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部讓我認認真真從頭追到尾的劇出現了!就是剛剛在央視一套首輪收官的《上甘嶺》。
這部劇自開播以來,實現了口碑、收視、熱度全方位的突破。收視率方面,該劇一路高歌,單日收視率連續破3,最高達3.515%,收視份額最高達14.662%,是今年以來收視率最高的劇,暫居年冠。
網絡熱度上,酷云全部頻道平均收視率連續9天日榜NO.1,暫居年冠;酷云黃金時段全部頻道連續9天平均收視率NO.1;優酷站內熱度最高破7029,咪咕視頻電視劇榜連續15天TOP1,熱度不容小覷。
而這么好的成績,當然是源于這部劇的好口碑。臨近大結局,很多觀眾都表達了自己對這部劇的不舍,紛紛表示看不夠,還讓以后的戰爭劇都按《上甘嶺》的標準卷起來。
觀眾會有這樣的期盼其實不足為怪,因為《上甘嶺》這部劇真的拍得特別好,我認為它從三個維度完美重現了志愿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的驍勇身姿。
01 展現上甘嶺智慧:從戰略戰術剖解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是世界上著名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很多人都知道志愿軍英勇善戰,但是究竟如何“善”,卻鮮少有人了解。
《上甘嶺》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和很多習慣于以小見大來拍攝這種大戰爭戲的影視劇不同,它是從全局觀的角度展開的視角,從戰略戰術上展現了志愿軍的上甘嶺智慧。
這種智慧其實從第一集就有所體現,秦基偉第一次和范弗里交鋒,他沒有急于出手,而是舉辦了一場橄欖球賽,因為他得知范弗里上大學時喜歡這項運動,所以試圖從對方喜歡的體育項目里去摸清楚他的性格和他的作戰思想。
當時看到這個劇情,我就覺得這部劇不簡單,因為它對戰爭的理解不是簡單粗暴的火力交鋒,而是思想交鋒,是雙方將領之間的思想搏斗,是雙方戰士間的意志比拼。
而這種智慧在后續的劇情里也得到了廣泛體現:不僅詳細地介紹了“坑道戰”、“步炮協同”等戰術,讓人看懂了原來上甘嶺戰役不是簡單的拼火力,志愿軍的勝利是智慧的結晶。而且通過段顯峰為了集結來自不同編制的同志,成立臨時黨支部等劇情讓人看到了志愿軍的靈活與變通。
這些都是志愿軍的上甘嶺智慧,我們打贏這場戰,靠的不僅僅是手里的大炮,更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大腦!
02 介紹上甘嶺靈魂:戰爭能夠勝利的關鍵,是人
《上甘嶺》除了從戰略戰術的角度帶觀眾重歷戰場,也采用了以小見大的方式,通過一個個鮮活的角色,讓人看到了戰爭能夠勝利的關鍵,是人!
這部劇成功塑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擁有卓越軍事指揮才能、不懼強敵的秦基偉;棄筆從戎、在戰場上快速成長的段顯峰;從莽撞小戰士蛻變成真英雄的雙喜;巾幗不讓須眉、在戰場上和死神搶人的女衛生員向紅……
更令人驚喜的,這部劇還讓很多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具象化了。拍出了邱少云、黃繼光等烈士犧牲時的壯烈,從此那些熟悉的課文都有了影像。
劇里還把《一顆蘋果》的故事改編了,用一顆蘋果串聯起了國家和老百姓的小家,讓這個故事更有意義。
通過這一個個豐滿鮮活的角色,我們看到了殘酷的炮火下,是一顆顆熾熱的愛國心,他們真的用自己的血肉化作盾牌,守護住了自己的國家和同胞。
03 傳揚上甘嶺精神: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打下去
而不管是從大局入手,還是著眼于小人物,這部劇最終要傳揚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上甘嶺精神: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勝利的奉獻精神;?不屈不撓、團結戰斗、戰勝困難的拼搏精神;?英勇頑強、堅決戰斗、血戰到底的勝利精神。
劇里秦基偉有一句臺詞很好地體現了上甘嶺精神:“要么死,要么留,十五軍只要還有一個人,上甘嶺的戰斗就要打下去!”
這個覺悟不僅身為指揮員的秦基偉有,也深深地刻在每一位志愿軍的心里,所以上甘嶺戰場上出現了很多戰到最后僅剩一人還在奮勇殺敵的英雄。
正是這種信念,讓志愿軍以傷亡1.1萬余人的代價,勝利擊退了“聯合國軍”營以上沖擊25次,營以下沖擊653次,共斃傷敵2.5萬余人,擊落擊傷飛機274架,擊毀擊傷大口徑火炮61門,坦克14輛,經過多次反攻戰,最終守住了上甘嶺陣地。
從上甘嶺智慧講到上甘嶺靈魂,再頌揚上甘嶺精神,《上甘嶺》這部劇真的很全面,很詳細,也很生動。不管是喜歡大場面的,還是喜歡小人物的都會喜歡,這也是這部劇能夠成為劇王的原因。
真的希望以后的劇都能像上甘嶺一樣拍出溫度、厚度和深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