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鵝:我的悲傷逆流成河
2013年12月的一天,一位粉絲在東北雨姐的直播間購買了一只東北農家散養大鵝(冰凍生鮮產品),還有額外贈送一只雞,價格僅需99元。
東北老鐵心里門清,99元甚至買不到一只土雞,更遑論6斤左右的大鵝。這個價格,怕不是要讓雨姐瞬間破產?
但東北雨姐好爽地表示,這是為了回饋幾年來家人們的厚愛,粉絲們買多少,她承諾補多少:
這不是錢的問題!
但很快,有博主站出來打假,說白送的一只雞并未收到,收到的鵝本應該腦袋上有一塊凸起(俗稱“額頭包”),但雨姐店里出售的大鵝,頭部凸起部位是通過注水,技術性作假形成的,初步懷疑是名為“非洲雁”的物種。
雨姐專門開直播說部分網友在抹黑,且聽我來狡辯,啊不…分辨。
雨姐先是曬出了《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上面的身份鑒別確實是“肉鵝”,但這批產品并未通過相應的標準化認證。
而且眼尖的網友發現,說好的東北本地大鵝,竟然由山東菏澤生產。雨姐解釋說,因為東北沒有能夠大批量屠宰的地方,所以得先運送到山東。
但又有網友說,但這批大鵝最終是由吉林松原發貨的,為什么不在山東(屠宰加工地)直接發貨呢?就算是屠宰后非得回遼寧(電商駐地)包裝集散,至少也不應該額外拉去更遠的吉林處理吧?
不久以后,有神通廣大的專業人士現身說法,鑒別這批“大鵝”學名“雁鵝”,是廣泛分布于淮北、豫東地區的一種家禽,屬于大鵝的遠親。
具體地說,雁鵝是由鴻雁馴化而成,具有食性雜、病疫少、生長快的特性,飼養60天即可達4-5公斤。按照市場行情,100塊錢買不來1只東北大鵝,但足以買到:
3只雁鵝。
(著名的郎溪雁鵝,適合散養,葷素不忌,生長迅速,生產成本極低)
更奇妙的是,雁鵝一身都是寶。例如鵝肝、鵝腸的經濟價值很大,通常都是單賣的;而且隨著羽絨產業的興起,逐漸帶火了鵝絨產業鏈,使得雁鵝鵝肉的價格進一步下滑。
完全可以想象,東北雨姐帶貨的只賣肉身的“偽·東北大鵝”,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
當然,我相信直播間的老鐵們也不會在意些許細節,畢竟99元發不了家,致不了富,為了支持自己喜歡的主播,打碎牙齒霍吧血水往肚子里吞就行了。
沒有誰真在意99元買大鵝吧。不會吧,不會吧?
整個過程中,倒霉的雁鵝成為唯一的失意者。它們不但要承受污名化的指控(冒充大鵝的次品),甚至在死后還要受到凌辱(往頭部柔軟的肉瘤上注水),實在凄慘。
(再貼一張大鵝與雁鵝的對比照,注意兩者頭部的區別)
然鵝,凡事多講正能量。你們只看到東北雨姐售賣雁鵝,沒有看到產業鏈上那么多人忙著為雁頭注水的努力嗎?
