似的,人們在15年喊漲到一萬點,20年之后還在喊京滬永遠漲,深圳20萬一平還不夠高,現在還在喊資產荒,非要去買長期國債,非要去買納斯達克。
現在國家反復發政策,說股價低得不合理的時候,也一樣有人在說,大A永遠3000點,永遠漲不起來。
忍不住想問,說這話的人,20年后也買房了吧?是不是家里墻上掛四個大字,“獨立思考”?
玩笑的話不多說,還是提示大家,看緊大趨勢。
關注我,第一時間解讀各種政策利好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