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記住這句話,牛剛來。
但上周為什么大跌呢?開始有人唱空,說是熊市了。錯,牛剛來。
還有人說,怪8號發改委那個發布會不夠重磅。更不對了,這是活不起了嗎,見不到明年了?不宣布個8萬億、10萬億的刺激,都說不夠重磅?
國家政策不是嗑猛藥嗨完了不管后面的事,不然強刺激泡沫了,破的時候再怎么辦呢,再搞50萬億、100萬億嗎?
牛剛來這個系列,我后面會講一期,以前持牌交易員視角下,我是怎么從交易角度預見到上周必跌的。但本期,我想帶大家聊聊8號的發布會,會上上演了一出心機外媒大戰耿直發改委的大戲。
政策主線
第一點,8號的發布會的主題叫“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什么叫增量政策?說白了就是對GDP增長的拉動,GDP增加值的增加,叫增量。增量的意義是什么?就在于,只要還繼續有增量,社會就能繼續富下去,人均收入就能繼續增長下去。
所以,政策的著眼點是經濟持續向好,并不是奔著資本市場來的。
再引用我前面《金融戰我們贏了》那一期內容里所講的,金融戰我們能贏,并不是因為我們有多能打,而是在于我們底子深厚,過去幾年里,對手所有的出招,所有的不利,我們都扛過去了。
視頻封面
根基才是最重要的,強大自身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時的股價上漲的喜悅。
或者正如國歌所唱的,任何時候都是“最危險的時候”,如果我們的社會開始忘了根本,忘了發展工業,忘了發展經濟的根基,光想著資本市場上漲,學老美玩金融強國、脫實向虛,那就真的危險了。
所以我們再回想,現在網上很多人說發改委的政策不夠重磅,對市場沒有刺激,這對嗎?
發改委政策立意在于經濟的持續向好增長,而不在于資本市場,但經濟持續向好的增長,又恰恰是資本市場的堅實托底和價值支撐,只是它不是短期刺激而已。
失望的只是那些想賺快錢的人,而愿意堅守經濟長期增長,市場慢牛的人,不應該感到失望才對。
洞察數據
第二點,發布會中透露出的各種數據,我們能發現哪些線索呢?
我看到了幾處值得注意的數據:
一是,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的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1.3%和26.6%。
二是,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制造業投資增長9.1%,遠高于平均5.8%的投資增速。
一和二該怎么理解呢?
在講解之前,我先帶大家看一下,自2008年以來我國每個月的貿易順差,也就是我國每個月能從海外賺到的錢有多少。
從08年到14年之間,我國每個月的順差,平均大概在200億美元的規模,此時賺到的錢都是出口鞋子、衣服、帽子、襪子、臺燈、家具、塑料玩具等東西為主,賺到的錢都是辛苦錢、累錢。
而在2014年之后,外貿收入悄然上了一個臺階,每個月順差能夠達到400億美元的規模,這是由于我國的手機、家電等產業興起。
而到了2020年之后,外貿順差又上了第三個臺階,每月能達到平均800億美元的規模。這就是由于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和集成電路等新產業又崛起了,產業升級就能夠帶來財富的增加。
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再來看剛才一和二的數據。
今年新能源汽車和集成電路,增長31.3%和26.6%,今年制造業投資增長9.1%,遠高于平均增速,這一組數值,某某產業的增加值是果,而制造業投資則是因,只不過是不同時空下的因和果罷了。
十多年前的制造業投資增速,帶來了今天的新能源汽車和集成電路的結果,帶來了社會富裕的財富增量。
而我們看到的現在的制造業投資增長9.1%,在未來的某一天,還會結出新的帶動經濟更高的果出來。因果循環,生生不息,才有了我們能看到的未來的我們國家的經濟可持續增長。
所以不要管網絡環境怎么不看好經濟,畢竟老美16億的網絡宣傳經費不是白掏的,唱衰唱空避免不了,但他們的錢花在嘴上,我們的錢花在未來的路上,誰在為未來腳踏實地做事,誰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第三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PMI領先指標已經轉到擴張區間了。
這是樂觀的數據,但并不能一定說明就長期看好了,因為PMI畢竟也有可能是由于短期因素導致的。
比如說,海外看到美聯儲要降息了,知道人民幣要升值了,所以大量的提前下外貿訂單,導致工廠開工率上升,這種短期因素也是有可能的。
但畢竟PMI是轉到擴張區域了,說明很多企業已經由悲觀轉向了對前景看好,已經覺得可以開始繼續賺錢了,這就是一個非常確定的好跡象。
風險在哪
第三點,從發布會中我們能聽到的,對未來的擔憂來自哪里呢?
