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0年前,當布勞提根隨著槍響倒下的時候,“正是1984年尚覺溽熱的9月之末”。詩人之死仿佛一顆鉚釘,以己身刺穿這一時刻,在兀自奔涌的時間之流中落下一個錨點——無論后來者喜不喜歡,總是撫不平,抹不去。
有人追憶他1960年代憑《在美國釣鱒魚》一舉成名的閃耀,有人唏噓他后來的經濟困窘和表面上的“被人遺忘”。那么,那個成名以前的布勞提根呢?
1955年,自詡詩人的少年在動身前往舊金山前,將一包手稿留給初戀女孩的母親:“等我出人頭地了,埃德娜,這會成為你的社保。”此時,他20歲。不為人知,但何等恣意張揚。
后來,在他離世13年后,這些手稿變成了一本薄薄的《埃德娜·韋伯斯特收藏的布勞提根早期詩文集》,披露著他“過去的秘密”。現在,此書的中文首版已在制作之中,在這個北方已經飄雪、中部臺風亂飛、南方尚覺溽熱的9月之末,不妨重翻舊文,再來回顧一下他的傳奇。
下文節選自譯者肖水為《布勞提根詩選》所作的譯后記《只有他的死,能讓我們墮落》。
布勞提根詩選
作者:[美] 理查德·布勞提根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民說
人類對死亡以及與死亡相關的事物,是如此著迷。
關于布勞提根之死,一家報紙的報道完全抄自美聯社,但大量刪節,并以“嬉皮士作家死亡”為大通欄標題,博人眼球。《俄勒岡人報》的報道也主要引自美聯社,但把它僅僅當作一則訃文。一貫以穩重著稱的《紐約時報》對此顯得更為謹慎,甚或是猶豫,他們把這則消息放在了天氣預報的上面,分類廣告的前面,內容寥寥數筆:一具尸體昨天在加利福尼亞波利納斯的一座房子里被發現,死者據信是堂吉訶德式的反文化詩人、作家理查德 · 布勞提根。
舊金山本地的報紙,諸如《紀事報》《觀察者》,都是在美聯社報道的基礎上擴展。有報紙在提及布勞提根之死時,錯誤百出。當然,還有詆毀。在《觀察者》上撰文的諾曼·梅爾尼克如此寫到布勞提根:“顯然,他沒有讀完高中……《在美國釣鱒魚》是一部寫于舊金山嬉皮士盛行時期的作品。”隨后,差不多所有報紙文章都引用小說家、劇作家湯姆·麥葛尼的話:“當1960年代結束,布勞提根就成了與洗澡水一起被潑掉的小孩。”
Statesman Journal關于布勞提根死亡的報道
關于布勞提根最令人驚訝的新聞報道,在10月的最后一個周六引爆。從舊金山的電視上看到布勞提根的死訊后,他同母異父的弟弟大衛·福斯頓將這個消息告訴了身在布勞提根出生地塔科馬的母親瑪麗·盧·福斯頓。他母親告訴報紙說他們經常通信,但事實上,他們已經超過二十八年沒有聯系了。平靜地,驕傲地,她回顧了布勞提根的童年,以及他 1969 年后日益受到全國矚目的名聲。而這一切,那個日后將被稱為“理查德·布勞提根的父親”的人卻并不知情,他甚至絲毫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他竟然還有個兒子。當布勞提根的姨媽伊夫琳·福杰蘭德打電話給七十五歲的退休工人伯納德·布勞提根,告訴他他的兒子死在了波利納斯的時候,老布勞提根回答:“誰是理查德?我完全不認識這個人。”五十年前,當瑪麗·盧·福斯頓離開他時,并沒有告訴他她懷孕了,而且她已經與另一個男人曖昧不清。
布勞提根至死都對自己的父親一無所知,而一位又一位近于匿名的繼父陸續穿過他的童年、青年時代。布勞提根對貧困的童年諱莫如深,不斷說起的只是一段去塔科馬城里尋找父親的記憶。在一家理發店,帶著依戀、崇拜的目光,布勞提根慢慢接近那個據說是他父親、滿臉都是剃須泡沫的男人。當他介紹完自己,那個陌生男人將他拎了出去,但給了他一個閃亮的大銀元,叫他拿著去看電影。他還對女兒艾安西說起第二次遇到父親,是他七歲的時候,在他媽媽當收銀員的飯店之外。他父親偶然到來,將車停在了他玩耍的人行道附近。父親和他打招呼,并給了他五十美分。然后,父親再也沒有出現過。在這一切之后,布勞提根的童年與夢就一起真正地結束了。
1952年,一個叫迪克·波特菲爾德的十七歲少年,在尤金一座用柏油紙板搭建的小屋里開始寫詩。屋外是小鎮里最差的街區,常陷于一片泥濘,但他經常敲擊打字機直至深夜。一年前,他就已把寫作當作了畢生的事業,他的偶像是歐內斯特·海明威。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會不停地談起海明威,并且在一首名為《爭吵》(“Argument”)的詩里記錄了自己曾在夢中與海明威進行了“可怕”的爭吵,因為“他(海明威)認為他是一個比我更好的作家”。二十歲的時候,波特菲爾德忽然又不想寫詩了,他在日記里寫道:“為什么詩人會停止寫詩?我覺得其原因就像風為什么會在晚上停下來一樣。”但事實上,這個此刻使用繼父的姓氏,同年 12 月在高中校報發表了第一首詩《光》(“The Light”)時署名“理查德·布勞提根”的男孩,從未停止過寫詩。
