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重慶市2024年教育學術年會暨首屆科學教育大會在大渡口區隆重召開。在這場教育界的盛會中,重慶市民族實驗學校以“傳承民族智慧,創新科學未來”為主題的科學教育成果展示,成為了全場矚目的焦點。
在大會的科學教育成果展區,學校黨總支書記況崇文熱情地向領導們介紹了學校在“科學+”科技競賽、“科學+”地理啟迪、“科學+”勞動種植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學校科學教育的豐富內涵,更彰顯了學校在傳承與創新方面的卓越努力。
“這是我們的航空模擬體驗艙。”在航空模擬體驗艙展臺,學校老師生動地介紹了這一創新的教學設備:它能真實模擬飛機的起飛、巡航、降落等飛行狀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種下翱翔藍天、探索未來的夢想種子。現場,不少參會老師興致勃勃地走進體驗艙,親身感受模擬飛行的樂趣,并對學校科學教育的創新實踐表示了高度的贊賞。
“看!無土栽培的番茄。”學校老師向參觀者解說:這門課程巧妙地將科技元素與農業生產勞動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科技對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學校在傳統勞動中融入科學創新,致力于培養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科學智慧的勞動者。這一創新成果,無疑為現場參觀者帶來了全新的思考和啟示。
近年來,學校緊密圍繞區教委“慧渡未來·3564”科學教育工作規劃,精心構建了以“傳承民族智慧,創新科學未來”為主題、富有學校特色的科學教育藍圖,不僅開發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館為藍本的地理科學課程《地理啟迪 思政鑄魂》,還推出了以無人機為載體的特色航空科技課程《夢想起航 振翅翱翔》,以及以創新無土栽培技術為目標的智慧農業課程《和美田園 智慧耕耘》。這些課程的實施,逐步實現了多學科的有效融合,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同時,學校還高度重視賽事活動,通過參加各類科學競賽和實踐活動,不斷豐富科學教育的榮譽成果。中國關工委、北京理工大學授予學校“青少年人工智能基礎教育科普基地”,團中央授予學校無人機實驗室“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稱號;2023-2024學年,共獲獎280人次,含國家級獎項32人次,市級獎118人次,區級獎130人次。
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厚植“科學家苗子”成長的土壤,積極引導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從“興趣”走向“志趣”,努力培養更多具有科學家潛質的優秀學子,為國家和民族培育出更多科學創新人才,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