他們以回歸大自然的溫情名義,以工業化的逆天手段,開展了精密而冷酷的系統性造假。
這一切,像極了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的描述:
他們曾說整個世界太工業化,太文明,太奢華,他們要求每個公民更加嚴格自律,更加向往田園牧歌,更加徹底地自我凈化來作為補償,借此獲得良心上的安寧…但我不想要這些,我想要上帝,想要詩歌,想要真實的危險,我還想要善良。
對不起老鐵,直播間里啥都有,但赫胥黎真正想要的,卻真的沒有。
因為直播帶貨的邏輯,決定了主播的盡頭是塌房。
?雨姐:我的成功可以復制
國慶節過后,陸小姐在上海陸家嘴某辦公室里發了個悲傷的朋友圈:
今天,東北雨姐消失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有熱心粉絲前往遼寧省本溪縣石峪村,看到了雨姐視頻中作為背景頻頻出現的農家小院,但深院靜,小院空,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作為雨姐的狂熱粉絲,在上海圡生圡長的蘇小姐從未去過東北,但對雨姐描述的東北美食與風土人情倍感親切。
她說,雨姐上傳的每一個視頻,都只講述一件事——例如只教授一道菜的做法,無論是春天的槐花餅,夏天的炸知了猴,秋天的各種亂燉,冬天的殺豬菜…麻利的雨姐分分鐘就能做出來,并點評其中關鍵點,令觀眾感受到無比舒適的鄉土元素之余,隔著屏幕都能體會到其中的專業。
當然,雨姐展示給粉絲的,除了專業,還有溫度。
蘇小姐說,每天在陸家嘴搬磚的灰敗日子里,中午吃外賣時一定要插播雨姐的下飯視頻。背景音樂一起,她就和巴普洛夫的狗子一樣,熟練地分泌多巴胺。
興致不錯時,蘇小姐還會情不自禁地在工位上扭動身子,無師自通地哼兩句:
大東北是我的家鄉 我就在這嘎達土生土長 東北人的情東北人的愛 賊拉拉的愛你呀我的家鄉
蘇小姐認為,她能感受到雨姐對生活、對家鄉的熱愛,而雨姐彪悍的體格與性格,也為粉絲津津樂道:
雨姐身高接近一米八,身材魁梧,穿著中性的夾克或皮衣,梳著颯爽的小辮,干起活來彪悍得很,做得了炒菜的活計,也扛得起麻袋,挖得了土豆,甚至還能用磚瓦獨自壘出一個豬圈。
這是真正的“大女主”人設,對于蘇小姐這樣的都市白領具有致命誘惑。
很明顯,雨姐利落的性格可能有“凹人設”的空間,但嫻熟的勞動技能是做不得假的,它來自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積累,一般人根本做不來。
公開資料顯示,1978年,常小雨出生在東北,她3歲喪父,9歲時母親改嫁,自那以后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初一時輟學打工,接受社會的教育。
常小雨在小鎮上擺過攤,在飯店里當過服務員,在工廠生產線上打過螺絲,和丈夫白國輝開過荒。艱苦的生活打造了她“直來直去、大大咧咧”的女漢子性格。
2021年開始,常小雨在快手上發布視頻,但反響平平。第二年,她以“東北雨姐”轉戰抖音,以彪悍的日常獲得第一批粉絲。
例如在講述東北農村如何過年的視頻中,她穿著一身大棉襖,扛起半扇豬,指揮著而馱著銅火鍋的丈夫準備開工做菜。她可以徒手給白菜在沸水中焯水,可以站在冰水里撈咸菜,甚至親自上陣殺年豬,因此被網友戲稱為:
戰狼版李子柒。
(東北雨姐的日常視頻風格,就是這樣的)
在雨姐的視頻中,雨姐的丈夫白國輝是一個奇特的存在,他每天的日常是喝奶、吃飯、作詩,為雨姐的彪悍人生提供反差萌。
但其實,白國輝是如假包換的導演系畢業生,包攬了視頻選題策劃、人物設定塑造,再到拍攝、剪輯、運營、招商等各個環節。他以敏銳的商業嗅覺,把雨姐打造成廣受歡迎的"無所不能的硬核東北媳婦"人設,吸引了無數粉絲的關注。
白國輝為雨姐設計的對標對象,就是因維權而消失的李子柒。只不過和唯美華麗、恬淡精致的李子柒相比,雨姐的人設更接地氣,有一種“回到原始社會當酋長”的粗糙美。
為此他甘當綠葉,甚至不惜自我丑化。例如視頻中他不以本名出現,而是被叫做“老蒯”。這是當地方言,一般被老太太用于稱呼丈夫。
可以說,沒有白國輝從一開始的策劃與拍攝,雨姐的人設就不會如此清晰,變現如此順暢。
