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符合國家扶貧政策條件,
只要配合刷流水,
就能領8萬元專項扶貧資金!”
聽到這樣一番話
你會相信嗎?
近年來
鄉村振興政策深入人心
而有不法分子利用該政策
以高額扶貧款為由,誘騙受害者上當
甚至還在網絡平臺
發布虛假“扶貧廣告”
▲全國多地收到的“扶貧文件”詐騙快遞。
01
案例重現
10月12日,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居民李大爺接到一通自稱扶貧辦的電話,對方表示李大爺符合國家扶貧政策條件,可以領取一筆國家扶貧資金,李大爺信以為真,便添加了對方為好友,后被拉入一個群聊。
群聊里,許多人表示已收到扶貧資金,并曬出收款截圖。群內負責人稱,領取扶貧款項,得先包裝“流水”——首先李大爺需要提供銀行卡,然后會有一筆國家測試資金轉入卡里,李大爺再把這筆資金取出,最后轉入指定的賬戶,任務完成便會發放扶貧資金。
不久,李大爺銀行卡內進賬20000元,其便按照詐騙分子指示將錢轉入指定賬戶,結果導致李大爺賬戶被公安機關凍結。
經查,李大爺卡內的20000元資金是詐騙分子的贓款,他差點就成為了“洗錢”的工具人。
02
套路解析
騙子往往緊跟時事熱點、重點政策,利用群眾對政策理解的偏差,甚至偽造國家機關印章制作假文件博取受害人的信任,從而繼續實施詐騙。
第一步:推廣引流。不法分子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短信、快遞等渠道,以“發放扶貧款”“發放慈善款”“資產解凍”等為幌子引誘受害人。
第二步:騙取信任。詐騙分子會在群里安排“托兒”發送成功申領資金的截圖,制造“能成功申領”的假象,騙取受害人的信任,同時聲稱他們參與的是一項秘密計劃,需要保密不能告知任何人。
第三步:實施詐騙或包裝流水。詐騙分子引導受害人點擊涉詐鏈接、下載涉詐App, 以繳納“激活金”“手續費”“個人所得稅”等理由,讓受害人不斷轉賬,直至掏空其錢包。
03
警方提醒
(一)領取國家各類政策補貼不需要額外繳費,如遇到先交費后領取補貼的“扶貧項目”,都是詐騙,千萬不要上當!
(二)收到“國家政策”相關文件,一定要向有關部門致電求證,不要輕信網上非官方的報道信息,不要下載陌生軟件,不要隨意點擊不明二維碼或鏈接。
(三)警惕任何需要用自己銀行賬戶或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刷流水”的行為,增強防范意識,不要被不法分子利用,堅決不做電詐的“工具人”。
來源:八桂警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