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還是價值?
60萬元人工耳蝸
引發社會爭議
近期,一則關于江西九江一名初三學生丟失人工耳蝸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報道,該男孩因雙耳失聰,依賴人工耳蝸才能聽到聲音,丟失事件發生后,男孩及其家庭面臨了巨大的心理和經濟壓力。然而,隨著事件的發酵,爭議也隨之而來,這背后折射出的是公眾對于聽障群體及聽障相關行業的普遍不了解。
常見誤區
事實上,關于人工耳蝸,存在著幾個常見的誤區,這些言論不僅加重了聽障家庭的心理負擔,也在無形中加深了公眾對聽障群體的誤解,今天我們就來一一解析:
△ 網友評論
誤區一:人工耳蝸植入需要開顱手術
很多人一聽到"植入"兩個字,就聯想到了開顱手術,覺得非??膳?。但實際上,人工耳蝸的植入過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恐怖。醫生只需要在病人的耳后開一個小切口,通過一系列精細的操作將電極植入耳蝸內,整個過程并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損傷。術后恢復時間也相對較短,風險較低。
△網友評論
誤區二:人工耳蝸植入后,孩子就能立刻學會說話。
許多家長在為孩子植入人工耳蝸后,往往懷著極大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夠立刻開口說話。然而,現實情況并非如此簡單。人工耳蝸的植入只是聽力重建的第一步,術后,孩子還需要進行長期的康復訓練試。這個過程需要孩子、家長和康復師的共同努力,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孩子需要逐漸適應新的聽覺環境,學習如何理解和識別各種聲音,逐步建立起正確的聽覺感知和語言表達能力。
△ 網友評論
誤區三:體外機一旦丟失,就必須要重新進行植入手術。
實際上,人工耳蝸由植入體和體外機兩部分組成。如果體外機丟失或損壞,完全不需要重新進行植入手術。只需購買一個新的體外機,并將其與體內的植入體進行配對和調試即可。
正確應對
一旦人工耳蝸體外機丟失,家長和孩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報警:第一時間向當地警方報案,提供詳細的丟失時間、地點及體外機的特征信息,以便警方協助尋找。
聯系廠商或服務商:與人工耳蝸的廠商或服務商聯系,了解申領體外機備用機的流程及所需材料。
心理安撫:對于孩子來說,丟失人工耳蝸可能意味著暫時失去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家長應給予足夠的關愛與安撫,幫助孩子調整心態,積極面對。
客觀報道
在這次事件中,不少自媒體標題黨式的報道加劇了公眾對聽障群體的誤解,如“花費近60萬元”、“需要開顱”等。人工耳蝸丟失事件雖是個案,但它所引發的公眾關注與討論卻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們呼吁媒體在報道此類新聞時,要嚴格把關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避免對聽障群體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同時,愛的分貝也希望通過這次事件,喚起社會對聽障群體更多的關注和理解。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這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渴望被理解、被接納。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為聽障群體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平等的社會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