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航線》好像總是能在玩家想要的領域里拿出新東西來。”這是我在體驗了《碧藍航線》最新上線的3D宿舍功能后腦海里冒出的第一個想法。
今年《碧藍航線》宣布要推出3D宿舍的內容更新時,我就簡單構想過,作為一款以角色陪伴為核心內容的二次元游戲,3D的加入肯定會給《碧藍航線》帶來不小的體驗改變。
但在實際體驗后,我不得不承認,我還是小看了3D給人帶來的沖擊力,當曾經平面的角色變得立體生動,仿若沖破屏幕般的陪伴體驗,仍是忍不住讓我恍了神。
尤其是《碧藍航線》的3D內容,真的太懂指揮官想要什么了。
3D宿舍有什么?
在《碧藍航線》這次放出的3D宿舍內容里,以天狼星為陪伴角色,包含了宿舍、沙灘、兩個主要場景內容。
宿舍場景的3D互動以生活化內容居多,可以觀察和了解到天狼星的日常的生活細節,也可以代入指揮官在宿舍時與天狼星一起的陪伴狀態。
當然,單從一開始對3D天狼星和宿舍內的細節觀察上,我就琢磨了許久,當你喜歡的紙片人變成3D后,誰還忍住不去研究那些過去看不到的細節呢?
首先是3D的天狼星本人,我可以跟隨鏡頭360度觀察人物的所有細節,并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得到手、足等部位觸碰、撫摸等動作的真實感即時反饋,同時天狼星的羞澀、開心等各種情緒的呈現也更加立體。
指揮官拍下的天狼星可愛瞬間
我還可以在3D形象中觀察到更多服飾細節,比如天狼星的服飾背面是露背設計,可以看到角色雪白的背部和隱約可見的蝴蝶骨。
且部分觸摸除去五官表情的變化,3D形象的肢體動作也會有相關演繹,將2D文本描述中的人物性格更鮮活地展示了出來,也通過3D的形式讓角色更有沖擊力和感染力了。
有喜歡天狼星的指揮官完全被3D表情的細節俘虜,表示在角色的眼波流轉中,已經想好了和天狼星共度余生。
還有已經帶入到在天狼星膝枕上睡了一覺的指揮官
至于這次3D內容中的另一個場景沙灘,則是作為度假場景出現。
指揮官可以走動觀察沙灘場景,更可以在沙灘上和穿著泳裝的天狼星互動聊天,換上泳裝的天狼星會害羞而期待地問指揮官要不要和她去沖浪,她想要和指揮官有更多的接觸和相處時間。
甚至指揮官可以在沙灘上和天狼星來上一把沙灘排球,沒錯,曾經以2D小游戲形式在《碧藍航線》里出現過的沙灘排球,在這次3D宿舍內容中立體化了。
第一人稱的運鏡擊球,不同擊球力度下天狼星不同動作反應,天狼星打排球時的細節動作和表情變化,一切的3D內容都在強調著角色與指揮官的互動反饋和主觀的沉浸感。
同時由于3D視角的帶入和視覺反饋太沉浸,還有指揮官表示在打排球時,不舍得贏球,因為精準的回球在3D運鏡中會打到天狼星,會讓他心疼。
除了這些主要的3D互動內容之外,在和天狼星的多次互動中,天狼星還會逐步增加對指揮官的好感,從而逐漸解鎖更多的私密陪伴互動內容和場景對話,贈送不同的禮物,天狼星給指揮官的表現回饋也是完全不同的。
說實話雖然這次《碧藍航線》3D宿舍先推出了天狼星一個角色,但細節卻絕對夠味兒,第一次體驗時,指揮官會觀察3D天狼星的鮮活與立體,會沉浸代入到3D互動的真實感當中,但更動人的,其實是在一些不經意發現的細節上勾起的回憶,和與天狼星互動后感情逐步升溫的過程。
不少指揮官在看到天狼星作為女仆在為指揮官做飯時,會想到她雖是女仆,但卻是皇家戰斗女仆,對家務并不擅長。
但其實觀察餐廳物品后,指揮官又會發現微波爐是嶄新的,僅有最簡單的吐司機和咖啡機有使用痕跡,天狼星還是那個家務苦手,但卻在真誠地為了指揮官而努力。
同時宿舍內擺放的部分可點擊物品,也展示著天狼星和指揮官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考慮到指揮官日常處理文件眼睛的勞累,客廳沙發旁的落地燈燈泡被天狼星特意換成了護眼的類型;餐廳里用來給你每天準備咖啡的咖啡機,上面還殘留著她指紋的痕跡;還有梳妝臺上因急著迎接你,連蓋子都沒來得及合上的口紅……
這些一點點呈現于眼前的陪伴細節,和宿舍里生動的天狼星,一點點將過去七年指揮官對港區的生活日常幻想具象化了。
當這些曾經的2D文本回憶具象化為3D,被指揮官在探索中一點點回憶和聯結起來時,3D宿舍除去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還多了由內而外的動人溫度。
為什么要給2D游戲加3D?