2024年,雨姐就已經開展了28場直播帶貨,累計銷售額突破1億元。而成名后,雨姐名下的企業僅有3家,而白國輝名下直接或間接控股的企業多達28家,業務版圖涵蓋商貿、傳媒、廣告、電商直播等諸多領域。
(這位坐在自行車前杠,喝著娃哈哈AD鈣奶的奇男子,其實是真正的幕后大佬)
可以說,雨姐的快速崛起,綜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洪荒之力。
天時方面,李子柒等人開創了農村生活的直播新賽道,并示范了從流量到變現的完整流程,偏偏李子柒因股權糾紛而停更,給剛培育出來的潛在觀眾留下了大片的空白。這時,東北雨姐站了出來,她以“帶大家了解東北日常生活,講述當地民俗風情”的宣言,以“反向李子柒”的樸質人設,接住了這波潑天的流量。
地利方面,在產業轉型大潮中,“重工業靠燒烤,輕工業靠喊麥”雖然是一句戲言,但也提供了豐富的直播產業土壤。而且近年來隨著“三農問題”一再被政策驅動,有關部門、有關單位也樂意看到東北雨姐的崛起。
人和方面,雨姐具有優秀的外形(不是說顏值,而是其體魄與人設完全契合)、扎實的勞動技能(干重體力活相當麻利,其他姐妹們難以模仿),在三農賽道里硬是作出了差異化的策略。而她的丈夫白國輝不但有寫稿、拍攝、出片的專業技能,還有靈敏的市場嗅覺與卓著的商業遠見。兩者強強聯手,打造了2024年直播圈的新晉頂流。
而從更廣闊的視覺看,東北雨姐的走紅,得益于直播經濟的興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網上零售額7.1萬億元,同比增長9.8%,但增長的主力來自于電商直播等少數賽道。
2014年8月,字節跳動發布數據稱,每天有38億流量進入抖音直播間,而且隨著平臺不斷加大用戶體驗上的投入,售后滿意度指標提升13%。
與傳統平臺電商相比,以抖音為代表的內容電商,為消費者尋找產品體驗,節約了搜索時間,而且主播們在直播間與用戶積極互動,讓人充滿參與感。
例如,粉絲們看著雨姐“無中生有”,從壘灶到處理食材,再到刀工烹飪,最后端上熱氣騰騰的食物,感覺不亞于漫畫中的“發光料理”。
雨姐以行動表明,這樣的食物是可口的,有溫度的,而且是普通人可以“輕易”做出來的——你看爽了,不如下單試試?
另外,雨姐帶貨的農產品,讓消費者與傳說中的“農民朋友”產生了幻想中的聯系,增加了消費中的:
責任感。
可能有人不太明白這是什么意思。我就舉個之前的例子吧。
2022年6月,董宇輝在直播間賣6元一根的玉米,有觀眾吐槽價格偏高。董老師張嘴就來了一句“谷賤傷農”,引發軒然大波,甚至讓《農民日報》都發出頭版社論,進行點評。
但不管高價玉米的利潤有多少可以分潤給農民,至少主播的推薦,確實讓農產品有更多機會進入消費者的視野,也引發了消費者悲天憫人的購物情懷。
這種氛圍,是自主消費難以提供的。
日本作家三浦展敏銳地覺察到了這種消費習慣的變遷,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他描述了“第四消費時代”的核心特征:
第四消費時代,炫耀性消費一再減少,市場的消費者追求的是過程滿足…今天的消費者通過直播間的消費,以及更重要的直播間陪伴和連接,獲得了更多的身份認同,實現了自我價值,這一切,遠遠大于他可能在直播間購買行為本身的價值實現。
無論是打造“姐用雙手創造生活”的雨姐,還是“為家人們提供福利”的辛巴,亦或是“我帶貨只為兄弟義氣”的小楊哥,他們直播帶貨的底層邏輯,從來都是為更多消費者賦予了新的消費身份和全新的價值,讓消費者把線下行為搬到直播間中來。
這就是平臺認可并推薦的“好內容”,也是平臺努力記錄的“美好生活”。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電商直播的好體驗能創造核心競爭力,它瞄準的不是低價,不是供應鏈整合,而是更深層的:
用戶心智。
?主播:事業的終點是塌房
這幾年以來,我們一再見證了頭部主播的塌房事件。
開創了直播帶貨模式的專業型主播張大弈經歷了狗血事件,選擇了閉店;交個朋友的還錢主播被曝出“售假退一賠三”;因為文化而深受準丈母娘喜愛的董主播另立門戶;永遠有激情永遠在憤怒的辛巴不斷封號又復出。對了,還有著名的三只動物,不但被爆錘售假,還經歷了人設的大翻車。
貴圈真亂!
