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海椒
心中農業公司,由康紀鴻創辦于上世紀四十年代,產銷罐頭、瓶酒、糖果等飲食品,其各式罐頭種類繁多,包羅萬象,尤以川菜罐頭獨樹一幟,為當時蓉城同業之翹楚,亦為解放后成都罐頭廠之前身。
一、國產罐頭先聲
我國罐頭食品,初由外國輸入。1898年,鎮江始現罐頭工場,為國產罐頭之先聲,惟其經驗不足,不久即告歇業。稍后,蘇州、漢口、寧波、廈門、汕頭、上海出現數家,以廈門Taukua公司、汕頭Tatung公司、上海Tai Foong公司(泰豐)較大,前兩家主銷東南沿海,泰豐不僅行銷全國各大商會,且涉足國外市場,為行業執牛耳者。
與全國情形相似,四川罐頭業亦發端于通商口岸。川省可考首家罐頭廠,為江津建馨工廠,由冉隆澤創于1905年12月——建馨與泰豐同期,泰豐1905年初創,1906年成立公司——產品有鱔魚、桃泥、香柑、橘柑、筍子罐頭等。繼起者為重慶南紀門建馨分廠、臨江門振亞工廠,又有美法、生生、康元、蜀錦諸廠,渝埠及其附近區域遂成川省罐頭業中樞。
較之川東,成都出現罐頭廠稍晚,現知首倡者見于1930年。是年7月,同濟大學畢業生、華陽人敬鹿笙,與某篤慶(佚姓)、馬升甫等,以推銷成都特產食品,抵制外貨為由,于西玉龍街43號創立成都怡怡罐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其審批過程,先將罐頭食物樣品報成都社會局查驗,合格后再呈申請書于成都市政府,繼轉四川省建設廳,最后請工商部準予注冊給證。起勢之不易,可見一斑。
怡怡之后,成都罐頭業僅安農、鑫盛寥寥幾家,規模小產量低,生產水平有限。然而,成都人罐頭消費量卻逐年遞增,市面所售多由外地輸入,其中舶來品又占絕大多數。1934年,成都洋罐頭進銷值高達92萬余元,約占當年所有舶來飲食品進銷總額一半。
泰豐公司廣告
二、心中農業概況
1939年,四川安岳人康紀鴻,在成都沙河堡建農場,取其子康心中之名,定名心中農場,初以種植花卉果木為主。三年后,他將心中農場擴大為心中農業公司,進行農產品加工制造,同時增產糖果、餅干、糕點及瓶酒。
四十年代中,公司以川大教授王來珍為經理,康心中為副理,開始研制罐頭食品。當時,成都食品工業積累尚淺,心中公司在技術、原料、設備及配套保障方面,均面臨較大難題。幸得康紀鴻有豐富的實業經驗與實干精神,有王來珍領銜的技術團隊,方能逐一排除障礙。
先是原料,制作罐體所用白鐵片,需從美國運來,單個制造成本即需萬余元,耗費極高,心中以銅片鍍鎳代替,竟能與白鐵片媲美。次為設備,心中從他處收購部分簡易設備,又從外地購置一批新式機器,罐頭年產能增至十萬個。再即電力,成都電力供應緊張,而罐體壓片、封口、拋光皆需用電,經多方協調,終得一定保障。
心中公司經理王來珍
制造艱辛,食材則唾手可得。成都平原肉蔬瓜果常年不斷,周邊叢林山珍野味應時供給。故心中出品罐頭名目極豐,益以烹調精美而川味獨具,有熊掌、鹿筋、鹿陽、鹿脯、獐子、野兔等野味罐頭,有柑橘、桃子、枇杷、筍子、棘菽、藕粉等果蔬罐頭,有熟油辣子、榨菜、泡菜等小料罐頭,更有干燒鯽魚、燒豬肉、燒牛肉、什景鹵菜、香茄牛尾、黃燜雞、蟲草燒鴨等川菜罐頭,應有盡有,蔚為大觀。
除各式罐頭外,心中另有三大系列產品。一是瓶裝酒,有長壽酒、百歲酒、延齡酒三款,均為針對中老年之補酒;二是糖果、餅干、糕點等新式食品;三是花卉、苗木等園藝品。
1946年,心中公司年產罐頭7噸,約占成都罐頭總產量四成,居全市之冠。康紀鴻的目標不止于此,他計劃將這些罐頭食品及土特產,運銷到英美各國,以換取外匯。1947年冬,為進一步擴張業務,心中選定提督西街9號、豫康大樓底層自建營業部,翌年1月正式開業,生涯漸至極盛。
心中農業公司廣告
心中沙河堡廠部占地24畝,遍植花卉苗木,間以假山魚池,掩以馬達低鳴。這里既是生產基地,也是康紀鴻的家,他建了兩座中西合璧的小樓,分作生活辦公所用。已過知命之年的他,許曾駐足河邊,透著平靜的水面,回望那段激情飛揚的歲月。
三、康紀鴻先生事略
康紀鴻先生,1894年生于四川安岳,早年就讀北大,留學英、美。回國返川后,充職政事,致力實業。晚年行醫滬、川,終老成都。他當過縣長、局長,懂經濟,通中醫,一生參辦過近二十個社團、企業。鑒于其豐富過往鮮見于今,現擇二三事,簡要整理于后。
康紀鴻先生
第一,1919年在北京組織四川旅京學生川局促定會。
民初政黨林立,川省有共和、國民、進步三黨相爭。先是共和獨大,進步得利,而國民受制。護法之役,國民一派卷土重來,掌握川局,然其內部存有分歧,故共、進兩派在京勢力,欲聯合以謀復奪。