發布會原話叫“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外部是哪?你懂的。
發布會原話說,“主要經濟體增長動能弱,債務負擔重”,主要經濟體是誰?你懂的,是他們經濟增長的力量弱了,債務負擔太重了。
發布會原話說,“近期普遍實施降息,國際市場波動明顯”,那近期降息的是誰?你懂的。
原話還說,“全球貿易保護加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說誰呢?你懂的。
原話說,“以上這些都會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等渠道對我國產生不利影響”。說白了,地球就是一個村,村里其他人涼了,自己也躲不過被臭味熏,怎么可能不受影響?
但是萬變不離根基,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你的健康最終還是由自己決定的,而不是由于別人臭不臭所影響的。多么簡單的道理呢,但說白了,外面不這么瞎搞,我們還沒這么多困難呢。
所以你再品一品,路透和彭博提的問題,什么你們經濟增長實現不了了吧,通縮有問題吧,就業是不是完了……感覺出來惡意了嗎?外面沒有人真的奔著你好,都等著你躺板板后吃席席呢,國內唱空的朋友們,也都自己長長心吧。
政策指哪
第四點,發改委說的增量政策到底有哪些呢?
在說具體政策之前,原話講了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要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
第二個原則要支持實體經濟,
第三個原則是還要注重經濟的安全。
這三個原則,你會看到每一條似乎都在說,我們的經濟不能虛假繁榮,不能脫實向虛,否則出了泡沫,恐怕也就談不上安全了。
在談到具體的政策時,會議上講第1點時,你會發現,竟然還在說降低存款準備金,實施有力度的降息,對大銀行補充資本,更好的金融環境,債務置換等等。
你看這些,哪句話是發改委負責的?
都跟發改委沒太大關系,所以很多人就會覺得,這都是央行9月24號說過的話,發改委又復讀一遍,豈不是沒有新增,利空?
然而,我們不妨想想,為什么發改委會念其他部門的稿子?
這背后反映的是,目前所有部門的政策都是來自頂層設計,所有人都在下同一盤棋,沒有任何一個部門是各自為政的。
所以,如果你覺得發改委好像沒有猛料,那就錯了,就等于忽視了大局觀。9月26號的局會白開了嗎?9月24號的央行政策白出了嗎?再往前,國九條提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什么目標,難道都是空話嗎?
政策統統來自頂層設計,并且有很強的連貫性,背后體現出的國家意志,才是我從發改委這場會中能夠看到的。
會上講的第2點,等于明白地告訴你,哪些行業哪些板塊有增量。
比如說,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這個未來產業是什么?再比如,實施更加開放的過境免簽,很明顯利好旅游與消費。再比如,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這其實是有利于大平臺的。
第2點里提到說,三會中明確了300多項重點改革措施,大部分其實在會議中并沒有列舉出來,等于說讓你再去重看三會解讀。
關于三會解讀,我也寫了很多篇文章了,所以還是那句話,政策都具有連貫性,不是發完了就不管了。剩下的,什么擴消費,包括提到幫扶特困人員、學生補助、托育養老,以及國家給預算,促進各種更新換代等等。
第3點,關于擴大有效投資。
你會發現,其中提到的,今年的7000億的中央預算,目前開工率58%;1萬億超長國債里的兩重建設,開工率是50%;今年項目建設的3.12萬億,專項債發行率90%,項目開工率85%……整體的開工率,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并且即便是開工了,后續建設到哪一步了?
