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的基本情況
中國財政部上周五(10月25日)公布了三季度財政收入報告,顯示九月份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 16.31萬億元,同比增長2.45%,結束了自去年十二月以來的連續跌勢。
九月份財政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08萬億元,同比下降20.2%。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3287億元,同比下降24.6%。
非稅收入來勢洶洶
但是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結構來看,九月份稅收收入盡管同比降低了5%,但是非稅收入卻大漲25%,拉動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整體同比轉增。
非稅收入是指除稅收以外,由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依法利用國家權力、政府信譽、國有資源(資產)所有者權益等取得的各項收入。政府獲取非稅收入的依據有三個來源:政府行政權、財產所有權和政府信譽。
一般公共預算中的非稅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和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等。
一般來說,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非稅收入比重越高,財政收入的質量越低,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營商環境的變化情況。
歷年非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趨勢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來,非稅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波浪式升高,截至2024年9月末,已經達到19.2%的歷史高位,幾乎占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五分之一。
財政部對今年前三季度非稅收入的大幅增加作出了解釋,說是主要是增加了處置閑置國有資產,帶動國有資產的有償使用等。但其也高度重視非稅收入的異常增長現象,強調“嚴禁征收過頭稅費,堅決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現象。
工業利潤大幅下跌
在財政收入轉增的情況下,九月份工業利潤卻大幅下降。中國經濟正在與增長放緩、需求不足和房地產危機相抗衡。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在八月份同比下降17.8%基礎上,九月份又同比下降了27.1%,至5.23萬億元。這是自2020年3月以來最急劇的下跌,當時因為疫情下降了34.9%。
而在前九個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僅下降了3.5%。說明三季度工業企業潤在加速下跌。
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Hui Shan周日在一份說明中表示,這一數據發布“強調了在國內需求疲軟和通貨緊縮壓力下采取更強有力的政策應對措施的必要性”。
營商環境情況令人擔憂
今年一至九月份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09萬億元,同比下降20.2%。其中重要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33萬億元,同比下降24.6%。
這樣的降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無疑也增加了它們收費和罰款的沖動。對于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如此。
最近,中西部基層地區執法機關以較小的理由到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對企業異地執行較大查扣的現象越來越多。經濟界和法律界對此現象起了個形象的名稱叫“遠洋捕撈”。
有的人會問:這些企業難道就沒有一點違規之處嗎?回答是:即便有,早干嘛去了?難道在中央努力促進經濟發展的時候,不懂得講“大局”了?
這些行為影響了營商環境,反過來又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同時影響到企業家的信心,造成工業企業利潤的進一步降低,就會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雖然財政收入出現了這么大的問題,但是財政支出卻沒有多少減少。
為了避免形成營商環境影響企業利潤的惡性循環,就需要在財政支出端加強控制。雖然現在不宜縮減財政開支,但是調整支出的結構是應該的。
應該將財政支出更多的投入到民眾的福利補貼和救助方面,通過對民眾“補血”來帶動消費,從而促進經濟和財政收入的健康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