1919年6月15日,兩派官紳于北京全蜀會館召集川人大會,提出《上大總統國務院呈稿》付諸討論。多數參會者認為,此稿有借川人公名以挑撥川亂,制造戰機而圖黨私之嫌,遂憤然否決。當時,康紀鴻正在北京備考,他與多名川籍學生參會,當場激烈反對。
會后,康紀鴻與林寶慈、朱民史、熊訓啟諸生,組織四川旅京學生川局促定會,以“促定川局、力致和平”為宗旨,主張川人自治,與不軌政客官僚相抗。7月1日,促定會在北大法科禮堂成立,康紀鴻任總務主任兼文書主任。是月下旬,他考入北大法預科。
促定會成立后,康紀鴻等積極進行,相繼致電川滇黔各軍首腦闡明立場,援辦四川旅滬各界川局促定會,邀請邊藏會議代表到北大演說,利用京滬報紙、自辦會刊竭力聲張,影響及成效雖有限,但他們在川省及京滬學界已小有名氣。
1919年北大法預科一年級英文丙班學生名冊
川局促定會會刊及康紀鴻《發刊的旨趣》
第二,1922-1924年在舊金山、上海組織新中國黨。
新中國黨(The Neo-China Party),系留美學生及華僑所組,宗旨為“本新中國主義,以創造新中國”。所謂新中國主義,即“發揚中國特性,融會泰西文明”。康紀鴻為該黨主要份子,亦為其喉舌《大同報》總編。
舊金山《大同報》始創于1902年,原是美國洪門致公堂機關報,辛亥后經更名、停刊、復刊,1922年春決議改組。當時,部分留美學生有意涉足國內政治,苦于缺乏資金及輿論陣地,而致公堂復有此意,急需智識階層幫助。雙方一拍即合,商定共辦《大同報》,并聘請正在英國留學的康紀鴻主持報務。
1922年5月,康紀鴻正式出任《大同報》總編,并由倫敦大學經濟學院,轉至加利福尼亞大學續修經濟。此后,《大同報》成該派人士發聲場,因政見與國民黨不同,曾刊登大量攻守文章,此舉為后來該派人士在國內受制之禍源。
1923年6月,新中國黨于舊金山設籌備處,于美洲各國及香港、安徽等地發展黨務。因洪門支持,聲勢驟起,半年即得三千余黨員。翌年1月,康紀鴻、張聞天受派回國拓張,于上海老靶子路設辦事處。2月選舉職員,推康白情為執行部主任(黨首,時名康洪章,康紀鴻安岳族人),康紀鴻為社會教育兼法律委員主席,致公堂方面黃任賢、黃三德等出任要職。
二十年代中,新中國黨曾曇花一現,亦曾轟動一時。
北大留英校友會康紀鴻信息
新中國黨八名主要成員(惜圖片模糊)
第三,三十年代在四川各地組織工商企業。
1924年7月,康紀鴻應成都高師校長傅振烈之邀,回川商榷改組大學事宜。時值鄧錫侯崛起于四川軍政,康紀鴻因與之特別關系,半年后步入政壇,歷任金堂縣權知事、廣漢縣知事、成都市社會局局長、成都市政府顧問等職。
正當康紀鴻一展拳腳之際,1929年7月,國民黨將新中國黨列為叛黨,并由行政院敕令全國各機關,嚴禁其主要份子從事軍政。他只得中斷仕途,轉而致力工商。
三十年代,康紀鴻主要在川內蓉、渝、灌等地開展實業,曾創辦成都美信印刷局,出任中華建設學會監察委員、西川水電廠籌備處主任、東方美術專科學校校長、蜀華實業公司常務董事、通惠實業銀行常務董事、重慶市建設期成會顧問等職。期間,他與鄧錫侯、鄧華民父子多有協作,于印刷、水電、建筑、教育、金融等業嘗有建樹。
1939年,因在倭寇轟炸重慶時負傷,康紀鴻萌生退意,到成都創辦心中農場。關于為何選擇農產,他曾在接受采訪時講:“中國以農立國,自然應該發展農業。成都是最適宜于從事農產加工制造的佳地,所以我從軍政界退下來后,便決定在這方面努力,踏踏實實的對國家有所貢獻。”
康紀鴻等人被列為叛黨
康紀鴻創辦的成都美信印刷局廣告
鄧錫侯、鄧華民父子
四、尾聲
解放后,心中公司曾為部隊生產軍需物資,1951年被收歸國有,改建成都市食品公司,1954年更名成都食品制造廠,后改成都罐頭廠。1992年,成罐廠并入成都無縫鋼管公司,1998年被民營企業并購重組。上世紀四十年代至本世紀初,六十余年間,原心中公司沙河堡舊址,曾作為各單位生產及辦公場所,錦江區通盈街至今略有遺存。
五十年代初,康紀鴻離開心中公司,到上海辦中醫診所,懸壺濟世。1958年,上海市衛生局編《中醫研究工作資料匯編》一書,收錄他的醫療實踐報道《中藥治愈糖尿病(消渴)》。六十年代中,他由滬返蓉,淡隱于市(此段經歷,另文再述)。
1984年*,康紀鴻在成都去世,享年90歲。
*康紀鴻卒年有兩說,本文暫以志書為準。
《中醫研究工作資料匯編》載康紀鴻文
康紀鴻處方
本文系“消失的川味名企”系列之一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僅供示意
轉載須經本人同意且注明:川味文化?泡海椒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