有人認為,大主播的接連塌房,是因為流量下沉引發的內卷競爭。
抖音數據顯示,2023年,平臺上年輕電商作者超過200萬個,新電商作者超過753萬個,電商直播間日均開播時長同比增長33%。陷入流量焦慮的主播開始搏出位,最好的引流途徑就是開撕同行。
例如在直播一哥大戰三只動物的過程中,被封禁的辛巴宣告隱退,但又在雙十一前急吼吼地復出。
據說,有3000多萬老鐵預訂了辛巴在19日的首次直播。開場第一分鐘,辛巴以單膝跪地,45度仰望星空的方式宣布王者歸來。
這一幕似曾相識。
2021年假燕窩事件發生后,被封禁的辛巴就是這樣回來的,并在首場直播中狂攬30億營業額;2024年怒撕平臺被封禁后,辛巴在618前夕再度單膝跪地,喜迎家人們,又一次收獲了14億的帶貨。
總之,老鐵們不是在找辛巴買貨,而是在為辛巴的江湖恩怨、愛恨情仇、狗血八卦充值,是嬌滴滴地接過跪地新郎奉上的靈魂戒指,欣賞著“有趣而無聊的知識+1,+1,+1”的注解。
但是,這并不能解釋“直播的盡頭是塌房”的宿命。我更愿意相信,直播經濟的死結,來自于流量紅利的消逝。
電商直播的開始,源于女裝市場。第一批網紅電商充當了“衣服架子”的角色,通過直播間試穿帶動姐妹們的購物情緒。很快,這種模式被引入化妝品市場,美妝行業誕生了最大、最多的頭部主播。
隨著社交媒體和電商平臺的普及,美妝帶貨主播中孵化出第一批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他們開始傳授化妝技巧與經驗,以短視頻展示產品的效果,為產品進行評分評級,并為直播間觀眾提供解答與推薦。
這種“邊看邊買”的購物模式極大地縮短了用戶的購買決策鏈路,也徹底改變了原有的商業模式。
在KOL介入之前,傳統廣告的典型營銷模型是AIDMA模型,也就是消費者從了解信息到購買決策需要先后經歷五個階段:
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產生興趣)、Desire(培養欲望)、 Memory(形成記憶)、Action(消費行動)。
在該模式下,營銷過程是品牌方的廣告工具,廠商具有說一不二的地位,營銷方是真正的乙方。
但KOL時代的營銷模型是 AFAS 模式,即包括四個階段:
Attention(引起注意)、Fans(成為粉絲)、Action(消費行為)、Share(分享傳播)。
AFAS模式中,決策主體是粉絲(fans),但他們的決策行為受到KOL的直接影響,后者利用關注、推薦以及整合的信息流(例如各品牌的差異化特征,各產品的價格折扣空間),向粉絲傳播信息。這一特征為非頭部品牌(尤其是優質國產品牌)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也為KOL爭取了更多的話語權。
彎道超車的第一批代表是百雀羚等老牌國貨,然后是頭腦靈活的網紅產品(例如:完美日記,期間催生了一批奇葩上市公司(參見《》)。
慢慢地,頭部品牌也不能免俗,2024年上半年,頂流美妝巨頭珀萊雅徹底轉入線上營銷,線上渠道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達93.7%。
但是,流量的角逐是有代價的。尤其是流量營銷存在“邊際效應遞減”,也就是為了實現既定的銷售增長率,需要投入的流量越來越貴。
例如2021-2024年上半年,珀萊雅維持原有的市占率,投入的銷售費用率卻從42.98%增長至46.78%。追逐流量成為品牌方巨大的負擔。
有人會問,為什么幾年前“超級主播”崛起的過程中,化妝品公司不覺得流量貴呢?
