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綜合材料繪畫時代生機與多元探索”主題研討會在陜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美術作品展覽綜合材料繪畫展區召開。
省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副主任王建樹、郭茜,西安美院科研創作處處長劉晨晨,中國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委員、第十二屆、十四屆全國美展綜合材料繪畫獲獎作者丁志偉,西安美院版畫系副主任劉益春,西安美院跨媒體藝術系博士生導師張樂出席會議,省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部分委員,各兄弟院校教師代表,西安美院教師代表及參展學生代表等五十余人參會,省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秘書長董亞娟主持會議。
西安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主任、省美協主席朱盡暉在十四屆全國美展綜合材料繪畫展區現場
關于綜合材料繪畫,朱盡暉認為,這是當下最具前衛性、引領性和創造性的藝術,它以繪畫為落腳點,運用不同的媒介材料,將多種創作形式相結合,形成具有強烈感染力的畫面。它讓更多人開始關注社會、關注人、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關注科技的進步,在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成方面展現得極為豐富,是一門獨特的藝術。
省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副主任王建樹
研討會上,王建樹介紹了陜西綜合材料繪畫的發展情況。他提到,省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要搶抓機遇,發揮美術高校綜合材料藝術創作優勢,多元化思考,把握時代趨勢。大家要具備大局意識,從民族文化發展的角度探討綜合材料藝術發展問題,要在創作中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增加學術性思考,引領我省綜合材料藝術創新發展。
省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副主任郭茜
郭茜表示,綜合材料藝術的發展需要關注到材料的豐富性,需要將材料表現與繪畫結合,要有精神性的表達,從更深層面將綜合材料藝術與其他藝術相區別,構建其獨特的精神特質。
西安美術學院科研創作處處長劉晨晨
劉晨晨表示,綜合材料繪畫與其他藝術門類存在一定的相互性,綜合材料繪畫的創作應守住本體繪畫語言,嘗試交叉與融合,探索新的藝術創作的表達和發展道路。
中國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委員丁志偉
丁志偉針對綜合材料繪畫在全國美展中的藝術現象進行了分析。他提到,綜合材料繪畫作為獨立畫種要有更加明確的邊界,在主題和內容上尋求唯一性,對于綜合材料繪畫來說會更具優勢和亮點。
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副主任劉益春
劉益春提出,綜合材料藝術要注重材料感知。中國古代藝術在材料感知上具有一套獨特的方法,比如唐宋石刻藝術這種屬于中國的獨特思維感受,對綜合材料藝術具有借鑒價值。
西安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系博士生導師張樂
張樂講到,中國綜合材料繪畫藝術經歷兩個階段,從單純的學科分野逐步轉向專業的藝術門類表達,它的學術性思考也進入更高層面的研討,包括敘事性、材料本體語言及繪畫語言、東方審美思維與訴求等。
省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秘書長董亞娟主持會議
董亞娟談到,本屆展覽作品在多個方面有顯著進步和變化,?材料界限不斷突破,?多畫種技法交匯融合?,作品形式更加豐富,展現了生機勃勃的時代氣息?。這些變化不僅體現了藝術家們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也反映了綜合材料繪畫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方向。
其他參會代表吳克軍、苗祥瑞、羅盟、趙喜林、岳龍、李建安、唐蘭、金璐、楊偉孝、王徽、劉超群、張云霞、屈直、徐瀚、杜菊霞、蒲海紅、馬小龍、雷長虹、付文龍、尚曉蓮、馬淑娟、李朝暉等,結合自身創作經驗分別進行了發言。藝委會將積極學習借鑒中國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的先進經驗和豐碩成果,加強與其他省份美協交流與合作,汲取其相關展覽活動經驗,籌劃具有本省特色的主題性活動;從材料特性、繪畫技藝、創作主題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深化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建構中國綜合材料繪畫創作的新理念、新方向、新面貌;依托西安本土文脈積淀,搭建高水平綜合材料創作與交流平臺,完善藝術家人才梯隊建設,培養本土藝術家群體,吸引外來藝術家的融入,實現陜西綜合材料繪畫蓬勃發展的愿望。
轉自:陜西美術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