1956年夏天,經過很多內心的波折和身體的勞頓,布勞提根終于抵達了舊金山。為此他謀劃了很久,甚至徹底放棄了一次痛苦的單戀,并從此斷絕了與家庭的聯系。從1940年代后期開始,舊金山,這座遠離美國東海岸政治文化中心的太平洋海濱城市,逐漸醞釀著一場以詩人、作家、翻譯家、評論家肯尼斯·雷克斯羅斯和詩人、劇作家馬德琳·格利森為中心的風暴——“舊金山文藝復興”(San Francisco Renaissance)。這場風暴的初期涌現出了羅伯特·鄧肯、杰克·斯派塞、羅賓·布拉瑟爾、勞倫斯·費林蓋蒂等詩人、作家,后來又有加里·斯奈德、邁克爾·麥克盧爾、菲利普·惠倫和盧·威爾奇等新秀出場。羅伯特·鄧肯、羅伯特·克里利、查爾斯·奧爾森1950年代初任教于北卡羅來納州黑山學院,還形成了美國當代詩歌最有影響的派別之一——黑山派(Black Mountain Poets)。這場風暴還在繼續,它的頂點是擦亮了一個本來起源于紐約的文學群體——“垮掉派”。1955年11月7日,在舊金山的六畫廊(Six Gallery),東來的艾倫·金斯堡、杰克·凱魯亞克和其他后來成為“垮掉派”主要成員的詩人們舉辦了一場讀詩會,當晚金斯堡朗誦了其振聾發聵的詩作《嚎叫》(“Howl”),從而宣告了“垮掉派”的誕生。“垮掉派”迅速成為整個西方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青年人反叛的文化標志。
初到舊金山的布勞提根經常參加在“地點酒吧”(the Place)舉行的周一“長舌者之夜”(Blabbermouth Night)活動。那是一個詩人、作家、藝術家的聚會,參加者可以公開發表意見,或者純粹是為了贏得當晚的獎品:一瓶香檳。布勞提根經常站在屋里的樓梯上朗誦他的詩歌。但除了朗誦,他總是沉默寡言,雙手藏在口袋里走來走去,好像在躲著其他人。有人將他這種不合群的狀態比喻為“一架生銹的打谷機”(a rusty threshing machine)。與他同時出現,并經常上臺朗誦的還有金斯堡、加里·斯奈德、邁克爾·麥克盧爾、鮑勃·考夫曼等一年前已經為美國帶來響亮新聲,日后更是名滿天下的詩人們。布勞提根迅速卷入“垮掉派”的人際圈中,并被認為是“垮掉派”的成員之一。1965年12月5日,由拉里·基南在著名的“城市之光”書店(City Lights Books)門前拍攝的系列照片“‘垮掉派’詩人與藝術家的最后聚會”(The Last Gathering of Beat Poets & Artists)中,我們都能看到在金斯堡的不遠處布勞提根高大的身影,雖然他個人從來都否認自己是“垮掉派”的成員。
“‘垮掉派’詩人與藝術家的最后聚會”
這并不稀奇,因為很多被認為是“垮掉派”成員的人都否認自己是其中的一員,比如勞倫斯·費林蓋蒂。但“垮掉派”的很多成員不喜歡布勞提根的寫作風格,也不欣賞他試圖發展一種“散文風格的詩歌”的努力,雖然他們欣賞他的寫作中偶爾出現的令人驚訝的幽默。此外,除了加里·斯奈德和邁克爾·麥克盧爾等少數人,“垮掉派”的成員對布勞提根也不算友好。金斯堡曾把布勞提根稱為“神經過敏的討厭鬼”(neurotic creep),而“城市之光”書店的老板,后來出版過布勞提根詩歌以及《在美國釣鱒魚》部分章節的勞倫斯·費林蓋蒂則一直認為布勞提根“尚未發育為一個完整的作家”。
但這一切并不妨礙這個十七歲開始就立志成為作家的人,在舊金山一步步實現了他的夢想。來到舊金山不久,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至去世前,布勞提根的作品包括十本詩集、十一本長篇小說、一本短篇小說集,還有四本選集,數部非虛構作品,以及一張詩歌錄音唱片。他去世后,還有一本新發現的早年未刊稿被整理出版。
—— 彩蛋 ——
《埃德娜·韋伯斯特收藏的布勞提根早期詩文集》正在編校中!
布勞提根詩選
作者:[美] 理查德·布勞提根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民說
作者簡介:
理查德 · 布勞提根 (Richard Brautigan),美國詩人、小說家,被認為是美國“第一位后現代主義小說家”和“反文化運動”在作家中的最佳代表。
1935年生于華盛頓州的塔科馬,1984年于加州的波利納斯家中自殺身亡。曾參加“垮掉派”活動,但處于邊緣位置。小說《在美國釣鱒魚》使其成為美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文學偶像,并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巨大聲譽。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美國詩人布勞提根的九十多首代表性詩歌,包括《由愛的恩典機器照管一切》《河流的回歸》《避孕藥與春山礦難》等。
布勞提根以使用幽默與情感來推動視覺想象力而聞名,他的詩歌通俗易懂而又奇特地具有一種跳躍性和神經質,簡潔的文字中往往蘊含著精妙的隱喻。因為他的詩作簡短而精妙,有俳句般的風味,他也被稱為“美國的松尾芭蕉”,在美國詩歌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布勞提根的寫作以“詩意”的展開為核心,將詩歌、散文、小說整合在一種可以稱之為“布勞提根風格”的新事物中。這種文體企圖先讓詩歌散文化,再讓小說“散文式詩歌化”,繼而讓詩歌小說化。
- End -
成為更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