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是鋰電池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其性能的優劣對鋰電池的輕量化和安全性至關重要。”徐李強表示。
作為星源材質(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通星源)的總經理,徐李強對鋰電池隔膜制造和南通項目的建設了如指掌。
南通星源是上市企業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源材質)的全資子公司,總投資112億元,于2021年6月18日落戶南通開發區,是江蘇省重大項目。
南通星源整體項目預計于2025年全面建成投產,達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約100億元,年納稅約7億元。全面達產后,南通也將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高端鋰電池隔膜出口基地。
從2021年至今,短短3年時間,南通星源聯動常州基地,聚力推動長三角隔膜產業發展。憑借良好的行業影響力,帶動了多家產業鏈標志性項目、價值型企業、高端化人才落戶南通。為南通新能源產業發展,加快打造制造業強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日,蘇商全媒體記者走進南通星源,與徐李強總經理面對面交流,其間,他向我們講述了南通星源的發展故事和科技創新之路,以及他對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建設的思考。
南通速度
星源材質成立于2003年,是國內較早從事鋰離子電池隔膜研發和制造的企業,是中國第一家打破國外壟斷的鋰電池隔膜企業,也是國內首家同時具備干法、濕法、涂覆膜制備技術的企業,產品出口占比連續多年國內隔膜行業第一。
其與南通的不解之緣,則要回歸到這個故事的起點——2021年,開始說起。
2021年,正值新能源產業風起云涌,作為國內領先的鋰離子電池隔膜制造商,星源材質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的脈動,將目光投向了長江北岸的歷史名城——南通。
“回憶起這三年,便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南通速度’。”徐李強說。
2021年6月,星源材質與南通開發區簽約,項目總投資112億元,建設年產濕法隔膜30億㎡、干法16億㎡及配套涂覆隔膜,項目分三期建設,占地超800畝,總建筑面積40萬㎡以上,全面達產后南通星源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低碳隔膜生產基地。項目于2022年2月開工,2022年9月一期涂覆生產線投產,同年12月,濕法生產線投產,星源材質南通項目成為鋰離子隔膜制造業史上第一個當年開工、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綠色隔膜工廠。
從項目簽約到破土動工,再到正式投產,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展現了驚人的“南通速度”。
至此,星源材質在全球已規劃建設深圳、合肥、常州(兩地)、南通、歐洲瑞典、佛山、東盟和美國九大生產基地,并設立深圳(隔膜技術&前沿技術&裝備研究)、華東(南通)、日本大阪及歐洲瑞典六大研究中心。
去年8月18日,由南通星源投建的第五代超級濕法線正式發布,成為目前全球最現代化的產品生產線。該產線具有“三高一低”特征,即高效率、高品質、高智能和超低能耗;單線產能達2.5億平米,較第四代濕法線的單線產能提升超2倍,未來將持續為國內、外頭部企業提供產品服務。隨著項目的建成投產,標志著南通星源向建設全球產能最大、種類最全的高端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基地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必將為南通加快打造制造業強市注入強勁動能。
制勝之道
這是一個機會遍地的時代,也是一個競爭最為激烈的時代,片片“藍海”逐漸變為“紅海”。準確把脈行業風向,聚焦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從而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是星源在紅海中突出重圍的制勝之道。
了解南通星源的競爭力,要先從產品說起。鋰電池的隔膜位于電池的正極和負極之間,以確保正極和負極不會直接接觸,從而避免了電池內部短路的風險。隔膜雖然隔開了正負極,但并非完全封閉。隔膜上布滿了微小的孔洞,這些孔洞允許鋰離子在充電和放電過程中自由穿梭,從而完成電池的能量轉換。
而這些孔洞,就是星源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過去,電池隔膜的生產技術一直掌握在日美少數企業手中,隔膜生產被壟斷,價格也高得驚人,每平方米隔膜售價近百元人民幣。作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星源材質在國內率先提出“動力鋰電池隔膜”國產化目標。
“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帶電穿越得越快越好,電池的運作效率和穩定性就越高。而隔膜越薄,就能提供更多的體積能量密度給電池。把隔膜越做越薄、微孔越做越均勻,加上獨特的漿料配方及涂覆工藝,就是星源的獨門秘籍。”徐李強指出。
而作為集團重點布局的項目基地,南通星源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一,淘汰落后產能,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
