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2999 字,時長約 6 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穩經濟,不能止步于股市上漲的欣快癥。與股市的喧囂相比,能否穩定消費、穩定房地產,才是當下穩經濟的兩大主戰場。
9月26日政治局會議,為重啟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市場長期郁結的情緒陰霾一掃而光(正視困難,中央穩經濟決心之大令人震撼)。隨后的股市暴漲,證明了市場對中央舉措的積極回應。
對于穩經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有共識。但究竟如何發力,仍需厘清邏輯和發力點。須知:
1、任何刺激都是有代價的,從2009-2010年四萬億到美國“大撒幣”,都是例證。因此,如何確保刺激的收益大于成本,就至關重要。“四萬億”雖然對短期經濟穩定起到了顯著效果,但也帶來了地方債務失控、貨幣超發、產能過剩、脫實向虛等后遺癥,至今仍未完全消解。
2、市場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政策不發力,或者發力方向不給力,市場的耐心就會逐步耗散。這是對“救市資源”和“救市空間”的浪費。
所以,每一粒救經濟的子彈都很寶貴。
筆者認為,在討論如何救之前,先要分析一下基本形勢:
1、一定要用猛藥。對問題的嚴重性要有充分估計:眼下企業躺平、消費降級的局面已經形成(懸崖邊的經濟)。須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也意味著救經濟,必須有“大尺度”舉措,“小打小鬧”只會浪費彈藥、消耗信心。多大算合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提出的“10萬億”,比較合理。
2、猛藥一定要對癥。有一個共識應該是很清晰的,與2015年的“供給側”改革不同,當前經濟的“病灶”是需求側,需求側的問題不在于投資需求而在于消費需求。正如央行前行長易綱所指出的:“現在重點要放在抵御通縮壓力上”。如果刺激投資需求,反而會擴大產能,加劇供大于求的格局。切記,問題的靶心是消費需求。刺激投資需求,反而加重問題;提升消費需求,才能治病。
3、突破口要選對。顯而易見的突破口是股市和樓市。此二者社會關注度最高。穩樓市,有必要。因為居民60%資產在樓市,樓市穩不住,信心就穩不住。穩股市,值得商榷。股市的穩定,基礎在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強弱決定上市公司利潤多寡。股市是標,實體經濟是本。如果不穩經濟、只穩股市,效果不會持久,曇花一現,徒浪費彈藥。
4、救助對象。從社會公平的角度看,最需要救助的是低收入階層,他們面臨的是生存壓力。從經濟效率角度看,最需要救助的是中產階級,他們才是消費的主力軍。
9月24日央行放大招,三箭齊發:1)降息降準;2)進一步取消住房限購,降首付、降存量房貸利率;3)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提升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支持上市公司和大股東借貸回購或增持股份。
筆者認為,股市信心雖然也很重要,但直接通過資金面去拉動,效果難以持久。投資者是理性的,最終的決定性因素是上市公司利潤。“經濟好,股市才能好”,這兩者的因果關系絕不能倒置。因此,政策發力點應轉向實體經濟而非股市。指望“牛市拉動消費”是不切實際的。股市上漲,雖有利于消費,但效果是有限的。脫離實際經濟基礎的“人造牛市”,只能以災難收場,“韭菜們”只能唱那首“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這是中外無數案例所證明的。2015年股災的歷史教訓,就在眼前。對此,監管當局須保持定力、敬畏規律,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勿被“股市民粹主義”綁架。
至于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筆者很贊同。但從力度上看,平均下降幅度0.5個百分點,預計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的利息支出總數在1500億元左右。“每年1500億”,這個數字談不上多大力度,惠及面也不夠大。
降低首付,效果也有限。現在的主流趨勢是居民“主動降杠桿”,即使你首付降低了,但依然缺乏借貸意愿,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由于房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和居民財富主要載體,穩地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穩地產離不開穩收入和預期。如果居民對未來收入缺乏信心,自然不敢輕易出手買房。
如何穩收入和預期?答案自然是提振經濟增速。經濟增速靠什么?2023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82.5%。因此,穩消費才是主戰場。消費能否企穩,才是經濟穩定的核心標志。
惠及面大、瞄準居民消費、見效快、力度大,這樣的政策選項目前只有一個:消費券(關于發消費券,所有顧慮都是多余的)。
近日,上海發布了5億消費券申領辦法。筆者感覺,金額太小、程序太復雜、使用條件太多,這些都意味著效果會大打折扣。
消費不穩,則企業沒有利潤,進而裁員降薪,形成負面循環。因此,消費券才是穩經濟的主要戰場,這一仗必須打好(關于發消費券,所有顧慮都是多余的):
1、一定要中央來發。地方政府目前捉襟見肘,力度不會大,而且容易出現地方保護主義,影響“全國統一大市場”。
2、10萬億是合適的力度。具體分析詳見:以10萬億消費券重啟經濟。
3、除了使用期限外,不要設置其他條件,要申領簡單、使用方便。
4、政策不能力求完美,要算大帳不要糾結于小帳。例如,1)雖然富人可能也會領到消費券,但富人的人口只占全國1%,而消費券是按人頭發放的,富人不會分流太多;2)財力不是問題。中央財政不僅可以發長期國債,也可以將支出從回報率已經過低的基建投資轉移到消費領域。與穩經濟的大帳相比,財政和債務壓力都是小帳。小帳必須服從大帳。
?????????????我真的擔心,我們在股市上浪費太多時間和資源。戰場,要分清主次。消費、房地產,才是主戰場。只要消費、房地產穩定了,股市的好轉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劉勝軍@禪宗發源地——湖北黃梅五祖寺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人大·中歐·華東師大校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