因為在開拓市場的藍海過程中,品牌方盡管投入不菲,但可以與KOL合作,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直播間等方式,迅速獲得大量的曝光,提升知名度,增強消費者信任感,從而把蛋糕做大。這就是維系美妝行業高投入、高增長的:
流量紅利。
例如花西子給李佳琦支付高昂的營銷費用,并將議價權讓給李大主播以獲取直播坑位,硬是做成了時尚品牌,并培養了一批忠實客戶,存在著穩定的復購率,這是一筆共贏的買賣。
問題是,蛋糕是無法一直做大的。在直播行業興起時,超級主播可以發揮KOL的號召力,帶來強大的吸粉效應。但按照抖音公布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中國短視頻用戶已經超過10億,基本上增無可增。主播們營銷再賣力,增長的潛在客戶也是有限的,且基本來自于其他直播間的老鐵。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2024年后,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趨勢放緩,其中化妝品類消費從6月份開始步入負增長,并導致前三季度的增速為負。這意味著:
女性消費成為市場的晴雨表,經濟的存量時代來臨。
不管是開工與就業不足引發的收入端下降,還是房地產式微、資本市場崩壞導致的未來不確定的悲觀預期,都反映在化妝品公司財務報表的衰退之中,也反映在老鐵支持力度的持續下降。
根據上海嘉世營銷咨詢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直播行業簡析報告》,2023年我國電商直播交易規模達到49168億元,但滲透率增速下降。且直播付費消費額高度集中在1000元以下,增量市場潛力巨大。
嗯,這真是一個高情商的說法。
存量時代的直觀影響,就是讓品牌方理性看待直播帶貨的效果。
根據蟬魔方數據,抖音美妝市場中,上美股份的王牌品牌“韓束”蟬聯美妝總榜“十三連冠”。韓束的亮眼表現,得益于抖音短劇中的燒錢行為。例如2024年7月,韓束與姜十七合作的6部定制短劇,播放量總計超過52億,產出喜人。
但投入方面,韓束的母公司上美股份,在2022-2024年間營銷及推廣費用由8.48億元增至17.46億元。而在“短劇攻略”全面鋪開的2024年上半年,營銷費用就達到了驚人的16.95億元,接近去年總額。
流量營銷的效果及可持續性,進一步受到質疑。
尤其是上美股份的競爭對手珀萊雅,已經悄然躲開主播與短劇的拼搶,與分眾傳媒達成戰略合作,利用后者覆蓋全國100個城市、100萬電梯終端的優勢,更快速、更廣發地觸達消費者,并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效果。
在此背景下,主播們頓感前途無亮,也開始了新一輪的轉型。例如去年下半年開始紅火起來的:
白牌生意。
所謂白牌,就是產業鏈上游的生產商或渠道商直接供應的品牌,也就是介于大品牌與“三無產品”之間的貼牌產品。它們分享著大品牌的原料、款式、品控,但卻比大品牌便宜。
例如公開信息顯示,給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良品鋪子提供酸辣粉產品的代工方,其實是百家阿寬食品,為三姆超市供貨的堅果類廠商,就包括臨安裕康食品、秦皇島燕山板栗等。這些代工廠同樣生產自有品牌,成為年輕人口口相傳的:
極致性價比。
主播們驀然回首,發現新的財富密碼,就在于利用大牌引流、為白牌背書推薦的過程之中。
一家電商整合營銷服務機構的負責人表示:
抖音開年以來強調了‘極致性價比’的策略,鼓勵更多的白牌商家在抖音開店。他所在的機構每月帶貨的成交金額中,有50%左右來自于白牌。
在抖音直播間食品店鋪人氣榜中,排名前二的是三只松鼠和麥當勞,但緊隨其后的是由白牌發展而來的新銳品牌“比比贊”。某咨詢公司的數據稱,其實早在2023年,比比贊就位列全網烘焙零食銷量第一。
比比贊是福建一家代工廠改制而來,早期產品包括面包糕點、餅干膨化、堅果炒貨、肉類鹵味、果干蜜餞、豆干素食等。比比贊的崛起,源于大小主播力薦的“極致性價比產品”,包括品質不輸大牌,但9.9元63個的鵪鶉蛋、19.9元15個的牛乳千層蛋糕。
從某種意義上說,大主播們利用“意見領袖”的身份,為白牌提供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的關鍵冷啟動,也算是相得益彰了。