雖然現在看來,3D宿舍反饋和體驗頗佳,但在《碧藍航線》剛宣布說要推出3D內容時,除去期待,不少人都對它這個打算有一絲愕然。
因為從行業角度來看,在一款運營七年的二次元老游戲里,花大成本加入3D內容,這種做法很容易吃力不討好。
一是2D與3D底層技術的不同,在2D游戲里加入3D內容,還要保證質量,遠比單獨做3D復雜;二是《碧藍航線》作為一款運營已經超過七年的游戲,本身就已經進入超長線的運營階段當中,穩定往往是這個運營階段游戲的第一追求,降本增效很多時候都是常態,像《碧藍航線》這般,還在游戲里花大成本做3D長線投入的,實屬罕見。
我在和朋友聊《碧藍航線》時,一直喜歡說它老用些“笨辦法”。
各種旁枝末節更新的內容、線上線下活動整活,很多時候都顯得“直白又生莽”,這里加點內容,那里加點玩法,這些加入的內容,大多都是會為指揮官的游戲體驗增加一絲流暢與趣味,但對指揮官付費產生直接影響并不大。
有著完整養成線設計、多結局、精美CG,類似模擬人生的“TB養成計劃”玩法
而這些內容從“回報率”的角度上來說,不僅要花費不小成本開發,還要時不時更新優化,計算成本與回報的話在不少人看來是“賠本買賣”。
不過明顯的,《碧藍航線》從來不這么覺得,只要能給指揮官提升游戲體驗的內容,那都不是“賠本買賣”。
就像是這次的3D宿舍,雖然是花大成本的大工程量長線投入,但3D內容一方面加強了指揮官的沉浸感,讓《碧藍航線》角色對指揮官陪伴的可探索空間更大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碧藍航線》的時代技術力,能讓它更長久地履行給指揮官許諾的“陪伴一直在”的承諾。
還有七周年它為了讓指揮官在主界面能更沉浸地和角色互動和鑒賞,將游戲主界面UI進行了全面重置,還新增了主界面的待機模式。
以前的主界面不能全面鑒賞角色嗎?并不是,只是指揮官需要點擊全屏功能,才能去掉各個功能UI來進行觀看,但《碧藍航線》寧愿自己花力氣省略這個步驟,在隨時隨地的游戲時間中都給指揮官帶來更沉浸的體驗。
還有游戲內不斷更新加入的小游戲內容, 為R卡乃至N卡仍舊持續更新推出角色免費皮膚和劇情,在活動劇情里加入更多的艦船角色出場,為老角色新增誓約皮膚……
在一開始的《碧藍航線》,還能聽見說它“游戲單調”的聲音,但隨著這些細節內容的不斷加入,《碧藍航線》是真的越來越好玩了。
同時作為一款艦船角色數量超過700的游戲,《碧藍航線》仍能讓每個角色廚能不時在游戲內獲取到角色情感的反饋,這同樣離不開它一直以來那些看起來不是那么必要的“笨辦法”。
在當下的手游市場中,隨著新游出頭愈難,老游自然壽命期流逝,大家在做游戲,或者更新游戲內容時,都越來越喜歡考慮“商業回報率”這個東西。
但在做內容的時候,先考慮能不能賺錢,再考慮玩家喜不喜歡,這對于想要長線運營的游戲,其實算是因果倒置,舍本逐末。
因此,在回答《碧藍航線》“為什么要給2D游戲加3D”這個問題時候,思路也許很簡單:他們只是順其自然地像以往一樣在做玩家想要的東西,從提升玩家游戲體驗的角度來實現對玩家的承諾。
讓玩家永遠有期待
當然,《碧藍航線》的這些種種努力,也一直在被玩家看到和感受著,并幫助它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良性循環游戲生態。
我在不久前去參加過《碧藍航線》的“盛夏清涼節”深圳線下活動,依舊“碧藍”味兒很足,不用買門票,活動內容以小游戲和指揮官自由玩耍為主,有還原的COSER和指揮官互動拍照,還有周邊相送,整個活動下來很放松也很愉悅,更像是給了指揮官一個線下聚會交流的地點,主打的仍舊是“回饋”二字。
而同樣的,我也在這樣的線下活動中,感受到了指揮官對《碧藍航線》的熱愛,我在留言板上看到,有大量指揮官對走過了七年時間的《碧藍航線》依舊充滿信心,讓它繼續“全速前進”,并寫下“我要玩一輩子碧藍航線”的宣言。
在過去七年中,《碧藍航線》不斷通過游戲內外的實際行動,加深著它與指揮官的鏈接,維持和深化著指揮官對游戲的情感投入。
這些在點滴中積累起來的信任與情感連結,讓《碧藍航線》的指揮官對它有著不一樣的歸屬感與情感,外界老說“《碧藍航線》的玩家合力和用戶粘性是同類產品里極其少見的”,但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過去七年里,《碧藍航線》那些在外界看上去是“笨辦法”的大量內容產出,和指揮官真心換真心積累起來的。
當《碧藍航線》因為指揮官一句“海天抱醬油”的玩梗,去真的展開了角色“海天”與“海天醬油”聯動的時候;當它不斷聽取指揮官意見,多次對游戲內設計進行優化的時候;當它為了向指揮官傳遞更多正向價值觀,多年堅持公益履行社會責任,讓指揮官與有榮焉的時候;當它多年以來一直通過聯動、周邊、聯名、參加活動、舉辦線下展覽等一切方式來踐行“陪伴一直在”的承諾的時候……
直至最近,《碧藍航線》除去此次的3D宿舍和之前的七周年活動,再加上假日海島這樣的模擬經營內容正在開發,以及近期十一期間CP30線下活動中也已確定參展,還有此前周年直播承諾的角色誓約婚紗游戲內也已上線,可見這款已經陪伴了大家七年的游戲,依然持續在煥發著勃勃生機。
更重要的是,在和玩家雙向奔赴這條道路上,《碧藍航線》仍在穩步前行,而這樣的《碧藍航線》,也值得讓玩家對它永遠有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