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10月10—13日,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第十五次學術雙年會(CSPE2024)在北京召開。大會以“三十而勵,向心而行”為主題,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聚焦重點、難點課題,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在心律失?;A和臨床研究領域所取得的矚目成就,薈萃我國在心律失常領域的豐碩研究成果,以期與各位同道攜手,推動我國心電生理和起搏事業蓬勃發展,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聚焦臨床需求 多維度展示前沿技術進展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華偉教授以“中國心臟性猝死防治現狀與挑戰”為題作主旨報告。他從研究人群分布情況、院外心臟驟停的預后特點、心臟驟停的流行病學特征變化趨勢等,探討了我國自動體外除顫儀配置現狀,提出應進一步完善心源性猝死公共場所應急救護體系,并介紹了心臟猝死預防的最有效手段——埋藏式除顫器。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澍教授以“中國心律失常介入治療現狀與展望”為題作主旨報告。他表示,心律失常是一類古老又年輕的臨床常見疾病,而介入治療開啟了心律失常診療新時代的大門。半個多世紀以來,心律失常器械和導管消融新技術日新月異,心律失常診療正在向著綜合、聯合和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方向快速發展。當前心律失常介入治療領域存在基礎科研水平受限、本土臨床研究缺乏、原創性技術及器械稀缺等問題。他指出,未來應開展心律失常發生機制的深入研究、建立健全心律失常介入技術質控體系、提升臨床診療標準化技術、創新與研發心律失常治療技術、規范隨訪及遠程管理。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黃德嘉教授以“亞臨床房顫(SCAF):臨床意義和抗凝治療”為題作主旨報告。他從SCAF的臨床意義、SCAF的卒中風險、SCAF的抗凝治療三個方面作了詳細的闡述。他指出,SCAF是房顫的一個特殊類型,在植入性器械治療的患者中常見。SCAF只有通過長程心電監測(如植入式器械)的方式才能記錄到,需專業人員回放分析確認。對于SCAF患者,如果在以后隨訪中確診為臨床房顫,應按臨床房顫患者抗凝治療原則進行抗凝??鼓委熜璋磦€體化原則進行全面評估,并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基礎上決定。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從新教授以“心律失常防治——前世今生”的前世今生為題作主旨報告。他強調,當前心律失常發生的具體病理生理機制仍不明確,其研究多以微觀為主,缺乏整合思維。在心律失常治療方面,目前治療房顫的藥物明顯不足,而中醫藥為心律失常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有研究顯示,參松養心膠囊可顯著降低房顫消融術后1年的復發風險,是心律失常臨床防治中值得廣泛應用的優效中藥組方。未來房顫藥物開發應采用新的治療框架,從整體上整合創新治療方式,從發病機制上對患者進行分類和個性化治療,提高臨床試驗的成功率,并積極拓展基因治療和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王景峰教授以“整合植入式器械治療心力衰竭共識:2024HFA/EHRA/ESC”為題作主旨報告。他表示,《整合植入式器械治療心力衰竭共識》提倡同時啟動藥物和器械治療,使其發揮協同作用。心衰患者在植入器械后,應進一步優化藥物治療。此外,共識提倡多學科團隊合作,并實現醫患共享決策,主張讓更多人了解植入器械的特性和療效,并進一步強調了植入器械在心衰治療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時機的把握。
江蘇省人民醫院曹克將教授以“室性心律失常導管消融的挑戰與展望”為題作大會報告。他提到,當前室性心律失常領域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中醫藥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中發揮了更為積極的作用,參松養心膠囊可有效治療室早與非持續性室速;另一方面,室性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手術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時機選擇等挑戰。在臨床診療中應注重各細胞各系統的整合模式,關注新藥研發和基因治療。
Virgen de las Nieves University Hospital的Jose Luis Merino教授以“The Futur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merging Trends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s for the Next Decade”為題作大會報告。他指出,房顫在成年人和年齡大于65歲的人群中非常普遍,在發生前就將其識別出來是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谌斯ぶ悄艿男碾妶D算法在此方面已展現出潛力,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消融治療有望將房顫管理引入全新的高度。
Yonsei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的Hui-Nam Pak教授以“Application of Al and digital twin in AFmanagement”為題作大會報告。他強調,人工智能可輔助人體建模、模擬消融、預測房顫復發,且在這些領域積累了一定的循證醫學證據。在房顫管理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擁有廣闊的創新應用前景。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臨床醫生將能夠更有效地規避房顫的發生與發展,實現更好的房顫管理。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吳立群教授以“房顫消融技術的冰與火”為題作大會報告。他介紹了射頻消融與冷凍球囊導管消融,并提出基于肺靜脈解剖的高效電隔離是未來房顫消融的發展方向。如今,冷凍球囊導管消融的安全性、有效性,療效的可復制性等優勢已被證實;多電極脈沖場消融的初步臨床試驗結果也令人鼓舞,值得期待。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陳柯萍教授以“左束支區域起搏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應用”為題作大會報告。她提到,當前國內外指南及專家共識均對左束支區域起搏用于心衰患者的起搏及心臟同步化治療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推薦。作為同步化治療的一線治療措施,左束支區域起搏與雙心室起搏的療效比較,是當前臨床試驗關注的重點。此外,在心衰合并射血分數輕度減低的患者中,左束支區域起搏用于同步化治療的前景十分廣闊。
本屆雙年會設置了9個分會場、100余個學術專場,內容涵蓋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治療新進展專題、心顫專題、植入器械專題、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防治專題、藥物治療專題、無創心電專題、創新與轉化專題、基礎研究專題、手術演示等,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在會上進行了專題報告及學術分享,共同應對心律失常領域的挑戰,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示了國內外心電生理和起搏領域的前沿進展,為我國心電生理與起搏事業注入了新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