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10 月 9 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行的 2024 年亞洲乒乓球錦標賽女團決賽中,國乒女團 1:3 不敵日本女團,遺憾獲得亞軍。
圖片
首盤比賽,王藝迪對陣張本美和,兩人展開了激烈的較量,王藝迪在首局以 11:7 先聲奪人,但隨后張本美和逐漸找到狀態,以 11:7、11:6 將比分反超,王藝迪在第四局以 11:8 頑強扳平,可惜在決勝局中,王藝迪以 9:11 惜敗,中國隊大比分 0:1 落后。
第二盤,孫穎莎對戰伊藤美誠,孫穎莎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她在相持球中占據優勢,以 12:10、11:6、11:5 直落三局戰勝對手,幫助中國隊扳平總比分。
然而,第三盤陳幸同面對平野美宇,在比賽前三局兩人比分多次膠著的情況下,陳幸同對于對手快速打法的適應較慢,最終以 1:3 告負,中國隊再次陷入劣勢。
關鍵的第四盤,孫穎莎再次出戰對陣張本美和,她在前兩局表現出色,取得 2:0 的領先,但隨后張本美和調整戰術和心態,孫穎莎因體能等因素失誤開始增多,最終張本美和連扳三局,以 3:2 逆轉戰勝孫穎莎。
圖片
圖片
至此,國乒女團以 1:3 的總比分在決賽中失利。
此次國乒女團的失利,一方面反映出日本隊的實力和準備都非常充分;
另一方面,也為國乒敲響了警鐘,在后續的訓練和比賽中,國乒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對手,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力和適應能力。
女團奪冠失利,這個事讓廣大球迷心里挺難以接受的。
畢竟連續十四年,國乒男隊、女隊都穩拿五個項目冠軍的。
可偏偏這次女團1:3不敵日本,輸了。
勝敗乃兵家常事,輸就輸了唄,誰也沒有規定冠軍必須是中國隊,本來其他外協運動員也有實力拿冠軍的。
但是,現在互聯網有那么一種言論,竟然公開怪陳夢沒有參加亞錦賽,其他球員都太累了,所以才輸掉了比賽。
真的很心疼孫穎莎連軸轉,沒有時間調整身體狀態。
更心疼陳夢不能參加比賽,還被網暴。
陳夢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現在粉絲什么事都能怪到陳夢頭上,這些無腦粉絲的腦回路真是清奇。
孫穎莎連續打比賽沒有時間休整,出現一些波動也很正常,但連續兩場輸給外戰選手,這絕對不是孫穎莎的真實實力。
俗話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孫穎莎如果贏球了,就是世界第一,就是為國爭光,就是格局大,就是最棒的,就是光芒萬丈。
然后孫穎莎輸球了,卻怪陳夢沒有幫她分擔壓力。
這都什么邏輯啊,原來好事兒都讓孫穎莎一個人占了,輪到承擔責任時卻讓別人背鍋,這有點說不過去了。
況且陳夢是否參加比賽,這是由乒協決定的,陳夢能有什么辦法。
從奧運會到澳門冠軍賽、中國大滿貫,然后再到如今的亞錦賽,所有的機會國乒都留給了王楚欽和孫穎莎。
平時贏球享受積分流量的時候,怎么不去想想別人呢?
國乒領導把資源和機會全給孫穎莎,王楚欽了,得到機會的人理應承擔責任。
不想承擔責任,憑什么要給你們這些機會呢?
有些粉絲的思維有點太偏激了,把孫穎莎奉為“神”一般的存在。
好像孫穎莎但凡參加的比賽都必須是冠軍,如果不是冠軍就是別人的問題。
這就是明顯的飯圈文化入侵了體育競技圈,這對于體育賽事的公平公正一點好處都沒有。
整得好像國乒輸了,孫穎莎沒輸。
孫穎莎難道是“神仙下凡”,輸不得嗎?
這種偏激的認知,表面上好像是在支持自己的偶像孫穎莎,其實就是變相給孫穎莎增加壓力。
同時也在排擠、打壓別的運動員 這樣不利于國乒團隊的團結和發展。
如果運動員比賽失利不去檢討自己的技戰術和心態問題,而是找一些莫須有的理由推諉、扯皮、推卸責任,企圖化解輿論的壓力,這才是對國乒最大的損害。
目前國乒的有兩個主力沒有去,陳夢根本就沒報名,王曼昱因為家中有事情突然離開了,國乒實力下滑也屬于正常。
本來偶爾輸球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有些飯圈粉絲真的沒有必要去怪別人。
現在國乒最大的問題是人才培養機制可能出現問題了,商業化太嚴重了。
總想著培養幾個流量球員之后帶動整個乒乓球的關注度,獲取影響力之后可以讓很多的運動員多賺一些錢。
可是我們都清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關注度高了,某些粉絲多的球員,就會被流量裹挾,如何去平衡好這個度,這才是劉國梁們需要考量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