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全國工商聯在甘肅蘭州以“弘揚改革精神 建設一流企業”為主題,舉辦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暨全國優強民企隴上行。會上發布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制造業500強、服務業100強榜單。
榜單顯示,南通共有8家企業上榜“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分別是: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南通四建集團有限公司、龍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通州建總集團有限公司、南通化工輕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五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江中集團有限公司 。
通商薈注意到,南通入圍的企業中,建筑企業仍然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盡管近年來南通建筑業在宏觀經濟波動、房地產市場調整和金融環境收緊等多重因素疊加下,面臨嚴峻挑戰,多家知名建筑企業因資金鏈緊張、工程款回籠困難等問題而陷入經營困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南通建筑業依然展現出了其堅韌不拔的一面。
這一事實不僅彰顯了南通建筑企業在逆境中的頑強生命力,也反映出南通作為傳統建筑強市的深厚底蘊和堅實基礎。
支柱產業
如果非要給南通城貼上什么產業標簽的話,建筑產業當仁不讓。
從“近代第一城”到“建筑之鄉”,南通建筑業的發家史也有跡可循。
《南通建筑史話》序言記載,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末狀元張謇返回南通故里實行地方自治,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開全國文明之先。在此期間,南通“一城三鎮”的城市布局形成,一大批城市建筑相繼建成,南通建筑業的“地基”由此打下。
20世紀20年代初,南通人陶桂林創辦當時全國最大的建筑企業——陶馥記營造廠,并先后中標承建廣州中山紀念堂、南京中山陵、上海國際飯店等重大項目,一戰成名。
新中國成立之后,大規模建設需求涌現,南通建筑業憑借精良的技術和良好口碑乘勢而上。南通的建筑行業作為全國規模最大、最為專業的建筑團隊開始大規模進軍全國。像人民大會堂、軍事博物館還有南京長江大橋等中外聞名的工程都有南通建筑行業的身影。
到了改革開放之后,南通建筑更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建筑業“奇跡”。當時,由南通承接的新疆克拉瑪依油田援建任務,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交付使用”的奇跡。后來“南通鐵軍”又出征青藏高原,在雪域高原建設了著名的拉薩飯店,也因此獲得了建筑行業最高獎“魯班獎”。
南通四建承建的南通國際會展中心工程獲評2021年“魯班獎”
從20世紀50年代首都十大建筑施工,60年代南京長江大橋建設,1979年援建克拉瑪依,80年代揮師西藏,90年代全面進軍上海,再到進入新世紀后加速進軍海外市場……“基建狂魔”的稱號逐步打響。
南通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南通建筑隊伍已遍及47個國家和地區。一項更直觀的數據是,當年在以色列的近萬名中國建筑工人中,江蘇人占了六七成,其中來自南通的就有80%。
2021年,南通建筑業迎來新的里程碑:產值首次突破萬億,穩居省內第一、全國地級市之首。對比省內排名第二的南京,2021年建筑業產值為5402.6億元,占江蘇全省比重13.0%,僅相當于南通的一半。
跨越寒冬
從1982年在上海被公開認可,到今天,南通建筑業已奔跑42年,特別是1998年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以來,更是進入狂奔狀態。
在經濟學家馬光遠看來,中國用了2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了住房從短缺到供需平衡的歷史性巨變。正因如此,房地產業從“黃金年代”,滑落到“白銀年代”,如今,諸多房企又直呼“黑鐵時代”來臨。
建立在房產總需求嚴重不足之上的蝴蝶效應,開始四散蔓延,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將下游一個又一個關節推倒,建筑業作為產業鏈最緊密的一環,天然是第一波沖擊波的最大受害者。
恒大的倒下,將南通建筑業拖入了“寒冬”,短短兩年多時間中,南通六建破產重整、南通三建組建債委會、蘇中建設兩次被申請破產清算,不少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很多人心里都發出了疑問:南通建筑業到底會不會就此一蹶不振?
“我市建筑業高度依賴房地產業,但嚴厲調控下的房地產市場的增長空間極其有限。”南通市住建局編制的“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直言當地建筑業發展面臨挑戰——
“從全國來看,我市龍頭建筑企業的體量只能算是中等規模,在品牌、資金實力、核心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與頭部的央企、國企差距巨大,在房屋公建高端項目、制造業領域大型項目等中高端市場上,我市建筑企業的競爭能力明顯不足……”
形勢嚴峻,轉型迫在眉睫,不管是南通市,還是各建筑企業,都已經展開行動。其中,加快建筑企業現代化轉型,成為共識。
去年2月1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制定出臺2023年一號文件: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促進制造業倍增和服務業繁榮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就將保持建筑業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列為十項工作之一,可見其重要程度。
去年2月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建筑業發展大會,動員全市上下在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中,來一次“四敢”大檢驗、大洗禮、大提升,全力打造“四敢”生態,更好激發“四敢”精神,堅定不移推進現代化“建筑強市”建設,全面匯聚起打造“新時代建筑之鄉”、再創南通建筑業黃金時代的強大合力。
與此同時,南通市的建筑企業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尋求自我變革與突破。南通四建、龍信集團、通州建總等一批建筑龍頭企業高瞻遠矚,早早便開始謀劃、實施多元化發展之路。
南通四建把“質量立企”作為發展的根本路徑,堅持“把普通的當精品做、細部當工藝品做”的要求,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和質量,更有力地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
龍信集團始終堅持以建筑為主業,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房地產和投資為延伸,轉型升級不改行,不斷健全完善龍信建設(建筑、產業、技術中心)、龍信投資(房產、商業、康養、物業、體育)兩大板塊八大支柱體系的多元化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通州建總集團加快企業轉型升級進程,積極響應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通建造”品牌建設,向軌道交通、市政道路和橋梁、港口建設等領域拓展,向通州灣、新機場、北沿江高鐵等戰略要點延伸,向城市“雙修”、裝配式建筑、EPC工程等熱點業務延展,與“中字頭”“國字號”地鐵建設企業對接聯姻,為推進“南通建造”再立新功。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南通建筑業也主動華麗轉身,正加快轉型發展的步伐,由傳統方式向綠色裝配式轉變,業務領域由以房建為主向軌道交通、新基建等高附加值領域拓展。佘元原認為,隨著“全國智慧建筑先行區”品牌的逐步樹立,南通建筑業將借勢持續開疆拓土,成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智慧建筑產業創新策源地和集聚地。
塔勒布說:“風可以吹滅蠟燭,也可以使火更旺。”
當前,南通建筑業正面臨著外界的廣泛憂慮與不看好,不少企業似乎已失去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機遇的把握,更未能深刻洞察自身潛藏的嚴峻挑戰。
然而,危機往往孕育著轉機,困境也常常是變革與重生的催化劑。南通,這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建筑名城,從未在挑戰面前低過頭,更未在困境中喪失過前進的勇氣與決心。
回望過去,南通建筑業歷經風雨,每一次跌倒都鑄就了更加堅韌的脊梁。面對當前的困境,南通建筑企業并沒有選擇沉淪,而是選擇了自我革新與突圍。它們開始深入剖析自身問題,從管理、技術、市場等多個維度尋求突破;南通市政府也在積極作為,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為建筑企業減輕負擔、提供支持。從優化營商環境到加強銀企合作,從推動技術創新到拓展國內外市場,政府的多措并舉正為南通建筑業的復蘇與崛起鋪就堅實的道路。
此時此刻,南通建筑業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艱難險阻,讓南通建筑業再次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來源:南通發布、通商薈往期報道、華商韜略、五環外、南通日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