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相關部門的數據:截至2023年末,中國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設立境外企業約1.7萬家、直接投資存量超3300億美元。其中,2023年當年投資額就達407.1億美元,同比增長31.5%。
這些投資的主要方向是“一帶一路”的制造、建筑、批發零售、電力等領域。另外是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額近73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約53萬個就業崗位。
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過去十年最重要的對外戰略之一,也是推動中國企業“出海”、消化國內產能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舉措。
3300億美元:十分之一的外匯儲備助力國家戰略
中國自加入WTO以來,隨著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逐步建立了世界上門類最為齊全的制造業體系,性價比極高的“中國制造”風靡全球。
但隨著人口紅利褪去、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以及地緣政治、內需不振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
與此同時,中國要真正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以及匹配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是勢在必行之舉。
多重因素交錯下,以產品和資金兩方面“走出去”為主要導向的共建“一帶一路”戰略應運而生。
這一戰略的基本邏輯是: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經濟,從而成為中國企業和產品“出海”的重要載體,并在過程中逐步深化人民幣的國際化,由此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可持續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
從330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就可以看出,中國對“一帶一路”戰略的高度重視以及給予厚望。
要知道,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重要“家底”之一的匯儲備,目前總額也不過在3.29萬億美元左右。對“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的3300億美元,就已經占到中國外匯儲備的十分之一。
再來看看這個投資額換算成人民幣、以國內財政收入作類比:330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2.3萬億元,而2023年全國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21.68萬億元,所以占比也在10%左右。
因此可以說,“一帶一路”戰略的巨額投資,確實也是讓沿線國家通過共同建設而共同分享了中國改革發展的巨大紅利,是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源于中國,惠及世界”!
“一帶一路”戰略成效顯著:雙邊貿易快速增長
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歷十年。目前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一帶一路”戰略雖然投資極其巨大,但也成效顯著,特別是在雙邊貿易方面。
2013—2022年,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速達6.4%;
2023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達19.4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6.6%,規模和占比均創歷史新高。
應該說,“一帶一路”戰略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將中國自身具備的產能、資金、技術和模式優勢,充分轉化和拓展為了與外部的合作優勢及市場空間。
因而這一戰略在造福當地的同時,也為中國企業大面積“出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