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心者治人,但受制于心。
玩腦子,看起來瀟灑,其實煎熬心血,極易引起心力枯竭。
再加上缺乏正確的養生知識,忽視導引術的重要性,悲劇就會重復發生。
一、 早操悲劇
“治人”是古語,現今的范疇,包括一切的腦力勞動者。
幾天前,又一名學生倒在早操的路上,悲痛的畫面,令人動容。
可別小瞧現今學生的腦力付出,他們知識量,大大超過了古代的秀才,甚至狀元。
高三學生,和真正的工程師、專家、教授,為什么都是“勞心者”的重災區呢?
二、 慧極必傷
現今科技定義,腦是一身的主宰,而傳統醫學認為,心是人體的君主。
勞腦即是勞心,心不但是五臟六腑的領導,而且是思維、神志的號令者。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問·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腦力勞動對氣血的損耗,遠遠超過體力勞動。
古有曹植、王勃、諸葛亮在前,今有英年早逝的專家在側,一味地耗費心血,卻不保養,怎么能長久呢?
但是,心的保養,卻不簡單,對人類而言,還有許多未解之謎。
三、 心的內卷
既然心是君主,當然深藏不露。
雖然,人的進化,有上百萬年的歷史,但是,直到500年前,人們對心臟為什么能跳動?心臟形態和功能的關系,仍舊感到困惑不解。
直到300年前,英國醫生威廉·哈維才發現了循環系統,但他認為,心臟是一塊同質的肌肉。
直到50年前,西班牙醫生Torrent-Guasp,終于發現,心臟是由一條肌肉,以螺旋形態內卷而成。
四、 心即太極
你能想到?
內卷,居然從心開始,伴隨終生!
Torrent-Guasp 對牛心的解構
嚴格來說,心臟并不是跳動,而是扭動。
所以,心痛的感覺,并不是單純的痛,而是像扭毛巾那樣,扭轉的絞痛。
有人說,心臟像莫比烏斯環。
大河則認為,陰陽互根,這不就是老祖宗眼里的太極螺旋嘛!
五、 比類取象
心是太極,養心必須要有太極,才能把內卷變成內養。
比類取象,周易有之,中醫有之,風水有之,養生亦有之。
劃重點,沒有比類取象的鍛煉,不夠成熟老練。
《周易·系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
大河前文曾寫過,太陽月亮的運行規律,與武術導引的關聯感應。
中華的古圣先賢,早就把這些智慧融入到生活當中,經絡中有,氣血中有,武術中有,導引中有,八段錦中也有。
六、 循序漸進
現代的“勞心者”,很多缺乏鍛煉,這是現實。
各位校長、各位領導,你們是好心,但是鍛煉要循序漸進。
高中生,學業壓力極大,身心俱疲。
文化人,哪個不是兢兢業業、殫精竭慮。
“勞心者”,心血本來就虧損,如果硬要逼著他們跑步,心血虧虛,不猝死才怪呢!
跑步適合經常鍛煉的人群,因人而異,導引術才適合勞心者。
有文練有武練,既能鍛煉身體,還能保證安全 ,八段錦導引術不香嗎?
七、 古八段錦
你看華佗、張仲景……凡是杏林高手,都懷揣比類取象的技術。
在咱們的古法八段錦中,處處有螺旋,節節有太極。
如果你鍛煉身體好久,卻收效甚微,那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方法中沒有比類取象的關竅。
明白道理是一碼事,練到身上是另一碼事。
本周成都線下班,2天時間研討,官方的大八段錦+秘傳的小八段錦+平臺不讓說的內容+大河的獨家心法……看看是不是更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