說明在基建領域的增長,還有很多空間,并且后續還提到了,2025年還要繼續投資兩重項目等等,說明投資的可持續性還在延長。
所以要看到,這些都是巨量資金帶來的增量。
臺下暗戰
現在到了最敏感的部分了。
這次發布會上,也有明顯的不足。但不足真的不在于,像網上朋友所說的沒有等到幾萬億刺激之類的,而是,外媒已經在利用發布會提問的機會,來引導不良預期的時候,發改卻不善于應戰,不善于引導。
這在我看來,簡直是上演了一場心機外媒大戰耿直發改的大戲一樣。
舉例來說,路透社問,說你這一攬子政策要實現的目標是什么呀?今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能不能實現呀?經濟面臨的通縮壓力會不會緩解呀?
你看,這些都在借提問來壓你的經濟,引發你的社會層面的擔憂。他們在往負面預期上引導,我們是不是得往正面引呢?
這個提問,就可以回答說,我們目前布局一攬子增量政策,是立足經濟長期健康調結構的,著眼于5年后10年后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并不只著眼于今年的短效發力,這也是因為,我們今年以來,上半年經濟增速5%,就業物價都很穩定,全年5%的經濟目標完全可以實現,目前也沒有通縮壓力,經濟底子較厚,所以對未來的施展空間會很大……把預期往樂觀方向上引。
但是你看現實的回答,我就感覺,體制內總有一種做10分事,卻只敢說7分的委婉感,為什么不學學老外的預期管理手段呢?
再比如說,彭博社的提問,說現在青年失業率已經18%了,中國怎么創造就業呢?你看這個問題,明顯就是把社會的目光,往負面上去引導,讓人們對經濟預期變得悲觀的一種提問方式。
他們在引導預期,如果回答者不能在預期上做對沖,是不是就很吃虧了?
這個回答就可以說,第一,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體中轉型特別快,互聯網經濟發展迅速,新能源汽車產業世界第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興重大產業在誕生,由此各種新職業也在誕生。
比如新能源汽車的維修研發人員,缺口達到103萬,未來我們國家在2035年還會實現在月球上裝WIFI,以后指不定還要出現宇宙網管員這種新職業。中國新產業的快速發展,科研創新帶來的新增就業,也將為全世界提供未來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樣板。
第二,我國過去20年來經濟發展極為迅速,居民收入大幅上升,到本世紀中葉,我們將成為中等發達國家,預計人均收入還將提升X倍,這個過程中,有蓬勃的需求沒有被充分釋放出來,比如生活服務型行業,養老、家政、托育、物流,都需要大量的就業。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服務業會爆炸式增長,產業增加能夠達到N個日本、N個德國的水平,也會創造大量的就業。
你看,借著彭博社的惡意提問,把我們國家的優勢再反復提及,就能成為預期引導的一部分了。
結語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網民失望于預期的引導,我們也能看出,預期引導確實是發布會的薄弱之處,或許是因為多年以來,一貫以做實事、做本質為宗旨帶來的影響吧。
但總之,不看預期,看本質。
我們能感覺到,發改委的發布會本就不是一個專門服務資本市場的發布會,如果僅以錢多錢少來衡量下周到底能不能漲,這未免就太過短視了。
我們要能夠看到,經濟增長的長期潛力,這才是長期牛市的價值依托。
同時,我們也要洞察到,無論是從局會,還是從三會,又或者是國九條,都確立了要發展匹配強國地位的資本市場,政策的連貫性是毋庸置疑的。
長線投資者不應該著眼于短期是否有強刺激,正相反,上周的暴跌恰恰是由于之前的散戶投機爆炒導致的。
暴漲之后必有暴跌,緩慢的能夠持續20年的長牛,應該像2000年到2016年之間的房地產市場,某些年漲了50%,也有些年份跌了20%,但平均起來,能夠每年溫和上漲10%-15%,這才是健康的慢牛市。
所以結論還是那句話,牛剛來,請保持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