但是,并不是每一家白牌廠商都有挑戰知名品牌的雄心,甚至于,“賺一波就跑”才是大多數白牌廠家的主流選擇,反正市面上流行什么就賣什么,賺到一波錢就瞄準下一個產品。
相應地,主播們搭建的營銷團隊,也不具備專業的篩選與品控能力,而且品牌越小(甚至沒有品牌),議價能力越傾向于主播,恰爛錢的動力就越足。
于是,各種山寨品牌進駐直播間,哪怕銷量平平,但每場400萬元、每筆25%-30%的分成比例,還是讓主播們倍感滿意。
事實上,令眾多主播頻頻翻車的,爛臉化妝品、山寨月餅、重金屬超標農產品…以及東北雨姐力薦的99元包郵大鵝,都是這么來的。
2024年9月4日,大鵝事件余波未了的東北雨姐,又發布了盤錦螃蟹豐收的視頻,并順利地遭到網友質疑擺拍造假。
當地蟹農表示,盤錦稻田蟹的個頭更小,通體發黑,而且活力十足,大家都是晚上去抓的。大家質疑,雨姐試圖引入外地螃蟹,在稻田里打個滾、沾點泥巴就往老鐵家里送。
就這,老鐵們還得感激涕零,謝謝雨姐帶來的東北特產。
但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就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一位名為“灰燼”的網友曾先后5次從雨姐的直播間購買了紅薯粉條,檢測結果均未檢出紅薯成分,只檢出木薯成分。并對此結果進行了公證。
該網友拿著檢驗結果去線下對質,結果卻被雨姐及團隊毆打,直接去了醫院。
這一下,連老鐵也坐不住了。
說起來,木薯產品只要加工得當,還是能吃的,且口感比紅薯產品更軟糯Q彈。這是因為木薯含有更多的支鏈淀粉,特別適合淀粉深加工產品。
但木薯含有氰苷,人類食用后,在消化酶和胃酸的作用下釋放出氫氰酸,引發呼吸系統和血管循環的麻痹,導致所謂的“醉倒”。它的毒發機制與臨床表現類似于苦杏仁、枇杷仁中毒。
因而理論上,只要在木薯加工過程中采用高溫煮熟,讓氰苷徹底分解,就能安全食用了。
問題在于,不良商家之所以用木薯冒充紅薯,就在于木薯產品更大、成本更低(悲傷的大鵝表示,雁鵝也是這樣的)。你讓他們建立起完整的木薯加工流程,配套的固定成本與人工投入,以及復雜的抽檢機制…這錢,找誰報銷去?
所以木薯粉冒充紅薯粉,就不是一個簡單的降本增效問題,而是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而東北雨姐隨后的回應,就更加耐人尋味了。她居然聲稱:
本批次產品中,木薯淀粉含量約為1/3,畢竟沒有紅薯就做不出來粉條,雨姐及整個團隊對此深表歉意…
不(xing)幸(yun)的是,發布打架聲明的博主不是自我鑒定,而是向第三方機構送檢,并通過了公證。而送檢結果表示:
只查出了木薯的g3pdh基因,沒有查出紅薯的g3pdh基因。
總所周知,身手很硬嘴巴更硬的東北雨姐,在學歷這塊是硬傷。
她無法理解,g3pdh基因是植物合成淀粉和能量代謝的催化酶,如果紅薯只含有木薯的g3pdh基因,它是怎么長大的呢?
至于雨姐強調的“沒有紅薯做不出來粉條”,那更是她見識不足的表現。且不說東南亞廣泛種植和食用,就是在廣西的沿海地區,種植木薯做粉絲也是基本操作——畢竟木薯的支鏈淀粉同樣可以淘洗后析出,做出來的粉絲外觀更佳,口感更好!
所以,為一個100%的木薯產品百般辯解,直接讓雨姐“大嘴咧咧,心直口快”的人設崩潰。
然后,她就迎來了短期內掉粉400萬,拍攝基地人去樓空的大新聞。而雨姐則對媒體表示,自己一直在拍攝基地,忙著處理給購物者退款的事宜。
這振振有詞的樣子,就讓人們無端地回想起甄姬的笑話來。
話說東漢末年,上蔡令甄逸有一個寶貝女兒甄姬(據說名為甄宓,但史書上未正式記載),不但長得國色天香,還在幼年經常夢見有人給她蓋上玉衣。算命先生說她日后必然“貴氣逼人”。結果引起了眾多登徒子的覬覦與騷擾。
不得已之下,甄逸只得守在甄姬的閨房外,沒事了開始用竹子編制筐子。日久天長,甄逸的手藝已趨爐火純青。
話說若干年后,甄姬先是嫁給了袁紹之子袁熙,袁紹兵敗后又被許配給曹丕,并生下了曹叡(即后來的魏明帝)。后來,甄姬與曹丕的感情破裂,單獨住在一間小院里,用竹子給曹叡編了一個背簍。
曹丕見了大驚,問身邊大臣,我們這個圈子里,誰還能像甄姬一樣,把筐編得這么圓啊?司馬懿站了出來,拱手說:
甄姬爸會編,甄姬爸能編!
——(全文完)——
注:根據史書記載,甄姬在10歲的時候,甄逸就去世了。因此,不要把笑話當真哦。
覺得有趣,請關注公眾號:將軍箭
22 Oct 2024
點擊“分享”和“贊”,感謝你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