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算中心建設不斷加速,正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根據天風證券的研究,2024年1-6月,全國智算中心招投標相關事件791起,較上年同期增加407.1%。
圍繞AI算力,云計算廠商也在積極探索第二增長曲線。根據2024年半年報,AI 算力服務已經成為青云重要的新增長點及公司戰略級業務。截至半年報披露日(2024年8月31日),公司已披露涉及算力服務和算力服務器的相關銷售合同金額約 4.8 億元。
在競爭激烈的智算中心市場,青云是如何迅速打出領先優勢的?在10月9日舉行的2024青云AI算力發布會上,青云科技分享了在AI算力領域的最新布局。
聚焦智算服務,連接供給端與需求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培育算力產業生態。
在建設投資熱潮背后,當前智算中心供需雙方仍有很大痛點。
一方面,智算中心是建設、管理門檻很高的基礎設施,投資方/建設方亟需專業技術支持,包括前期規劃、中期建設、后期運營運維等。
另一方面,大量企業用戶需要更靈活、更高性價比的AI算力服務。
這催生了巨大的產業新機會。
“智算中心的客戶歸根到底是要做AI應用和業務創新的,他們要的不僅僅是資源,還要有統一的平臺能把資源管理起來。沒有被管理的、無序的IT基礎設施,對客戶來說成本很高,包括資金以外的管理成本、技術成本和時間成本。”
青云科技CEO 林源認為,在智算產業鏈中,青云的定位是連接算力供給端與需求端,借助自研的核心技術和全棧產品體系,實現“向下管理新的算力架構,向上支持新的開發模式”,解決人工智能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目前,青云 AI 算力產品與服務已幫助20 余家區域智算中心落地運營,參與了超過 60個行業智算項目,服務超 1275 家企業客戶,參建的單個智算中心規模超過 3000P、總算力規模超過 10000P,管理超過 12000 張計算卡。
這些成績背后,離不開青云多年來在云計算基礎設施領域的技術積累與產業實踐。
4年迭代,智算產品體系成熟
林源介紹,青云早在2019年就布局智算相關產品,已經有了4年的沉淀。2023年,青云發布智算1.0產品,以全新容器架構提供了從底層算力基礎設施調度管理到業務運營的功能。
2024年,青云AI算力產品和服務全面升級,產品體系日趨成熟:
首先,由單一產品升級為完整的產品體系,以AI智算平臺、AI算力云服務、AI智算一體機為主體。
其次,實現產品功能的大幅迭代。比如,AI智算平臺可以實現對多區域、多集群、多計算卡的統一算力調度管理。目前,青云智算產品與服務可以實現訓練效率 200% 提升、訓練成本 70% 下降、0 間斷的業務連續性、1 人即可管理千卡集群的成果。
第三,實現交付方式和場景的多樣化,覆蓋私有云、邊緣云、分布式云及算力云服務,滿足從大型智算中心、私有化智算中心,到各類云服務、一體機等不同場景的算力需求。
- AI智算平臺
針對智算中心供給端,即智算中心建設者和運營者,青云 AI 智算平臺能夠統一調度多元異構算力資源,通過全棧 AI 服務,一站式滿足智能管理需求。
青云 AI 智算平臺是一套純軟件的算力管理平臺,它的成熟應用離不開青云多年來在云計算、虛擬化、容器領域的技術積累。
“青云2018年就開始做云原生底座的自主開發,以開源項目KubeSphere為基礎的技術能力,形成了全球影響力的云原生開源社區。基于此,我們可以更容易地對接第三方的AI能力。”青云科技副總裁沈鷗表示。
另一方面,在大規模智算中心運營方面,青云也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比如,自2019年開始,青云持續成功運營濟南超算(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依托青云AI 智算平臺,濟南超算實現了不同類型、不同性能的 IT 基礎資源的統一納管,實現了精準的計量計費與用戶自助服務,大幅降低運營運維壓力。
“為什么我們能拿到這么多項目?其中關鍵一點,青云可以很快交付,背后原因是產品相對成熟。產品越成熟,越能快速交付,對客戶來說吸引力就越大,這也是青云非常重要的優勢。在硬件、網絡、組網都順利交付的情況下,青云大概兩周就能完成AI智算平臺的交付。”沈鷗表示。
- AI算力云服務
針對智算中心需求端,即借助AI算力進行數智化轉型的企業,青云 AI 算力云提供彈性、好用、高性價比的云上算力即服務。根據半年報,2024 年 1-6 月,青云AI 算力云服務收入 2,359.51 萬元,占整體云服務的32%。
目前青云AI算力云服務,已經在西北、華北等區域上線。基于AI算力云服務,企業可以快速構建AI計算環境,獲取多元AI算力資源,包括英偉達H系列、A系列、RTX系列以及曙光、昇騰等國產算力。青云AI算力云服務能夠做到秒級計費,按需使用,降低企業算力成本。
- AI智算一體機
面向中小型企業、中小科研機構,青云 AI 智算一體機提供開箱即用的企業級算力基礎設施。AI 智算一體機內置主流的模型、算法、計算庫,主打開箱即用,能夠更快交付統一的端到端AI產品+服務能力。
“青云的一體機和硬件廠商的一體機有所不同,我們的一體機是帶應用的。我們更強調軟件的價值,怎么樣用軟件把硬件的能力發揮得更好,這是我們擅長的。”沈鷗表示。
聚合智算生態,場景驅動AI+落地
根據IDC 發布的《FutureScape:全球云計算 2024 年預測——中國啟示》,“到 2026 年,50%的企業將與云提供商形成生成式 AI 平臺、開發者工具、基礎設施的戰略合作”。
目前青云AI生態合作伙伴超過200個,完成138項生態適配。其生態伙伴涵蓋算力設備、存儲設施、模型廠商、加速廠商、應用服務等多種類型。
同時,青云將行業智算項目經驗沉淀為通用性更強的十大場景解決方案。針對智算中心、大模型/多模態、邊緣智能、金融、具身智能、生物醫藥、高校科研、自動駕駛、互聯網、政務十大場景,提供差異化、深入場景的算力服務。
比如,大模型場景下,企業非常看重平臺業務的連續性。青云提供專屬算力專區以及私有化算力平臺,從物理和軟件多維度保障了平臺服務和數據的持續、穩定、可靠。
在AI+時代的大潮中,智能算力已經崛起為公有云領域的嶄新增長點。
基于智算中心建設與運營服務,青云不斷提升對多元算力、多元模型的兼容性和適配性,打造生態勢能搶占了市場先機。在智算產業鏈,青云不僅承擔著智算基石的重要角色,更成為推動“人工智能+”落地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文中圖片來自攝圖網
本文為「智能進化論」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