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前幾天揭曉,獲得者是韓國女作家韓江,授予理由是她“用強烈的詩意散文直面歷史創傷,揭露人類生命的脆弱”。
韓江,這個名字挺熟悉的,這幾年國內對她的宣傳力度挺大,主要是她的長篇小說《素食者》2016年獲得了布克國際文學獎,成為了首位獲得該獎的亞洲作家。去年,我在孔夫子舊書網公眾號跟貼,還獲贈了她的那部長篇小說《素食者》。不過,看書名像一篇環保小說,沒多大的興趣,所以一直沒拆封膜。
這次,因為她獲了諾貝爾文學獎,一下子成了中國這幾天最熱門的人物,每個跟文學有關的公眾號都在推送她的作品,便利用午休時間看了一篇推送率較高的《植物妻子》。
客觀地說,這部小說,有三個優點:
一、想象力還算豐富,但因為前面老早有卡夫卡的《變形記》擺在那邊了,多少讓人感覺有些模仿的痕跡;
二、小說的語言還比較精煉,除了偶爾有些情緒化的表達,基本上沒什么廢話,這方面遠強于老莫;
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韓國白領在都市的生存困境,當然這個困境不是經濟上的,而側重于心理方面的。
關于缺點也較為明顯:前半篇寫得還扎實,看上去還挺生活的,但后半篇開始變得浮躁起來,似乎被情緒化的敘述所充塞著,脫離現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文末,標注著“刊載于《創作與批評》1997年春季刊”,估算了一下是她27歲時的作品。
然而,昨天在某個公眾號上看了一篇關于《素食者》的評論,說那篇長篇其實有幾個短篇構成,其中一篇就是《植物妻子》的翻版。如此一來,對韓江的創作水準不再抱以樂觀態度,因為被捧到至高點的長篇也不過如此,豈不意味著《植物妻子》代表了她的整體水準?
而韓江的小說里之所以存在那些缺點,估計跟她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她1970年11月出生,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文學氛圍的家庭里,她的爸爸、哥哥、弟弟都是作家,她曾說自己從小除了書本外什么都沒有,整天沉浸在讀書之中,畢業于延世大學國文系,1993年就以詩歌作品步入文壇,1994年發表短篇小說步入小說文壇,后任教于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嫁的老公也是文學評論家,后來生了兒子和女兒都成了作家。應該說,她是一位有天賦、有才華、有想法的作家,但生活得太順風順水而且單一了,這也導致她缺乏對現實的磨練、洞察和深切感知,創作的作品缺乏扎實感,無法很好地沉淀下來。
不過,記得好些年前,有一位記者提問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個評委還是評委會主任,該評委還是主任如斯說(大意),他們評的不是全世界最優秀的作家,而是評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如果按照這種說法,我覺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韓江是沒問題的,只是讀者和作者們不要誤以為她就是全世界最優秀的作家了。那樣的話,很多內行的讀者會對諾貝爾文學獎產生絕望,但也會有很多外行的作者抱以希望,以為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榮獲呢。呵呵。
——盧江良,2024.10.12于杭州
盧江良:憑著良知孤獨寫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眾號: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騰訊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
微信:Lujiangliang1972(閑聊勿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