反觀新一代生產線,正如南通星源引入的第五代超級濕法線,其效率與智能化水平令人嘖嘖稱奇。長達200米的生產線,僅需寥寥數人便能高效運作,這得益于其在設備設計階段便深度融入了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理念,實現了設備的穩定連續運行,大幅減少了人為干預,真正做到了星源所倡導的“減少對人的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南通星源的產線設計采用了模塊化理念,這意味著同一條產線能夠輕松切換生產4至6種不同的產品,無需頻繁更換設備或調整生產線。系統集成的信息化、智能化、模塊化、柔性化,使得南通星源在應對客戶的各種需求時更加游刃有余。
其二,高端人才的引進與培育,是創新的根本所在。
“年輕有為、思維活躍、兼具協調與統籌能力的高端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秘密武器。”徐李強說。于星源而言,企業文化的首要原則便是創新,這不是紙上談兵,徒托空言,而是深入骨髓,體現在裝備、工藝、管理理念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全面革新中。有關創新的發展路徑十分明確,即匯聚天下英才。務實與創新并重,具前瞻性戰略思維,站在未來看未來——有了這樣的人才隊伍,無論面對何種挑戰,星源都有自信贏得市場。
徐李強補充:“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不僅是一個目標,更是一個持續進化的過程。我們不斷淘汰落后產能,聚焦優質產能,同時預研下一代生產線,確保每個新基地都比前一個更加先進。同時,我們將南通星源定位為服務最前端、最高端客戶的標桿基地,將成功經驗輸出到其他基地,推動整個集團的高質量發展。”
聯動長三角
去年以來,一個詞在長三角不斷升溫——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
南通倡議建設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得到中央、省委高度重視。國家層面明確支持在南通、蘇州和上海的毗鄰區域規劃建設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
南通與上海處于長江入海口兩側,大江大海阻隔,讓南通長期成為交通版圖“神經末梢”。在國家和省關心支持下,2008年,蘇通大橋建成通車,南通舉城歡騰。此后,崇啟大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先后建成通車。2022年,張靖皋長江大橋、海太長江隧道、崇啟公鐵大橋3座過江通道開工。
以交通大發展推動城市、產業能級大提升,南通乘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深層次對接上海、寬領域融入蘇南,奮力打造空間更廣、潛力更大的“北上海”“新蘇南”。
關于規劃建設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徐李強認為,促進長三角區域內的內循環至關重要。不僅是長三角區域內部,更是南通區域內部,應積極探索和實踐內循環模式,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促進企業在區域內形成緊密的供需關系,減少對外采購和銷售的依賴。從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產品的全鏈條打通,不僅能提升GDP的放大效應,還能增強區域經濟的韌性和穩定性。
眼下,跨地域協同合作在長三角已不鮮見,南通星源亦致力于此。譬如與常州基地之間的聯動,已形成了良好的協同效應,共同推動電池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通過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合作,星源材質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新能源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未來,徐李強表示,南通星源將繼續加強與上海、蘇南等周邊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長三角新能源產業的協同發展。
經過長期發展,通企積極融入長三角創新協作分工體系,并成為其中重要一環。良好的產業基礎,為南通協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廣闊空間,但產業同構程度較高,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區域整體聯動效應的發揮,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與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需求不相匹配。
對此,徐李強建議:“希望政府能進一步圍繞產業鏈進行招商,壯大鏈條式的磁性引資效應,錯位發展。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示范效應,吸引眾多優質上下游企業入駐,形成規模效應,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作為新能源產業的一顆璀璨新星,南通星源展現出了獨特的魅力和實力。未來,南通星源將繼續秉持“技術領先、隔膜專家”的戰略定位,持續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力度,在新能源產業領域不斷創新、突破和引領潮流。同時,南通星源也將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擔當使命任務,為長江口創新協同區的建設和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采:顧璐璐;文:朱璞純;圖片:企業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