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chaKuchaBeijing(PKBJ)你身邊的藝術設計與生活方式旁觀者,依托于18年來論壇平臺資源優勢,推出“PKBJ藝術家”、“PKBJ設計師”等專訪欄目,并聯動各地產、文創園、藝博會、畫廊主、藏家、政府等機構有效高質量鏈接,持續在“城市更新”領域貢獻其力量。
PKBJ 20X20 模式
*線下演講PK演講者須在6分40秒展示20張圖每張20秒,即為全球獨特的20x20模式。
*線上采訪延續這個模式,提出20個問題給藝術家,反饋20個回答。
本期采訪的是藝術家林植!其個展「今天應該很高興」在798ArtDepot藝術倉庫正在展出,展期2024年9月21日-10月26日。展出十余件藝術家架上繪畫,系統呈現藝術家創作邏輯與工作狀態。
1、請簡單介紹下您自己?
我叫林植,LINZ,來自廣東汕頭市澄海區。(藝術家回答的比較簡單,文末有詳細介紹。)
林 植Lin Zhi
2、您的創作靈感通常來源于哪里?
靈感來源比較廣泛,但一切讓我好奇或是觸動的都會成為我創作來源,前提還是有觸動我的。但靈感會在繪畫的行進間慢慢的帶著我去畫出最接近我要的那部分,這部分有點心流狀態,不可否認有運氣的成分,只有在最終結束繪畫時明白我在回應某一種內心的來源。
OC13、布?丙烯Acrylicon Canvas、136×169cm、2020
3.有沒有一部書籍、電影、音樂等的作品深深啟發了您的創作?
應該說有很多部,但不會是很直接的啟發我的創作,會是在生命的某個時間空間給我所需的,比如我不知所措時會看看教父三部曲,在獨處時聽雷納德科恩的i’m your man,在不開心時看看電影【黑貓白貓】, 聽聽五條人也不錯。
OC14、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134×168.5cm
4.您是如何在作品中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的?
我會選擇直接的進行繪畫,前提情感或是思想是足夠讓我產生某些非畫不可的畫面或是線索。
OC31、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118×157.5cm、2020
5.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瓶頸時您通常會如何處理?
我不感覺存在這種東西,那只是某種外在帶來的住相,看著它,直到它消失,創作一直往前推進,過去留下一次次的工作痕跡,缺失是必然的,只有自戀過往作品的偉大不可顛覆,才有瓶頸體驗。
OC40、布?丙烯Acrylicon Canvas、125×171cm、2022
6.您的作品試圖與觀眾或者藏家建立怎樣的聯系或對話?
氛圍,體驗作品氛圍,氛圍帶來的體驗是最抽象也是最直接的,都在瞬間的覺,我也盡我能力去讓觀眾有視覺,聽覺的體驗,或許以后還有觸覺。
來?印度的兩艘?船、布?丙烯Acrylicon Canvas、160×200cm
7.在您的藝術實踐中,有沒有一種特定的材料或技術是您特別喜歡一直在用或想要深入探索還沒使用的?
我想是金屬和水,但我還不沒辦法概括,我是這樣覺得而已。
OC104、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117×150cm、2022
8.您的作品是否有特定的主題或系列貫穿始終?
有,我從大概2007年就開始寫【一個孩子】這本小說,然后又做了這個主題的音樂,然后又是小繪本,直到現在的布上作品,一直在圍繞【一個孩子】這個主題進行創作,但主題或許不太重要,還是回歸到不同時期對于生命的體驗和轉換。
OC187、布?丙烯Acrylicon Canvas、169×203cm、2023
9.您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的符號或意象有哪些?它們對您個人意味著什么?
會出現一個睜一只眼和閉一只眼的孩子,對我意味著類似一個替身,影子,陪伴,很多很多種可能。
OC181、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131×169cm、2023
10.您如何定義自己的藝術風格?在形成這種風格的過程中,有哪些關鍵因素或轉折點?
我覺得我是某種介于表現和相對抽象的東西,但這種定義他應該隨著我的延伸,別人去定義我吧。先有繪畫后有理論的,最早我只是覺得多數的當代卡通繪畫里都是畫一個大頭ip,構圖和用筆用色集體趨于某種同質化,那只是用符號讓人們重復記住作者,我想它應該不只是那樣,至少我的語境里他可以入戲,演出某個我要的語境,比如每一筆用色都可以直達我要的氛圍,這算是一種不一樣的勇氣嗎?
OC198、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148×169cm、2023
11.有沒有某個關鍵時刻或決定性的事件徹底改變了您的創作方向或視角?
每一幅畫都是,直到我從這幅畫有了畫下一幅的欲望,都是關鍵時刻。
OC91、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128×168cm、2022
12.在創作一件作品時,您是如何平衡直覺與理性思考的?直覺在您的創作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我不需要考慮太多理性,因為它無所不在,直覺只是它偶爾透出的光,指導前行,至少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如此。直覺變成是無時無刻需要被喚醒的。
OC92、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140×168cm、2022
13.對于藝術市場或評論界的反饋,您持怎樣的態度?
