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秋,湖北孝感軍營門口,一位四川農民撩起花白頭發,露出頭頂24道蜈蚣般的傷疤;又伸出右手,露出斷了一截的食指。
當警衛員跑進軍部高喊“老班長找到了”時,整個軍營沸騰了——這個被朝鮮畫進“遺像”供奉33年的“烈士”,竟活著站在了陽光下。
樸達峰上的“最后一人”:24道傷疤的來歷
1951年5月的樸達峰,炮火將山巖燒成焦黑色。志愿軍十五軍陣地前,美軍25師如潮水般涌來。22歲的班長柴云振帶領僅存的3名戰士,頂著炮火直插敵群。他們用20分鐘奪回三個山頭,炸毀敵指揮所,子彈打光就拼刺刀。當最后一個戰友倒下,柴云振獨自面對四名美軍。他擊斃三人后,與最后一名敵人滾進戰壕——右手食指被生生咬斷,敵人抓起石塊將他頭顱砸得血肉模糊。
增援部隊趕到時,陣地上只?;杳缘牟裨普瘛K?4處傷口,軍衣浸透鮮血,右手食指僅剩半截。彭德懷親自致電軍長秦基偉:“十五軍打出了鐵血軍威!”此戰殲敵200余人,保住前線指揮部,為志愿軍北移贏得關鍵時間。戰后,志愿軍總部授予他“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稱號,證書與勛章卻無人領取。
三等殘廢證與千斤糧票:英雄的歸鄉路
1952年4月,包頭醫院。頭部纏滿繃帶的柴云振接過三等乙級殘廢軍人證和500公斤糧票復員費,踏上回鄉路。部隊曾派人尋他,但戰地醫院轉移時檔案遺失,僅知他叫“柴云振”(實為文書筆誤,本名柴云正)。他回到岳池縣大佛鄉,對功績只字不提。女兒柴昌英回憶:“剃頭師傅多收他兩分錢——因他滿頭傷疤難剃?!庇朽l親勸他找部隊謀職,他搖頭:“手指斷了,不能再打仗,何必給國家添負擔?”
與此同時,朝鮮平壤軍事博物館掛起他的“遺像”,與黃繼光、邱少云并列;上甘嶺戰役中,戰友們高喊“向柴云振學習”沖鋒陷陣。而真正的柴云振,正赤腳在水田插秧,后擔任鄉長時仍住土房,用殘手攥鋤頭開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