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號”航母集中了蘇聯當時最先進的工藝,幫紅色海軍維持最后體面。蘇聯造航母用的鋼材有多好?遼寧艦艦長的一句評價,讓人醒悟。
蘇聯是世界級別的鋼鐵強國。
1928年,蘇聯“一五計劃”開始,將鋼鐵產業列為重中之重。50年后,蘇聯鋼鐵年產量高達1.5億噸,成為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國。
除了產量高外,蘇聯鋼鐵的質量也是世界頂級,蘇聯專家運用獨創的連續鑄鋼技術,將質量推上頂峰。
八十年代,美蘇爭霸進入白熱化,為了和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美國海軍抗衡,蘇聯決定大力發展海軍。
當時,蘇聯海軍雖然擁有兩艘航空母艦,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軍強國。“莫斯科號”和“基輔號”不是百分之百的航空母艦,更像是航空母艦和巡洋艦的混合體,功能非常雞肋。
為了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制霸藍海,蘇聯海軍決定發展第三代航母“庫茲涅佐夫級”。
1985年,“庫茲涅佐夫級”2號艦“瓦良格號”在烏克蘭開工建造。這艘匯聚了蘇聯當時最頂級工藝的海上巨無霸,代表了紅色海軍的最后榮耀。
蘇聯工程師給“瓦良格號”裝上最先進的鋼材和武器,希望它有一天能在大洋深處揚名立萬。可惜,“瓦良格號”還沒來得及下水,蘇聯就解體了。
蘇聯解體后,正在建造的“瓦良格號”歸烏克蘭所有,瀕臨破產的烏克蘭政府沒有財力支持“瓦良格號”繼續建設,這艘誕生于蘇聯時代的海上巨獸,建造進度條停留在68%。
在工廠放了幾年后,“瓦良格號”被歲月侵蝕,沒了當年的威風。眼見“瓦良格號”要變成廢銅爛鐵,烏克蘭人趕緊把它拿到國際市場出售。一番競爭后,中國澳門創津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拿下。
1999年7月,“瓦良格號”離開它誕生的母港,開始搬家。歷經15000海里的航程后,它于2002年3月抵達大連。
在西方人眼里,“瓦良格號”幾乎報廢,就算賣給中國也成不了氣候。狂妄自大的西方人低估了蘇聯工程師的技術,更低估了中國人的智慧。
“瓦良格號”抵達大連后,海軍專家馬上登上甲板,開始檢查。經過檢查,專家欣喜發現:航母鋼材雖然生了銹,卻沒有根本性質損毀。經過耐心的除銹工作后,“瓦良格號”鳳凰涅槃,迎來新生。
海軍專家非常佩服“瓦良格號”的鋼材技術,耐心研究。這一研究,就是整整十年。2012年,專家們終于攻克了“瓦良格號”的核心鋼材技術。
2012年9月5日,“瓦良格號”正式更名“遼寧艦”,加入中國海軍。遼寧艦艦長曾這樣評價:瓦良格經過第一次除銹后,已有十多年未進行防銹處理。由此可見,“瓦良格號”的鋼材技術有多么先進。
如今,“瓦良格號”這個名字已經沉入歷史長河,“遼寧艦”這個名字航行在中國藍海,守衛祖國海疆。
謹以此文,向每一位為“遼寧艦”付出過汗水的英雄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