關心的態度,那是我造成的反射,我要關心,關心能給我帶來更多方便的部分,使用這種方便,僅此而已。
OC93、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127×168cm、2022
14.您如何看待創作過程中的失敗或“不滿意”的作品?這些經歷如何影響了您的成長和后續的創作?
我經常把一副畫完的作品全部涂了,剩下我想留下的小小部分,這是過程,感覺好極了,就是有時會體力消耗大點這個比較煩人,我沒有不滿意過,涂掉和繪畫就是非常迷人的,一直是我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非常有魅力的體驗。
OC60、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37.5×53cm、2021
15.您如何看待藝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您的作品是否反映了您個人或周圍人的日常經驗?
藝術和日常生活我覺得有時可以毫無聯系,當你不想到藝術二字,可以過的很幸福,也可以,我作品確實存在我個人和周圍的體驗,這個一直都是。
OC129、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37.5×53cm、2023
16.您如何看待藝術的“永恒性”或“時效性”?您的作品是旨在傳承經典還是反映當下時代的獨特印記?
永恒是需要時間的,但科技讓時間現在快得一直在接近消失的,對于永恒我也不好說,信息那么大。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獨特成就我生命里虛榮的一部分。
OC59、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37.5×53cm、2021
17.您是否參與過跨界合作?比如跟建筑師、服裝設計師、音樂人等,這些經歷是否影響了您跨界合作后的創作?
我本身就是繪畫和音樂創作一起的,所以我一直和音樂人有來往,和音樂演出。對于這種跨界影響我覺得很模糊,只要不會抵觸就會有幫助吧。
OC34、布?丙烯Acrylic on Canvas、119×139cm、2020
18.平常有什么業余愛好,假如不做藝術家會做跟愛好有關的行業么?
我致死都是藝術家,這是命。藝術創作就是我的愛好,他能滿足我的欲望。
展覽現場
19.未來五年,您想在藝術創作上探索哪些新領域或方向?比如科技、時尚、設計等。
探索一切目前看不見的我都熱衷。
展覽現場
20.您的作品是否可以跟“城市更新”進行鏈接?
可以,我的榮幸。
展覽現場
受訪者:林植
提問人:Nicky Meng
設計:田夏雨
圖片來源:林植、ArtDepot藝術倉庫
展覽信息
今天應該很高興
Today Should Be A Good Day
展覽時間|2024年9月21日- 10月26日
策展人|趙倩穎
展覽執行|陳雨馨 & 田苕昱 & 盛君也 & 游子銳
藝術家簡介
林 植
1988年出生于廣東汕頭,2013-2020年旅居泰國曼谷,現工作生活于廣州。林植的繪畫多描繪ONE CHILD的形象,承載藝術家對時間與空間的生命感知以及對事物運行規律的探尋,通過對進入畫面元素與筆觸的控制與摘取,表現社會的多元意志與形態并對信仰的根源進行重塑。林植的作品并不追求準確的答案與肯定的意義,更多給予觀者一種生成狀態的感受,帶來關于純粹繪畫的寧靜共鳴。
他的重要個展包括:O/G林植對話展(CASSOULET畫廊,香港,2023);Pocket Flower(BACC藝術歷史文化中心,曼谷,2018);The Crowd(Midnice畫廊,曼谷,2018);ONECHILD(Tempo畫廊,紐約,2015);You know on which side the Thailand is? It is right besides you!(Rebel畫廊,曼谷,2015)等。參加重要群展包括:榴蓮.榴蓮 主題,泛東南亞三年展(廣州美院大學城美術館,廣州,2023);THE SPACE BETWEEN US(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曼谷,2021)等。林植作品也曾參加北京當代、上海西岸等大型博覽會。
藝術設計論壇PechaKuchaBeijing
PechaKucha是日語詞,意思是“對話的聲音、閑聊”。2003年在日本東京由英國Klein Dytham建筑事務所創辦。初衷是為建筑師提供交流社交平臺,現拓展至藝術設計等領域。PK演講者須在6分40秒展示20張圖每張20秒,即為全球獨特的20x20模式。
2006年北京作為全球第24個城市加入PechaKucha創意體系。目前全球1400+個城市、100+個國家都上演著PKN論壇。策展人、PechaKuchaBeijing聯合創始人Nicky Meng表示,在過去的18年里PKBJ在北京舉辦了53場論壇。超過500多位藝術家、設計師等擔任論壇演講嘉賓,累計超過10萬人次參與論壇。與各駐華大使館、汽車、地產等品牌、藝術設計機構等保持良好合作。
作為藝術設計領域跨界平臺,PechaKuchaBeijing社群旨在打造一個以藝術、設計、生活方式為核心的綜合平臺,鏈接藝術設計與大眾、受眾與品牌、中國與國際。2024年論壇主題“城市更新”,通過媒體宣傳、展覽展示、論壇演講等方式推廣室內設計師及其原創作品。聯動各地產項目、文創園區、藝博會、畫廊主、藏家、政府等機構有效高質量鏈接,在“城市更新”領域貢獻PKBJ平臺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